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考生甚至會設立一個“拳打北方解元腳踢南方解元”的宏偉目标,到了京城就是去各種跟人找場子,通過不斷的比試,把這些人的才學比下去,從而達到建塔别人擡高自己的目的,可這麽做的結果就是,他在京城的哪裏都不招人待見,紀甯可不會傻到去跟這些人比什麽才學,就好像一個國手棋聖去跟臭棋簍子下棋,赢了絲毫沒有成就感,輸了那可就是要遺臭萬年。
紀甯暫時還住在客棧中,而唐解等人在客棧裏住了四五天之後就開始往租下來的民院方向搬,甚至唐解和韓玉都計劃着在京城買一處還算不錯的宅院,打算在京城裏有一處别院,這樣方便他們以後到京城來趕考,或者是考中進士後在京城有地方落腳。
有銀子燒的慌的人的心态,紀甯也是不能理解的,他所想的就是安然過日子,将來即便能考中解元,他也希望回到金陵城,而不是留在京城。
要在文廟中有所建樹,也不一定要有多麽高深的學問和造詣,到時候也肯定是從底層做起,跟入朝當官其實也沒什麽區别,就算學問再好,那時他顯揚的機會也不大,隻能長期在默默無聞中渡過。
十一月十八,紀甯當晚還在房間中讀書,雨靈早早在外屋睡着。
雨靈到京城後,最開始是很不适應的,但後面幾天她就穿着紀甯所制造出來的“羽絨服”,雖然那襖有些大,但她還是穿着進進出出,到後面每次過來用小手給紀甯柔肩,小手都很溫暖,說明雨靈對于京城的天氣環境并未有太大的抵觸。
紀甯最初打算找宅院搬過去,也是考慮到雨靈的身體狀況,如今既然雨靈很适應在客棧裏的生活,他也就暫時沒必要搬家。
隻是雨靈一個女孩子在人流複雜的客棧裏進進出出,總歸是有些不方便,所以到後面雨靈每天要做的差事也隻是在房間裏照顧紀甯,至于端茶遞水的事情還是交給悅來居的店夥計去做。
紀甯看書看到深夜,他還不怎麽困,也是因爲到京城幾天後,納蘭吹雪就好像銷聲匿迹了一樣,紀甯擔心納蘭吹雪出了什麽事。
紀甯一直在打量窗口的方向,也沒見有什麽人,突然感覺到外屋那邊有一陣風吹過,側過頭時,就見到一個婀娜的身影立在雨靈的床頭,而這婀娜身影手上拿着一根長條狀的東西,紀甯雖然看不清楚,也能判斷是利刃。
“做什麽?”紀甯走到内屋門口,看着立在外面正好奇打量着雨靈的納蘭吹雪。
“沒事。”納蘭吹雪側過頭來,“你住的地方倒是很不好找,我花了幾天才找到,如果今天不是見到她,我還找不到你呢。”
紀甯苦笑了一下,心想:“我把具體住的地方都告訴你,這你都找不來,你這個小俠女平日裏做事是有多迷糊?”
紀甯道:“你對她做了什麽?”
“我隻是讓她再昏睡一會。”納蘭吹雪說着,就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往内屋走過來,進到房間裏,她的雙眸中登時流出一種“羨慕嫉妒恨”的神色,好似在說,姑奶奶我每天在外面風餐露宿,你居然在這裏高床軟枕?
“這幾天,納蘭姑娘沒什麽消息,在下心中也的确很是記挂。”紀甯道。
納蘭吹雪側過頭,瞪着紀甯道:“你既然記挂,爲何不找人出去打探一下,或者是留下什麽線索?害的我在京城裏找了多日,不知道的還以爲你潛逃了呢……”
紀甯沒想到納蘭吹雪有這麽大的火氣,他也不知道納蘭吹雪這今天遭遇到什麽。
“納蘭姑娘坐下來說話……呃,要喝茶?那邊還有點心……”
紀甯說一件事,納蘭吹雪直接就做了,好像這是紀甯虧欠她的,她來就是爲了跟紀甯讨債的,先坐在紀甯的書桌後面占了紀甯的位置,拿起茶水來喝也不避諱那是紀甯喝過的,直接拿起點心往嘴裏塞。
吃過東西,納蘭吹雪才不滿道:“京城跟之前我來時的模樣,有些不同了……我找不到落腳的地方,要找客棧歇宿,必須要有路引,你給我的路引根本無法在京城裏歇宿,我想找破廟也找不到,想找地方沐浴更衣也沒有,真是愁死我了!”
紀甯笑了笑,心想:“這小俠女的自立能力實在是太差了,連最基本的個人生活都保證不了,這還在一直說什麽報仇?”
“納蘭姑娘,這樣,我先在周圍找一家客棧給你租個房間,讓你先住下來,爲了方便,你平日裏穿着男裝,這樣做事也方便……”紀甯道。
“做什麽事?”納蘭吹雪瞪着紀甯問道。
“我說的是進出方便,還有跟人打交道,被人問及,你就說是南方來京城趕考的考生,别人也不會對你有所爲難,他們沒法查你的文名,除非是去文廟,你平日裏在房間擺幾本書,随便看一看,客棧的人就不敢有所懷疑。”紀甯道,“至于具體的報仇細節,還是要等慢慢研究,我們不能爲了操之過急而令之前所布置的計劃錯亂!”
納蘭吹雪想了想,她似乎對紀甯關于她生活上的安排很滿意,這樣她總算不用風餐露宿有銀子也沒處花了,但紀甯說的關于報仇的事,她還是聽不太懂。
“你有安排過什麽計劃嗎?我隻是記得你讓我到京城來,我說去告禦狀,你還阻攔我!”納蘭吹雪不滿道。
紀甯道:“納蘭姑娘,我希望你明白,你父親的案子雖然是由奸賊陷害,但最後卻是朝廷定的案,到如今仍舊是鐵案,沒人能推翻的,那時即便被你見到皇帝,你也沒資格去申冤,反而會因爲驚擾聖駕而被問斬。我之前說的計劃,就是先等我考中進士,我會用自己進士的名位來幫你揭發張洪的罪行,爲你們納蘭家申冤!”
“好。”納蘭吹雪點點頭道,“那你快點,我已經恨不能早點見到張洪那惡賊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