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朱重九看了唐子豪一眼,眉頭微皺。
“大總管恕罪!”唐子豪趕緊起身拱了下手,低聲解釋,“并非下官有意竊聽軍機,隻是大總管和吳将軍剛才打得過于興起,沒發現下官在場。而下官想要躲閃,卻也來不及!”
“無妨!”朱重九擺了擺手,笑着回應。“子豪原本就不算外人。不過子豪怎麽會猜到,我軍即将南下?”
“大總管乃守信之人!”唐子豪再次拱了下手,話語裏,不知不覺間就帶上了幾分感慨,“既然在高郵之約裏跟紅巾諸将說定了,五年之内不得相互攻殺,就肯定不會主動違誓。而淮安軍東面乃是大海,西面除了毛貴将軍、我颍州紅巾之外,隻剩下了一個朱重八。所以大總管下一步能攻略的地方,隻有黃河以北與長江以南。”
“黃河以北的蒙元朝廷乃百足之蟲!”朱重九接過唐子豪的話頭,幾乎與對方異口同聲。
“而長江之南,自董抟霄死後,何人能擋大總管兵鋒?”唐子豪将聲音陡然提高,唯恐自己的風頭被搶掉一般急切地補充,“所以,下官以爲,大總管接下來肯定要揮師江浙。以兩浙之米糧,養淮揚之民。不再坐視自家命根子握在他人之手!”
“這話倒也沒錯!可你剛才所說的帝王之基業又在哪裏?”朱重九深深看了唐子豪幾眼,強壓住心頭驚詫回應。在這之前,他一直将唐子豪當作個神棍,或者合格的宣傳鼓動者來看待。而現在卻霍然發現,此人的見識絕對非同一般。
“在這兒?”唐子豪接下來的表現,愈發讓朱重九刮目相看。隻見他用手指沾了一點茶水,迅速于身前的石桌上,勾勒出了一幅極爲簡易的地圖。然後指着其中靠近長江的幾處,大聲補充道:“此乃鎮江,早已經被大總管收入囊中。下官就不多啰嗦了。此乃常州,以南以東,如今盡入僞吳王張士誠之手。大總管不願意跟他一般見識,下官也不去做那個惡人。但鎮江之西,集慶、太平、甯國、廣德四路,眼下卻是無主之地。蒙元守将淮西宣慰使康茂才乃鼠目寸光之輩,隻知道憑險據守集慶,以防王克柔将軍揮師西犯,卻不顧其身後的太平路。而太平路治所當塗附近,有一道馬江與揚子江江縱橫相交。其交彙處,便是個天然深水良港,萬石巨船可由揚子江長驅直入!”
“你說的可是采石矶?!”沒等他把話說完,朱重九的聲音已經變了調,站起身,沖着吳良謀吩咐,“去,找人把輿圖擡過來,讓唐左使指個清楚!”
他的确在設想派遣軍隊渡江作戰,攻略江浙。但他的先前的戰略構思卻是,先派胡大海的第二軍團過江,把王克柔的隊伍換回揚州來整訓。然後以胡大海爲先鋒,徐達爲主帥,吳良謀爲策應,集中三個軍團的力量,由鎮江向西,打垮康茂才,奪取集慶,也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江蘇南京。
這個辦法肯定非常穩妥,憑着三個主力軍團,六萬餘戰兵,隻要不犯下什麽難以彌補的錯誤,拿下集慶就隻是個時間問題。
但這個戰略構想,卻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耗廢時日。康茂才經營鍾山防線已經不是一年兩年,準備極爲充分。集慶路的治所江甯,也是有名的易守難攻。萬一蒙元那邊被打急了眼,從北方調兵來進攻徐州,淮安軍就要再度面臨兩線作戰的風險。
而唐子豪今天所獻的策略,則恰恰彌補了這個弱點。避開敵軍重兵布防的東線,發揮淮安軍水師優勢,從揚子江上直撲采石矶。隻要有三到五千兵馬成功登岸,構築起穩固防禦陣地,後續就可以源源不斷運送大部隊過去。屆時,康茂才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其苦心經營的鍾山防線将形同虛設。
“我早就該想到從這裏過江!”越琢磨,朱重九越覺得唐子豪的提議有道理,雙手并攏于胸前,不停地搓動。“采石矶,我當初聽說過,敵軍站在岸上箭如雨下,常.....”(注1)
‘常遇春眼下早就投奔了朱元璋!’猛然間想到這員絕世猛将的歸宿,朱重九聲音嘎然而止。常遇春如另一個時空所載的曆史一樣,主動投奔了朱元璋。而以目前雙方所選擇的道路來看,自己和朱元璋之間,恐怕早晚必有一戰。到那時.....
“大總管可是憂心,采石矶易守難攻?!”發覺朱重九的情緒急轉直下,唐子豪趕緊低聲開解,“不妨,那裏下官曾經去過多次,知道的登陸點不止一處。而隻要康茂才不在,守軍也未必會抵抗得太認真。”
“那就有勞左使大人了!”朱重九聞聽,不得不将心中的遺憾暫且隐藏起來,沖着唐子豪輕輕拱手,“請務必在輿圖上标得明白些,也好讓我軍在登陸時,少損失一些弟兄!”
“那是自然!”唐子豪側開身,笑着還禮,“唐某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話間,吳良謀已經帶着一群文職參謀,将輿圖取來。平鋪在涼亭内的石頭桌案上,并且替唐子豪準備好了筆墨。
那唐子豪也不多客氣,走上前,抓起一根削尖了的木炭條,三下兩下,将采石矶一帶的地形,打上了七八處标記。并且将标記附近的水文地貌,逐一在輿圖下角的空白處,注了個清清楚楚。
當将所有工作完成之後,他放下炭筆,沖着朱重九第三次拱手,“以淮安水師之能,采石矶必将一鼓而下。但唐某先前所說的帝王基業,卻指得不光是奪取太平、集慶等路。唐某所說的帝王基業,在這.....”
迅速又躬下身,他抓起炭筆,在距離采石矶不遠處用力畫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圈。“此地多丘陵,其中大磕山、長龍山、金石墩等處,曾有人露天之中,撿到黑色之石。鍛之則可得精鐵數斤。所以唐某推測,此地當隐藏着一個巨大的鐵礦。總管若遣一能吏開采之,淮安軍于十年之内,将不再有缺鐵之憂!”(注2)
注1:采石矶之戰,是常遇春的成名戰。經此一役,他讓朱元璋徹底認可了自己的勇武。進而受到重用,成長爲大明開國第一武将。
注2:馬鞍山鐵礦品質優良,埋藏深度也不大,但被發現的時間卻非常晚。直到清末,才有人在勘察煤礦時,不小心發現了鐵礦。部分礦石,含鐵量高達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