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夥快出來啊,千戶大人回來拉,大家快到大門外集合搬東西啊!”伴随着校場上鍾聲的響起,軍士的叫喊聲也傳遍了整個校場乃至千戶所,很快就有軍戶們們從各自的家裏湧了出來,一窩蜂的朝着大門處湧去,但是令楊峰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趕到的人竟然是曹迎矛。
當這個被楊峰狠狠教訓過一頓的百戶穿着一件楊峰上次發給衆人的三色迷彩服腳上蹬着一雙膠鞋,皮膚黝黑的壯漢氣喘籲籲的趕到時差點沒把楊峰笑出聲來,曹迎矛此時的模樣放在現代那就是活脫脫一個進城農民工的形象,可以這麽說,如果曹迎矛此時把頭發剪短,扔到現代的工地上保證就是包工頭搶手的對象。
在楊峰面前站定,曹迎矛略微喘氣的對楊峰大聲道:“千戶大人,您來了!東西在哪裏,卑職立馬就帶人去搬回來。”
楊峰有些忍俊不住的笑道:“曹百戶,你的動作都是挺快的,這身打扮倒是聽精神的。”
曹迎矛自然不知道楊峰是在爲他身上這身衣服吐槽,反而挺起了胸膛大聲道:“好叫大人得知,自打大人發下這身衣裳後卑職覺得這身衣裳不但結實耐用,而且穿着還挺方便的,腳上這雙鞋子穿着也比卑職原先的馬刺靴舒服多了,這不剛過完年了,卑職正打算按照大人過年前的吩咐準備對那些兔崽子進行操練嘛,所以才還上了這身衣裳。”
看着曹迎矛認真的模樣,楊峰到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雖然在前些時候楊峰還好好的教訓了他一頓,不過通過後來的接觸楊峰發現這個曹迎矛倒是個憨直的性子,被楊峰打服之後反倒是成爲最佩服楊峰的人之一,現在看到曹迎矛認真回答的模樣反倒讓楊峰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顯得他欺負老實人似地。
輕咳了一聲後楊峰才說到:“曹百戶,我在上次的樹林裏又拉來了一批貨物,你馬上帶人去把這些貨搬回來,交給李吏目登記造冊後入庫,動作要快點,明白了麽?還有,告訴李吏目,今天過來幫忙的鄉親們回去後每人都給他們發兩斤大米作爲辛苦費。”
“明白!”曹迎矛大聲應了聲,扭頭對周圍正陸續趕來的軍戶大聲喊道:“大夥都聽到了沒有,千戶大人說了。今兒個來幫忙的,忙完後每個人都能領兩斤大米,這可是千戶大人對大家的恩典,大夥可千萬要記得大人的好,待會我要是發現誰敢偷奸耍滑不好好幹活的,看我怎麽用鞭子抽他!”
“曹大人您就瞧好吧,誰要是敢偷奸耍滑誰就是龜孫子!”一個聲音在人群裏突然響了起來,惹起了衆人的哄堂大笑。
“兄弟們,走……都給我幹活去!”
“走啊!”
哄然一聲,衆人紛紛朝着千戶所外的那座小樹林裏湧了過去。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在此時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楊峰忙活了大半宿才從現代時空裏弄來的貨物在數千人的齊心努力下用不到兩個小時就被全部搬到了校場上,李革正帶着十多名小吏和帳房則是緊張的将那些東西歸類并登記造冊。
當楊峰走到校場時,正好看到李革翻開一堆用編織袋時,發現裏面是一堆堆圓溜溜的東西,李革拿起這個東西打量了好一會也認不出這是什麽玩意,看到楊峰站在一旁後他趕緊問道:“大人,這是什麽東西,怎麽卑職從未見過這東西啊。”
楊峰随口說道:“這玩意叫做土豆,俗名也叫做馬鈴薯,原産于一個叫做南美洲的地方。它能夠在較爲幹旱的地方種植,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的産量非常大,隻要能夠仔細料理,它的畝産甚至能達到四五千斤!”
“吧嗒!”
楊峰的話音幹過,李革手中的賬本和筆就掉在了地上,再看看周圍的人也是一臉不可置信的模樣。良久李革才幹笑道:“大人,請您再說一遍,到底是多少斤?”
楊峰奇怪的看了李革一眼:“我不是說過了嗎,隻要料理的好的話,每畝四五千斤不成問題。”
李革瞪大了眼睛,結結巴巴道:“大人……您可莫要诓騙學生,這世上哪……哪有畝産四五千斤的東西。”
“廢話,我騙你幹嘛。”楊峰很是奇怪的看了看李革,隻是他卻忘了,在這個畝産隻有幾百斤的年代,一種能畝産四五千斤的糧食作物對于一個帝國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麽,可以說單憑這一點它就能挽救一個國家也不爲過。
手裏拿着土豆的李革激動得不能自持的喊了起來:“大人,若是此物果真如您所說,能夠畝産數千斤的話,整個大明将沒有百姓會遭到災荒啊!”
“當然了,否則哥這麽辛苦的把這玩意搬來幹嘛。”楊峰心裏暗想。
春節期間在現代社會的這些日子楊峰特意翻閱了大量的明代書籍,在這些書籍裏面記載了大量明朝的資料,上面有各個年代的曆史學者對明朝末期滅亡的原因做了深刻的讨論。其中不外乎是内憂外患,外患自然就是滿清鞑子的叩關了,這個先不去讨論,但是幾乎所有的學者都異口同聲的認爲明朝滅亡最大的罪魁禍首還是内憂。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的土地兼并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大量的農民破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權貴們的手裏,加上小冰河時期的持續,導緻了明朝爆發了大規模的災荒,而手握大權的東林黨們卻視而不見,掌握了大量糧食的那些地主富戶們則是抓緊了他們剝削的進程,實在活不下去的農民們爲了活命紛紛揭竿而起,這也使得象李自成、張獻忠這樣野心勃勃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拼命的折騰着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帝國,終于把這個帝國給折騰沒了,而他們自己也成了滿清人的刀下亡魂。
在楊峰的意見和衆多的學者是一緻的,雖然乍看起來大明的問題非常多,但這一切的線索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有人假設過,如果大明帝國有了足夠的糧食,再給滿人一百年也滅不了大明,對于這個假設楊峰還是頗爲認同的,明朝的人口是滿清的幾百倍,就算他的軍隊再爛,我一個人打不過你,幾十個甚至幾百個人打你一個總打的過你吧。
有鑒于此,這才有了楊峰把土豆弄來的這一幕。同時楊峰也在猜想,如果提前将土豆這個大殺器引入大明,将饑荒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五六年後的農民起義浪潮會不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态,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會不會泯然與人世間呢,對此楊峰很是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