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圖!”朱重九狠狠瞪了吳良謀一眼,低聲呵斥。“劉參軍是怕我軍樹敵太多,兵力分得太散!”
“末将說得不光是這一件事!!”吳良謀梗着脖子,非常不服氣地回應,“咱們淮安軍,總是對周圍的其他勢力太手軟了些。讓末将和末将手底下很多弟兄說起來,都覺得十分憋氣。若是換了蒙古人,借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如此折騰!”
“行了,你先退下。蒙古人退出中原之前,我軍絕不主動向同僚挑起戰火!”朱重九又瞪了他一眼,皺着眉頭揮手。
“是,末将遵命!”吳良謀氣哼哼地敬了個軍禮,然後轉身離去。路過劉伯溫和唐子豪兩人之時,腳上卻故意增加了幾分力氣,把戰靴跺得“咚咚”作響。
“劉參軍不要跟他一般見識,這小子天生就是直心腸。并非刻意針對任何人!”朱重九望着他的背影搖了搖頭,趕緊将目光轉向劉伯溫,低聲開解。
劉伯溫曾經非常推崇朱重八那邊的諸多治政舉措,在日常議事時,也在努力将淮揚大總管府朝傳統的理學準則方向拉,但這些卻都不能成爲懷疑其操守的理由。至少,朱重九不認爲,眼下的劉伯溫在給自己出謀劃策的同時,還會對和州軍那邊留有餘情。
“吳将軍乃武将,自然期望馬上博取功名!”劉伯溫退開半步,輕輕拱手,臉上的表情卻顯得非常不自然。
他之所以選擇加入朱重九的幕府,很大原因是由于脫脫在睢陽炸開黃河殺人,徹底激發了他心中的義憤,令他再也無法忍受一群殺人惡魔在華夏大地上肆虐。另外還有一個不欲被人知道的原因則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潛移默化,對朱重九施加影響,讓後者不至于背離儒家理念過于遠。
很顯然,後一種努力至今收效甚微。不光是朱重九一個人離經叛道,淮揚大總管府裏頭絕大多數文武,如今都對程朱之學深表懷疑。甚至還有一群讀書人,以羅貫中、馮國用兩人爲核心,隐隐形成了一個新的流派。公然宣布要複古,越過程朱,直接投入亞聖孟子門下。要“求仁”,要“格物”,要兼修并蓄,接納百家之長。
這令劉伯溫覺得非常憤懑,也非常孤獨。雖然他身邊也有一群堅持程朱理學才是正道的追随者,但比起羅貫中和馮國用等人對整個大總管府的影響,卻勢弱得多。特别是在對軍隊的影響力上,雙方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好在淮安軍如今整體發展迅速,上升通道極多,所以大夥彼此之間雖然政見不合,卻依舊停留在君子之争的程度,不至于黨同伐異。否則,即便有朱重九的無條件支持,劉伯溫也早就被遠遠地踢出決策圈了,根本不可能還挺立到現在。
“大總管這邊,真讓人羨慕。所有話都能拿在明白處說,誰都不用藏着掖着!”作爲今天争執的導火索,唐子豪比在場任何人都尴尬。趁着還沒被淮安軍殺人滅口之前,趕緊出言給大夥找台階下。
“不怕争執,整個議事堂裏隻有一個聲音在說話,才最可怕!”朱重九自己也覺得不太舒服,立刻順着唐子豪的話頭往下走。“在做出最後決策之前,什麽話都可以說。但做出決策之後,無論贊同還是反對,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大總管此言甚善!”唐子豪聞聽,大笑着撫掌。
“總不能将精力都花費在内耗上!”朱重九搖搖頭,也笑着回應。“朱某這邊本錢小,耗不起!”
二人一搭一唱,心照不宣地将尴尬的氛圍化解了開去。至于唐子豪當初給淮安軍的提議,到底是否包藏着禍心,連帶着也無法繼續深究了。
“伯溫剛才說得也在理!一口氣吃下五路之地,的确超過了我淮安軍當前的最大能力!”看看氣氛已經緩和得差不多了,朱重九笑着将話頭又轉到了正題上,“所以唐左使先前的提議,本總管恐怕無法采納了!還請唐左使不要太失望得好!”
“不妨事,不妨事!唐某隻是想對大總管有所回報而已!”唐子豪笑了笑,客氣地擺手。“大總管具體怎麽做,當然要自己來決定。唐某豈敢胡亂置喙?!”
