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就在殖民地的戰況出現了轉機,上周四,西格蒙特親王的軍團在約頓海姆發起一場短促而激烈的反攻戰役,成功收複失地,迫使海藍與斐真聯軍撤回威爾諾亞北部,西格蒙特親王沒有趁勝追擊,而是利用這一契機向斐真與海藍聯軍提出和談。”
“明智的決斷。”哪怕站在敵對的立場,羅蘭也禁不住爲帝國元帥的戰略眼光鼓掌贊歎。
戰争打的是錢糧,殖民地戰争拖了一整年,參戰三方消耗的物資、損失的兵力折算成金錢數以億計,這樣持續消耗下去誰也受不了。亞珊帝國的優勢是體量大,可以動員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戰争;劣勢則是國内社會矛盾尖銳,民衆負擔太重,各地反抗壓迫的暴動此起彼伏,遠東獨立正是衆多地方行省武裝起義的一個典型。戰争持續越久,帝國的财政赤字就越大,不得不加重稅負盤剝下層民衆,激起的反抗就越發強烈,當那根緊繃的弦終于斷裂,即便亞珊帝國在殖民地赢得勝利也難以避免本土烽煙四起、國家崩潰。
在這樣危險的局面下,帝國元帥西格蒙特親王集中兵力打赢一場戰役,利用階段性勝利帶來的有利局勢倡議和談無疑是明智之舉。
“那麽,海藍和斐真兩國願意接受和談就此停火?”羅蘭問安東尼。
“海藍和斐真的财政狀況比帝國要好一些,但是這兩個國家也不想再打下去了,畢竟海藍和斐真實行的是議會政治,政府不得不關注民意,大概是因爲好日子過慣了,這兩個國家的民衆特别不能忍受生活質量下降,拿賦稅來說,帝國農業稅負高達五成,國家可以強行從農民手中奪走口糧用于軍需,可以強迫農奴服苦役,爲籌措軍費餓死數以萬計窮人也不是什麽新鮮事,但是海藍和斐真兩國政府就不具備這樣的強權,海藍人和斐真人的命比帝國人更金貴,同樣是物價上漲和戰争傷亡,海藍和斐真國内的抗議聲可以直接影響到議會選舉和内閣換屆,戰争持續下去,兩國内閣恐怕會在亞珊帝國崩潰之前先垮台,從議會到内閣,官僚階層爲求自保不得不認真考慮停戰這個選項。”安東尼語調沉重,“我父親已經得到消息,海藍、斐真兩國的使節團将于後天抵達亞珊聖城,三方商讨停戰協議,通過談判瓜分約頓海姆礦區——既然誰都無法獨吞這塊肥肉,與其打得兩敗俱傷便宜局外人,不如先把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吃到嘴裏。”
“原來是這樣……”羅蘭恍然明悟。難怪海藍與斐真對寇拉斯王國的态度陡然改變。從前兩國爲籌措軍糧有求于寇拉斯政府,當然是好話說盡,在寇拉斯王國與迦南發生邊境沖突的時候,兩國當局還很仗義的出面替遠東人打抱不平,向迦南王室施加壓力。
然而政治舞台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國家間的博弈,利益更是永遠擺在道義前頭。如今局勢驟變,殖民地戰争迎來和談的曙光,海藍和斐真對軍糧的需求不再像去年那麽迫切。糧食市場上供需關系的改變自然要求新的均衡價格,海藍與斐真兩國政府的毀約行爲固然無恥,卻也是出于降低貿易支出、彌補因戰争造成的财政赤字的切實需要。
正如安東尼所說,斐真和海藍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的是議會政治,如果兩國内閣不設法削減赤字,其所屬政黨恐怕會在即将到來的換屆大選中被選民趕下台,政客們爲求自保,并不介意背信棄義,将本國财政壓力轉嫁給寇拉斯政府。
想明白海藍與斐真兩國外交态度變化背後的根源,羅蘭又把思路扯回來,深入分析亞珊帝國發動東征的可能性。
“安東尼,你剛才說殖民地戰争勞民傷财,使帝國當局财政赤字嚴重,國内矛盾激化,爲了維持國内穩定不得不倡議休戰,可是你爲何預言帝國當局剛剛結束一場戰争,又要對遠東發起新的戰争?大軍東征不是一樣會造成勞民傷财的惡果?”
安東尼嘿嘿一笑,豎起兩根手指:“帝國當局之所以做出這種看似矛盾的舉措,主要基于兩個因素。”
“首先,做出争奪約頓海姆礦區決議的是穆勒首相及其内閣同僚,當初朝野上下就不乏反戰的聲音,過去一年來帝國當局付出巨大的代價卻沒能在新大陸赢得完全的勝利,以弗蘭克太子爲首的反戰派抓住把柄,不滿的聲音甚嚣塵上,穆勒内閣岌岌可危;内閣急于擺脫指責,隻能把這口黑鍋甩給軍方,指責軍方指揮失誤、作戰不利,軍方當然不甘心挨罵,爲了擺脫無能的罵名,重塑帝國軍人戰無不勝的形象,軍方迫切渴望發動一場新的戰争證明自己,海藍和斐真這兩塊硬骨頭不好啃,環顧周邊各地,你覺得哪個國家看起來像是好捏的軟柿子?”
羅蘭苦笑不語。
相比斐真和海藍兩大強國,剛剛獨立、根基未穩的寇拉斯王國的确看起來很好欺負,況且寇拉斯王國的疆域本來就隸屬于帝國遠東行省,帝國當局迄今未曾承認寇拉斯王國主權之合法性,東征平叛名正言順,甚至可以借機煽動一波愛國主義熱潮,統合國内各階層共識,成功将内部矛盾轉嫁給“遠東逆賊”。
“其次,不要以爲世界上隻有你一個聰明人,當你挖空心思收集各國情報的時候,帝國當局也沒有放松對遠東的監視,每天都會采集關于遠東朝野的最新消息,特别是這兩年來遠東農業改革卓有成效,連續獲得豐收,據說國庫糧多達上千萬噸,不得不加班加點修建新的糧庫?”安東尼輕聲問。
“沒那麽誇張。”羅蘭聳聳肩,内心卻不像表面那麽平靜。
帝國當局是怎麽摸清遠東農業數據的?
目光掃向對面的福格爾大少,不由心裏犯嘀咕:
“這小子……該不會是雙重間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