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時候,油門全開,向前沖就行了,航母也會轉向逆風,全速前進,讓艦載機的起飛更加順暢,一些性能好的飛機,甚至不用到甲闆的末端就能拉起來了。
而降落也是一樣,靠着飛行員自己的技術,準确地下滑到航母上降落,所以,一般海軍的飛行員都是看不起陸軍的或者空軍的飛行員的,他們認爲自己的技術更加高超。
當進入噴氣機時代之後,隻靠自己的技術,就完全不行了,因爲,噴氣機的起降速度更快,狹小的航母甲闆,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
這種時候,就需要創新了。
相應的技術,希瑞克早就提出過指導性的意見來了,比如在降落的時候,采用尾部的燈光箱來确定自己的下滑線是否正确,這在以前的航母上就安裝過了,大大地提高了飛行員的降落安全性,尤其是夜間降落。
在以前的時候,夜間降落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在有了這種裝備之後,夜間降落就是很輕松的了。
至于起飛,那就要靠彈射器了。
彈射器,在這個時代一直都有,除了航母之外,其他的軍艦,也是需要攜帶水上飛機的,這些飛機的起飛,沒有任何的空間可以用,完全靠彈射器把飛機彈出去。
隻不過,由于是水上飛機,需要的起飛速度很低,隻要靠低性能的液壓彈射器就夠了,而彈射噴氣機,必須是先進的動力十足的蒸汽彈射器。
曆史上,爲了讓噴氣機上艦,進行過很多艱辛的努力探索,甚至英國海軍還嘗試過使用機腹着陸,把甲闆做成橡膠一樣柔性的,可惜都不了了之,沒有實用價值。
有希瑞克的指點,德國的噴氣機上艦,不用走這些彎路,隻要沿着希瑞克确定的技術路線,穩步地推進就行了。
北海上的風浪不是很大,浪高隻有半米,在海面上,一艘航母正在冒着黑煙,逆風開足馬力前進。
不管是起飛,還是回收戰機,都需要航母全速逆風,起飛可以增加速度,降落可以減小相對速度,方便起降。
雖然都叫齊柏林伯爵級,但是,在研制到上一艘的時候,爲了有效操作噴氣機,設計人員将這艘航母放大了。
标準排水量放大到了四萬噸,滿載排水量則大概五萬五千噸,這樣,首先的好處,就是大大地增加了飛行甲闆的面積,方便調度和起降。
以前的航母,在設計的時候,就充分地考慮到了噴氣機的上艦作業,同時以前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經驗,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操作,積累起來了豐富的經驗,才可以繼續建造這種大型的航母。
甲闆全長接近三百米,寬度超過五十米,比以前的甲闆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這樣,艦載機的起降更加安全,而甲闆調動作業也方便有效。
同時,排水量的增加,還讓航母攜帶的燃料大大增加,和螺旋槳飛機比起來,噴氣機的耗油量更高。
所以,雖然爲了情報系統上的迷惑,這艘航母依舊叫做齊柏林伯爵級,實際上,已經可以算作新的一級了,所以在内部也經常把它一級之後的軍艦,統稱爲莫斯科級,更是個莫大的諷刺。
現在,航母是處于海試狀态的,操作航母的,除了一部分海軍官員之外,更多的是造船廠的員工,以及大批的技術人員,工程師。
而這次的試飛中,也是由梅塞施米特飛機公司的試飛員沃爾夫岡-斯佩特來完成的。
作爲一名優秀的試飛員,沃爾夫岡從ME262開始,就試飛噴氣機了,已經有幾年的飛行經驗,當風暴鳥制造出來之後,沃爾夫岡就徹底地癡迷起這種飛機來了。
像燕子一樣飛翔,這架飛機做到了,相比以往的螺旋槳飛機,噴氣機才讓他感覺到什麽是暢快淋漓!
他試飛了很多科目,包括危險性相當大的失速尾旋,而現在,進行艦載機的起降試飛,也是由他來飛的。
噴氣機上艦,有多危險?可以從一組數據來說明,1949年,美海軍開始嘗試噴氣機上航母,結果因爲噴氣機低空低速操縱性很差,難以駕馭,事故頻出,兩年竟然死亡近1000名飛行員——1953年,美海軍損失飛機700多架,423名飛行員死亡;1954年,美軍又損失776架飛機和535名艦載機飛行員。
一直到1988年,美國海軍的事故率,才降低到和空軍一樣。
降落的速度更大,就意味着留給飛行員的操作調整時間更短,每一個失誤的操作,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莫斯科,莫斯科,飛鳥請求模拟降落。”戰鬥機的座艙内,沃爾夫岡在無線電裏面喊道。
第一次的降落,必須要穩重,在真正地降落下來之前,要進行幾次模拟降落,目視飛機的下滑線是否合适,是否有降落成功的可能。
“收到,可以模拟降落,請小心。”
“明白。”
沃爾夫岡扭頭,看了一眼兩側的機翼。
爲了提高飛機的低速性能,這種最新的飛機,在機翼前緣安裝了自動縫翼。縫翼完全自動控制,根據所受的氣動力打開或者關閉。當縫翼向前滑動打開時,可以加速流經機翼上表面的氣流速度,得以增加升力并減小失速速度,高速的時候,又可以關閉,減小阻力。
現在,兩邊的自動縫翼處于打開的狀态,一切都是正常的,沃爾夫岡的心裏的底氣就更足了,他駕駛着這架靈活的戰機,向着遠處的航母飛去,此時,航母在海面上,就像是一片樹葉一樣。
随着他慢慢地靠近,航母也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能否成功着艦,從遠處的下滑線就開始确定了。
而想要正确地進入下滑線,看尾部的燈箱就行了,這個創意,真是絕了!
沃爾夫岡的飛機,沿着正确的下滑線降落着,降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