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當時琢磨着假如是真的的話……那就肯定是個王陵,那樣大的鼎隻能是禮器,是鎮國之寶,是個非常大的王陵,而且是在漢以前,否則不會有大量的青銅器。假如真是王陵的話……先秦的王陵裏面應該有編鍾!有鼎就肯定有編鍾!
于是,我又裝做毫不關心的樣子繼續問:“你說的話肯定是在吹牛,不可能有那麽大的鼎,你怎麽說我也不會信的。對了,還有什麽?”
他看我的眼睛,看了半天……問:什麽還有什麽?
我笑,說:“你剛才不是說有人挖出過那麽大的鼎來麽,還有别的麽?……比如瓶瓶罐罐的?”
他說:“有啊,不過小一些……。”
“小一些的東西有什麽?”我開始繃緊神經了!
他想了一會,說聽他們說還有幾個大瓶子,青銅的,下面是個肚子……上面連着長長的脖子,然後還有蓋子……。
我又開始心驚肉跳,沉住氣又問:“多高的瓶子?這瓶子有多高?”
他說:“差不多一米吧……。”一邊說還一邊給我比畫,說瓶子的四周、棱上還有花紋……镂空的什麽的。
我當時那個氣呀!這家夥是個農民,什麽都不懂!而我知道他說的這瓶子是什麽……這是簋(音:鬼)!“九鼎八簋”的簋!……“九鼎八簋”、王侯之葬!一般人的墓裏哪來的簋呀!
我不由自主的抓住他的袖子,“還有别的麽?……除了這幾個瓶子?……一定還有别的!有沒有編鍾?……那兩個人是不是搬都搬不完?”
他說:“你怎麽知道?……是有兩個編鍾!”這話他說的很猶豫。
我心裏已經開始大罵他們祖宗八代了:“你怎麽知道是編鍾?你見過他們挖出來的東西麽?你到底見沒見過?”
他有點慌……說沒見過,隻是聽他們說過。
我就問:“那你怎麽知道是編鍾?”
他說當時他們跟他講過,那兩個人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隻說像鍾……但是扁的,外邊有疙瘩,兩個邊是尖的……又像又不像。後來他在電視上看到過編鍾……明白這叫編鍾。
我心裏話:“什麽他媽疙瘩……那是鍾鈕!”于是繼續問:“還有呢?除了那瓶子和編鍾,還有什麽?”
他說:“沒了,東西還有老多呢,但不能挖了,越挖越深。”那兩個人害怕了……。而且擡上來太費勁,又怕被人看到……所以就不幹了。
我說:“那塊出東西的地方現在是幹什麽的?”
他說是宅基地了。原來是村外,十多年了……蓋房子都蓋出去了,就成了宅基地,人們都蓋上房子了。
我說:“你能肯定那塊地方後來沒有被人動過麽?”
他說:“沒有,肯定沒有。”
我稍微松了口氣,問他:“到底是誰買的?誰把鼎給買了?到底買了什麽東西?買東西的人以後又回來收過東西麽?”
他說不知道,過後也沒人見過。當時那個鼎賣了六十萬,加上那幾個瓶子和兩個編鍾……一共是六十八萬。
我心裏又開始罵大街……,“那個鼎到底多大?你再說說!”
“我不是跟你說過麽,我自己見過的鼎你說不值錢,是做飯的,可他們挖的那個鼎很大……我見過的鼎……肚子還沒有那個鼎的腿粗…………”
我又一次頭大,再問:“那一定很沉吧……”
結果沒等我說完,他就嚷嚷:“可不是嘛……他們兩個弄不上來,在坑邊上架了辘轳,兩人搖了好幾晚上才給搖上來的。”
我靠!
這家夥就是個農民,倒是沒有說過瞎話的必要,但這樣的事擱誰聽了都不會相信的!到底是真是假?我過後也沒有想明白,甚至我也糊塗!
朱标聽完哈哈大笑道:“我說燕子哥,你是沒經驗,要知道下鬥腿子也比那些農民專業,有時候貪财的農民會将什麽破爛都當做是寶貝準備賣給别人。”
“不管怎麽說吧,我反正打消了念頭,那個鼎我最後連看都沒看。”我說道:“挖古物不比挖墓,我想那些農民也不會真的去掏墳墓的。
墨谷搖搖頭道:“有時候也難說,膽子大的時候,人什麽都敢幹,就看那個利益會不會讓他覺得風險小于利益而已。”
朱标告訴我們,他做過下苦和腿子,實際上,摸鬥分兩種,幹濕活的和幹幹活的,濕活專掘新墳,脫死人的衣服和首飾,幹活專盜古墓,盜取古董文物,兩者技術截然不同。
比如幹濕活的脫死人的衣服,下去的時候要帶一條1米左右的帶子,兩頭打個節做個套子,然後嘴裏含口酒。
下去後把套子套在死人脖子裏,然後一鑽頭,把帶子套到自己脖子裏,噴出半口酒,留一半在嘴裏,一定要留一半不能全吐也不能不吐,然後一折身子,死人就給帶起來了,趕快搜羅完東西,出去,動作慢了就可能要暈菜了。狠一點盜墓者的會把死人拖出來再掏東西。
一般隻掘女墳不掘男墳,男墳一般都是書籍,衣冠,除非是官宦人家,女墳至少有口含,竅塞,護心鏡,好一點的還有玉簪,戒指,耳環什麽的。掏東西的時候竅塞要最後拿。口含,竅塞一般是玉做的,有時候古人不太分翡翠和玉石,也有用翡翠做的。竅塞上面往往還有點水銀斑,稱爲水銀浸。
挖古墳技術難度大點,首先要踩點,經驗很重要,比如田裏如果澆水,如果下面有墳會陷下去點,如果是普通的地面就要憑裂縫等迹象來判斷,這個沒有多年的培養是有點難度的。
當然有墓塚的就好辦的多,比如在明清,隻有皇上诏命的達官貴人才能在墓地四周豎起石柱,如果石柱上是個鬥,一般是老地主,如果是個球那就是文官,武官則是個獅子。
講起這些事情來,朱标就眉飛色舞,我心底厭煩,打了個哈欠道:“好了好了,我困了,先睡一會啊,你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