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何嘗是中國士兵在傷痛自己弟兄的戰隕。
面無表情和自己的副手大義凜然說着事關帝國陸軍勇氣的日軍陸軍大佐的心裏亦是在滴血,加上這一波進攻的士兵近乎全滅,不算兩翼佯攻士兵的折損,僅僅隻是在四行倉庫正面戰場,他第一輪投入的三個步兵中隊直接被打殘兩個,從中尉中隊長到小分隊隊長軍曹以上軍官幾乎全部戰死,就算最後順利攻占四行倉庫,沒了這些骨幹基層軍官,這兩個步兵中隊能不能重建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僅僅隻是如此,脅闆次郎也就忍了,哪有打仗不死人的?第9師團在淞滬20餘日血戰,第36步兵聯隊打得很慘,但絕不是最慘的。可讓這位陸軍大佐心生絕望的是,這場攻堅戰才不過是個開頭而已,他沒了兩個步兵中隊,但躲在倉庫裏的中國守軍的傷亡卻要少得多。
哪怕就是剛才那場發生在衆人眼皮底下的白刃戰,中國人還能站起來回到倉庫裏的人數也超過了一半。傳說中的一個步兵連,依舊還有大部分的戰力。
但,無論脅闆次郎如何心内滴血,他也知道,這場仗他也得硬撐着打下去。就算将整個步兵聯隊打光,包括他這個陸軍大佐都戰死,他也得打下去,從師團長下令讓他開始進攻的那一刻。
就如同先前的那一場小規模白刃戰一樣,中國人把四行倉庫當成了他們的榮譽之戰,那這裏,亦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榮譽之戰。就算全員戰死在這片小小的陣地上,也好過保存了1000多兵力撤退卻帶來的帝國陸軍無法攻克一個中國步兵連防禦陣地的不名譽之名。
身爲陸軍的一員,脅闆次郎可是深深知道海軍那幫孫子們正在大海上看着帝國陸軍慘烈傷亡的笑話,每一次傷亡的産生,都成爲他們對陸軍嘲笑的理由。若不是這次有皇室成員壓制着海陸兩軍必須通力協作對抗中國人的數十萬大軍,脅闆次郎有理由相信,這幫蠢豬們或許早就離開戰場,等着他們和中國人拼個兩敗俱傷再回來撿便宜。
他和他的麾下們,必須在此全力一戰,哪怕是像曾經在1904年日俄戰争中驅使着13萬人狂攻旅順要塞最終戰死六萬人的乃木希典一樣,他也得戰。
是的,逼迫着脅闆次郎不得不驅使着自己的部下像飛蛾撲火一樣攻向四行倉庫的真正理由,不是因爲這裏是中國軍隊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塊陣地,不是怕中國民族因爲這塊一直堅守的陣地而受到鼓舞全力抗日,而是,來自于他們内部,日本陸軍死對頭的海軍的嘲笑。
打一個敵軍的陣地,甚至甯願全體戰死也不願意後退的理由竟然僅僅是因爲不想被自己國家的另外一個兵種嘲笑,這個理由如果放到未來,簡直是匪夷所思。
可在這個時期的日本,卻是真實存在的。同一個國家的不同軍種能搞到彼此刺刀見紅的地步,放眼全球,僅此一家,别無分号。
很多人不明白日本這個國家兩個軍種爲何鬧到如此不可開交,或者是覺得軍種之間有些矛盾也正常,不至于說這種國戰的時候還互相拉後腿,那是你真的對日本海陸兩軍種的恩怨了解的不多。
日軍海陸軍矛盾的起因早在明治之前就埋下來了,最早的就是長州藩和薩摩藩的争鬥,像七公卿流亡事件,禁門事變,要不是有坂本龍馬這貨在其中周旋,兩軍早就打起來了。注意,不是雙方拿着棒子互毆,是真的端着槍互射。明治政府成立以後長州藩搞陸軍,薩摩藩搞海軍,兩邊代表的勢力就拼命往對方陣營滲透。
甲午海戰前,海軍由于自覺有功勞,要求改變陸主海從的态勢,結果陸軍不同意,由此矛盾更加加深,到了日俄戰争,乃木希典爲何一戰葬送了6萬日本陸軍?固然有其僵硬的人海戰術和瘋狂而變态的武士道理念,但戰後經過戰役複盤,日本大本營才發現,如此慘重傷亡最重要的原因竟然是當時的日本海軍不給陸軍炮火支援所導緻。
沒錯,當時的日本海軍就是如此任性,在擊退了沙俄的海軍之後就撤退了,後來還特意發電報告訴陸軍,哥們兒是來打俄國海軍的,軍令完成了當然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怕的200毫米口徑以上的艦炮,竟然真的就一發也沒幫海軍眼中的土鼈陸軍掩護過,然後,土鼈日本陸軍生生在要塞前戰死六萬以上。
日本海軍做了初一,日本陸軍雖然土鼈但又不是傻逼,這個十五是必須得做回來的。終于,等到十年後的1914年,日本媒體在陸軍特工明石元二郎的爆料下公開了西門子電器公司向海軍行賄的文件,直接導緻了山本權兵衛内閣的下台,海軍費用大幅度被削減。日本海軍對陸軍恨之入骨。而二二六事變更是将兩家的矛盾推向巅峰。
日本海軍堅決要求鎮壓,但日本陸軍大佬們一看,你特娘的想鎮壓,老子偏偏不搞,甚至還送錢送裝備給叛軍,直到最後日本天皇出面才逼着陸軍将叛軍給鎮壓了。
從此,日本陸軍和海軍徹底撕破了臉,從将軍到士兵見面就互罵對方“馬鹿”,也就是馬糞的意思。日本海軍中廣泛流傳着的一個小笑話更是讓土鼈陸軍把自诩爲高貴的海軍恨到了骨子裏。
陸軍表示:“你們海軍除了開着軍艦瞎溜達還有什麽用?難道要你們還能攻城略地不成?”
