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安德莉雅多年的苦心經營,龍眠谷如今已經成爲南疆經濟圈僅次于“望月城”和“米底亞”的商業重鎮,當地儲量豐富的魔晶礦也是南疆經濟騰飛不可或缺的能源保障。除此之外,龍脈一族還是最優質的兵源,比如芬妮提到的“飛龍騎士團”,由安德莉雅一手打造,擁有超過一千名娴熟駕馭雙足飛龍的龍脈騎兵和完善的後勤團隊,綜合戰鬥力即便比不上歌羅法的“碧空騎士團”,至少不遜于同樣騎乘雙足飛龍的米底亞“風騎士團”,倘若接納這支強悍的生力軍,遠東空軍的實力必将大幅躍升。
經過慎重的考慮,羅蘭最終接納了芬妮的效忠,即日起,由望月城到龍眠谷的遼闊地域都将納入寇拉斯王國的版圖,龍眠谷的全體居民也都自動獲得遠東國籍,置于羅蘭及其代表的遠東政府保護之下。至于芬妮和她的“飛龍騎士團”,羅蘭允許她們加入遠東空軍,但是仍然保持獨立番号,并且不建議她們參加南下作戰,改爲調往濁浪江畔駐防,協助帕維爾元帥防備來自大江西岸的帝國駐軍。
身爲法師進階的“博學士”,芬妮小姐當然不是頭腦愚鈍的人,立刻醒悟羅蘭這樣安排的用意。
“龍之眼”與“奈落教團”早已結爲同盟,寇拉斯軍南下進攻奈落教團,勢必要與“龍之眼”發生沖突,倘若“飛龍騎士團”參加南下作戰,芬妮和她的族人就很有可能在戰場上與安德莉雅帶走的龍脈兵團遭遇,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場骨肉相殘的悲劇。正是因爲不想看到龍脈一族自相殘殺,羅蘭刻意将她遠遠的調往西線駐防,避免與安德莉雅于戰場重逢。
領會到攝政殿下的良苦用心,芬妮不由感動得眼圈泛紅,當即接受羅蘭的安排,承諾盡快率領“飛龍騎士團”前往西線司令部赴任。
遠東當局全力籌備南下作戰的同一時間,相隔數千裏的亞珊聖城,也呈現出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早在1625年1月初,寇拉斯堡遇襲的消息剛剛傳到亞珊聖城,就有風聲說遠東叛黨領袖魯道夫·寇拉斯已經遇刺身亡。最初,包括新任内閣首相克洛德在内的諸多帝國高層,大多對這一傳聞将信将疑。随着時間的推移,更多消息從遠東傳來:魯道夫·寇拉斯自遇襲之日就沒有公開露過面,其子羅蘭·寇拉斯以攝政之名代理國務,魯道夫遇刺身亡的傳聞由此顯得倍加可信。
按照常理推斷,既然遠東人的開國君王已經不在人世,其一手創建起來的政府和軍隊難免發生動蕩,對于做夢都想收複失地的帝國軍方激進派将領而言,這無疑是出兵遠東的絕佳良機。
然而是否應當抓住這個看似千載難逢的機會發動東征,帝國軍政高層的意見并不統一,“激進派”與“穩健派”各執一詞,争執不下,從一月初一直吵到二月末,仍然未有定論。
僅就帝國軍方而言,對東征持反對意見的是少數派,而西格蒙特元帥正是這個少數派的代言人。
西格蒙特不隻一次公開表态反對東征,反對的理由也沒什麽新鮮的:
“遠東近年來積極擴軍備戰,軍事力量大幅度提升,加上周邊的盟邦支持,帝國東征很難在短期内看到勝利的希望,以帝國當前困窘的财政狀況,斷然支撐不起長期作戰,哪怕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也難免落得個徒勞而返;倘若東征大軍陷入僵持泥潭,進不得也退不得,持續不斷的失血,軍事遇挫連帶造成财政崩潰……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西格蒙特元帥戎馬一生,指揮過不下百場大小戰役,無一敗績,被世人公認爲帝國軍神,廣受中下級軍官愛戴,反對東征的觀點也稱得上有理有據,老成穩健,理應赢得更多支持才對。然而事實上卻相反,西格蒙特的悲觀論調在國内并不受歡迎。
首先帝國當前的主流民意就傾向于支持東征。近年來弗蘭克太子推行的激進改革接連遇挫,底層民衆的生活非但沒有因改革而好轉,反倒每況愈下,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各地接連爆發武裝起義。
穆勒内閣垮台後,繼任的内閣首相克洛德出身于教會保守派,是格裏高利大牧首最倚重的得力幹将,雖然還沒有完全廢除上屆政府的改革政策,但是也沒有繼續推行的動力。面對國内一片糜爛的局勢,除了加強教會的社會職能,推行格裏高利大牧首主張的“教産減租、包産到戶”政策以安撫民心,還需要更積極的對策用以轉移國内矛盾。
爲此,克洛德首相不得不向扶持自己拜相的軍方激進派妥協,抓住“紅發”約翰自殺時留下的那面染血的遠東旗幟作爲突破口,利用手中掌控的宣傳機器,在國内主流報刊上登載了一系列鼓吹陰謀論的文章,一口咬定“紅發”約翰是遠東叛黨派往帝國高層卧底的間諜,目的在于蠱惑皇太子弗蘭克,推行禍國殃民的所謂“改革”計劃。
亞珊帝國并不缺少明理人士,很容易就能揭穿上述漏洞百出的說辭,可惜明辨是非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也沒有機會在報刊上公開發表言論,大多數民衆更願意盲從官方說辭,而這些人恰恰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損害,心裏都憋了一口怨氣,正需要找個發洩的目标,而在帝國當局的有意煽動下,人們順理成章的将仇恨與怒火瞄準了遠東叛黨,呼籲東征的民意基礎就由此而來。
在這舉國上下滿腔憤恨、要求嚴懲遠東叛逆的大環境裏,西格蒙特卻公然跳出來唱反調,發表灰心喪氣的悲觀言論,無疑有違民衆的期待,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冷遇乃至激烈指責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