這裏處于四川北部邊緣,山地向盆地過渡地帶,摩天嶺、米倉山東西向橫亘市北,分别爲川甘、川陝界山;龍門山北東一南西向斜插市西;市南則由劍門山、大欄山等川北弧形山脈覆蓋廣。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山脊相對高差達三千二百餘米。
摩天嶺山脊海拔由西端最高點三期七百八十七米也就是大草坪,向東下降至兩千八百多米,向南則急劇下降到七八百米左右米。龍門山接摩天嶺居青川全境及利州區西部。
縱觀這裏的山勢的走向,我們要走的米倉走廊相對海拔較低,其餘的地方卻是還把三千米以上的地方,對于我們這樣常年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來講,這的确是個挑戰。
米倉山居朝天區全境旺蒼縣城至廣元一線以北,山脊海拔從北向南由二千兩百七十六米名叫光頭山。從這裏下降到一千多米的石家梁,坡面多在二十五度以上,山頂渾圓。河谷深切相對高差一般在五百到八百米間。川北弧形山脈居元壩區、旺蒼縣城以南,及蒼溪、劍閣兩縣全境。
在龍門、米倉山前緣與盆北弧形山交接地帶,形成了一條狹長的山前凹槽。稱爲“米倉走廊”。範圍東起旺蒼普濟、西至下寺鎮,東西長一百多公裏,南北寬五公裏,其中堆積地形較爲發達,呈現河谷平壩之景觀。
這裏的河谷切割亦深,多呈“V”形。相對高差在二五百米米間。山頂平緩,多呈台梁狀,坡面一般很小,但這是在雪線以下的區域,曾經的河谷低窪地,形成的有沼澤的地勢。
“這裏以西到橫斷山脈,往東跨山界,這麽大一片區域可是不簡單的,在古時候曾經是苴國的地盤,你們誰知道苴國啊?”獨眼楚五此時賣弄起來。
我說道:“苴國,是不是四千多年前的那個苴國?好像遺址就在昭化古城那裏吧?”
西周的時候,巴、蜀、苴、氐的先民們在嘉陵江、白龍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隸制式國家“昔阝”。春秋戰國的時候,爲蜀王領地。開明氏蜀王,“别封其弟于漢中,号苴侯”。以葭萌,就是今天的昭化鎮爲都邑。在當時的川地域的知名度僅次于巴和蜀。
而在公元前三一六年,因“苴蜀相攻擊”,秦惠文王趁機伐蜀并苴,秦吞苴、伐蜀、滅巴,在苴侯都邑設葭萌縣。
而這個公元前三一六年,也同時是古蜀國和古巴國覆滅的時候,在曆史上是被記錄的很詳細的,作爲巴蜀之地的整個文化發展和曆史發展的重要時刻,很多考古方面的人對此都非常熟悉。
我不是考古專業人士,但對此也很熟悉,一般人對那些從事古玩和古董行業的人都覺的他們很灰色,而我恰恰喜歡這種灰色的身份,太白了你賺不到錢,太黑了你就離進監獄不遠了,現在我感到我是百分百上了公安的黑名單了,想想都覺得挺郁悶。
我之所以那段曆史熟悉,就是因爲去年做的一單生意,而物品據稱是三星堆的文物,現在我對此很懊悔,爲了分辨真假,我做了很多的功課,到最後被确定是赝品,明知道是文物而我卻很貪心,那次事件是個教訓,對我來講,我決不允許自己倒想完全的黑或者完全的白。
聽到我能說出苴國來,獨眼楚五對我點點頭,他說道:“很多人以爲我們這次下的應該是苴侯的鬥,殊不知,苴侯那時候雖爲王侯,但卻沒有什麽大魄力,他們死後都是直接埋在土裏面的,苴侯墓早就被盜了多少年了,而我們這次要去的那個穴,屬于秦代末期。”
朱标插嘴問道:“那是誰的鬥?”
獨眼楚五搖了搖頭道:“我那一次走的不是這條路,當初有人告訴我有一個非常牛逼的穴,我想也沒想就跟着去了,那一次我走的是秦嶺,但是誰知道路上怪事太多……最後那個知道穴位具體地方的人也死了,後來我從兩面勘查地形走了兩次,基本上确定了位置,我不管是誰的鬥,這輩子我一定要下去看看,哪怕以後死了也閉眼了。”
獨眼楚五爺今天的話有點多,但也給我很多信息,他曾經經曆過的事情,想來就是他以現在這種年紀仍然念念不忘的原因了,作爲外八門的老人,此人身上帶着太多的秘密了,而且此人能夠與鬼神溝通,用墨谷話來講,“他很厲害”。
趙林說道:“老爺子,早點睡吧,明天要過沼澤,肯定很辛苦的。”
……
第二天一早,我們騎着馬就出發了,雲南馬的個子很矮,身材高大的人騎上去兩隻腳都會挨到地上,但這種馬去好在吃苦耐勞,我們九個人十二匹馬,馱着行李裝備,浩浩蕩蕩的向着山裏進發。
一天之後,我們翻過一處山拗口,等于越過了龍門山,前面就是山體斜坡和寬闊的米倉走廊了,這個走廊曾經是古河道,又受到兩側山體溪流的沖刷,所以有的地方顯得像個峽谷。
一開始我們騎着馬可以沿着山坡一側的土路行走,到後來,山坡變陡,我們就下了馬,直接進入了米倉走廊的古河道,旁晚時分走到了這個走廊最快闊的地方。
前面有一些稀疏的植被灌木,但直接靠近雪線,地上有斑斑的白雪,我們拿着望遠鏡看了看,發現地上有波光閃現,獨眼楚五告訴我們,那裏就是沼澤,原來可能還是一個積水湖,現在已經幹涸成了沼澤了。
由于天色将晚,我們就在原地宿營,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再過沼澤,沼澤這種地形說起來算是非常危險的,這一點不用獨眼楚五給我們科普我們也知道,帶着馬匹怎麽才能穿過這片沼澤哪?
墨谷始終不吭聲,似乎對于獨眼楚五的安排很有信心,隻有小馬顯得憂心忡忡,而我知道他在擔心告二爺他們,按照計劃,我們早就該彙合了,但是到現在,告二爺的隊伍連影子也沒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