海軍聽後問道:“你們陸軍有工兵吧?”
陸軍聽後疑惑道:“有啊,怎麽了?”
海軍一臉釋然地說道:“那我們就放心了,以後去朝鮮,你們就可以自己架一座橋去了。”
。。。。。。。
日本海陸兩軍互相打嘴炮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兩家早已從嘴炮之戰上升到在戰時互相扯後腿。就拿這次淞滬大戰這樣的國戰來說,在大本營的要求下,海軍派出航空母艦和巡洋艦驅逐艦以艦載機和艦炮對陸戰主力進行空中和火炮支援,日本海軍還是很遵守軍令的,這些支援都到位了。
可是,海軍又不是你陸軍的運輸隊,你想運物資?行啊!沒問題,一條上千噸的登陸艇除了幫你運人以外,因爲空間有限,物資不得超過500公斤。尼瑪。。。。。。日本陸軍大佬們估計在陸地上早就把海軍大佬們家裏所有女性全部問候了個遍。
這其實都還不算啥,如果時間往後推幾年,日本海陸雙方鬧出的經典才讓軍史學家們的下巴颏都掉地上了。和盟軍的太平洋戰場上,當時的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飛機剛一出動,結果航母被美國牛仔爲首的盟軍給擊沉了,那飛機隻能停到陸軍的機場上面,結果沒想到的是當時的陸軍機場卻拒絕了他們這些人的停靠,還說他們如果飛到自己上空就擊落他們。。。。。。。
這種奇葩到極點的海陸兩軍關系讓日本人自己都慶幸,還好八嘎的咱們沒成立空軍,要不然,再加入一個軍種進來,不得把日本都給炸了?日本之所以沒有專門的空軍軍種,那是陸海兩軍在這點兒上是有默契的,分别設立了“陸基航空兵”和“海基航空兵”,一家一半各自爲戰。
不管怎麽說,反正是爲了不讓二十公裏外停在海面上正在吃西餐的“馬鹿”們笑話,脅闆次郎被迫咬碎了後槽牙,向着四行倉庫發起了乃木希典式的人海戰術決死進攻。
從清晨到黃昏,脅闆次郎大佐自個兒頭纏着月經帶送上戰場的敢死隊就超過了五支。
沒人知道日軍死傷超過多少,但雷雄卻知道自己的步兵一連傷亡有多大。
雖然有四行倉庫的堅牆厚壁保護,但終究還是有士兵避免不了被日軍的炮火擊中或者是被日軍不計成本傾瀉過來的子彈所擊中,除去上午陣亡的15名士兵和負傷的5人,中午和下午再度戰死17人,輕傷6人,重傷7人。輕傷的士兵簡單包紮下還能參與戰鬥,但重傷的可就不成了。
一天下來,總共戰死32人,加上重傷員,實際減員40人。如果放在整個淞滬戰場上,區區40人的戰損就算是團一級的指揮官恐怕都不會正眼掃上一眼,别說戰鬥一天是這個戰損,在實際的戰鬥中,日軍艦炮一顆炮彈下來造成的傷亡恐怕都不是這個數字。但這個數字若是放到四行倉庫中就不行了。
整個步兵一連才多少人?120人而已,加上陳運發的特種小分隊,整個四行倉庫守軍也不過才127人,這就算是傷亡了三分之一了。
百分之三十三的戰損率其實還不是最可怕的,在淞滬戰場上,已經豁出命跟日軍對陣的國軍甚至能承受百分之九十的傷亡率,早已把西方那套關于傷亡率達到百分之四十整支部隊的士氣将會徹底崩潰的理論秒殺到九天雲外。曾經的時空中,被中央軍包括其他軍閥部隊所嫌棄的猶如叫花子一樣的“雙槍軍”川軍第26師全師退出戰場時,隻有600人是靠自己走出陣地的。
當死亡已經讓人麻木的時候,傷亡率這個數據,已經不是士兵們所關心的了。他們隻期望,殺了對面那些敵人,而自己,無非是一死罷了。
對于此時的四行倉庫來說,可怕的是随着傷亡的增加,三面陣地的人手嚴重不足,每面陣地上,能參與作戰的士兵已經隻有不足兩個步兵班了,這還是加上所有火力點的射手以及炮手,尤其是重機槍手戰損率最高,導緻三面陣地上的火力強度已經降低到一個可怕的地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