“但太平路,我軍卻不可不奪!”朱重九沖他友善地點點頭,再度将目光轉向劉伯溫,“所以,還得勞煩劉參軍帶領一衆參謀,盡快拿出個新的作戰方案來。發揮我軍在水面上的優勢,避開康茂才的主力,直撲采石矶。此戰,以取得太平、集慶、廣德三路爲目标,至少,要把太平和集慶兩路握在手裏。”
“取天下在仁,而不在兵戈之利!若是......”劉伯溫的身體又迅速僵硬,皺着眉頭勸阻。然而話隻說到一半,卻又被他自己吞了下去。陰沉的臉上,寫滿了苦澀。
如果淮安軍隻取太平、集慶、廣德三路,跟張士誠和彭瑩玉兩人起沖突的可能就會大幅度降低。唯獨對朱重八那邊,構成了半包圍狀态。令後者的發展空間被嚴格限制于廬州一地,除非向西或者向南殺出一條血路,否則就隻能坐以待斃。
而無論朱重八向西跟徐壽輝先打起來,還是主動挑釁淮安軍,恐怕都落不下什麽好結果。高郵之約明确規定有五年之期,找到充足的借口之後,淮安軍的一群虎狼之将,肯定不會再任由和州軍在自己卧榻之旁酣睡!
想起自己曾經在朱重八那邊看到的大治之世希望,劉伯溫就覺得心裏一陣陣發苦。但是他卻清醒地知道,換了任何人與朱重九易位而處,也不會對朱重八更爲寬容。畢竟雙方最後還是要逐鹿中原的,而雙方的治國理念,又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還是那句話,蒙古人沒退出中原之前,淮安軍不會主動向任何同道發起進攻!”仿佛猜到了劉伯溫心中的感受,朱重九笑着上前幾步,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跟天下豪傑都坐下來談談。無論大夥信奉的是孔孟之道,還是黃老之道,甚至明教的那些觀念,隻要是爲了這個國家好,都可以談。同樣是爲了百姓能吃飽肚子,吃大餅和吃馕,又有多大分别?一味地打打殺殺,隻會令外人看了笑話!”
“主公說得是,基受教了!”劉伯溫笑了笑,無奈地躬身。無論是真明白,還是曲意敷衍,他現在都已經牢牢地站立于淮安軍這艘大船上。要麽跟大夥一道抵達彼岸,要麽中途被丢進水裏淹死,根本不可能再有第三種選擇。
“盡量把作戰計劃定得周詳些,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考慮到。然後将計劃交給徐達,讓他斟酌執行。”朱重九伸手托住他的胳膊,繼續認真地叮囑,“這次南下,讓馮國用去給徐達出謀劃策。你還是留在我身邊,跟我一道掌控全局。”
“是,主公!”劉伯溫又用力将身體躬下去,低聲回應。有股溫熱的東西,緩緩淌入了鼻腔。明知道他同情和州軍,依舊将制定作戰計劃的重任交給他。爲了避免他心中負擔過大,刻意做出調整,讓他不用親眼看到和州軍的血濺在淮安軍的戰旗上。如此細心體貼的安排,讓他怎麽可能還無動于衷?!
‘劉基啊劉基,你這輩子就賣給主公了罷,何必想得太多!’心中默默念着自己的名字,劉伯溫努力将眼裏的淚水全都憋了回去。“臣必不負所托!”
“去吧,盡量快一些,機不可失!!”朱重九笑着揮了揮手,示意劉基先行告退。然後又迅速将面孔轉向唐子豪,“唐大人不是說替劉元帥帶了信來麽?信在哪裏,可否給朱某一觀?”
“呃,在,在下官心裏!”唐子豪正滿臉羨慕地看着劉伯溫的背影發呆,猛然聽見朱重九的話,心中頓時開始發慌,說出的話也變得結結巴巴,“是,是一封口信兒。劉,劉元帥他,他不喜歡寫字!”
“說來聽聽!”朱重九笑着搖頭。不喜歡寫字,恐怕是不想落人口實罷了。真的不喜歡寫字的話,以前給自己的那些命令是從何而來?
“請大總管見諒!”唐子豪也知道自己的借口過于蹩腳,再度躬身下去,紅着臉補充,“我家劉丞相,隻是想告訴大總管。邀請趙君用等人去汴梁觀禮之事,并非他的意思。他依舊希望,天下紅巾,皆爲兄弟!”
“劉元帥的處境已經如此艱難了,這怎麽可能?!”朱重九立刻明白了其中意思,驚詫地追問。經曆了這麽多事情,他的見識與當年那個殺豬的屠戶不可同日而語。很輕松地,就推斷出來颍州紅巾内部已經到了要動刀子的邊緣。
“倒不至于!”被朱重九一語中的,唐子豪心裏反倒覺得輕松了許多。歎了口氣,強笑着回應,“倒不至于如此,隻是我家元帥,與大總管一樣,不願意手上沾了自家兄弟的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