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
雖然已經是夏季,冰島的氣候依舊是清涼的,最高不會超過20度,正是最合适的天氣。
同時,冰島由于位于高緯度地帶,在夏季,那白天會非常漫長,而夜晚相當短暫。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西部,一百公裏處,一座平台的山坳之間的平地上,此時,正處于忙碌之中。
這裏是固定發射陣地。
以前的V-2飛彈,長度隻是十米級别的,可以輕松地被拖車拖着前進,随時豎起來打,但是,随着導彈的長度不斷增加,再進行機動發射就會面臨很多的麻煩了。
現在在德國本土,正在使用鼠式坦克的底盤進行改造,作爲機動發射的底盤,與此同時,多個也開始建築地面固定發射陣地。
所謂固定發射陣地,那就是不能移動的,同時,爲了避免敵人的打擊,這些固定發射陣地,都是發射井的形式。
平時,井蓋閉合之後,根本就看不出什麽來,同時,這井蓋也可以扛大當量的炸彈的襲擊,也就是說,如果美國人悍然出動轟炸機,甚至使用艦炮抵近射擊的時候,這些發射陣地也能抵抗住。
同時,兩邊的山峰上都部署着防空高炮陣地,美國人想要轟炸,沒那麽容易。
飛機的轟炸,必須要首先進入轟炸航路,瞄準目标,直線飛行,現在這裏是個盆地,他們進入之後,根本就找不到目标,等到發現目标,就已經飛過了。
這裏是最好的發射陣地了。
當建造爲發射井的方式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更多了,最大的就是發射時候的燃氣如何排放,要設計複雜的導流裝置才行。
德國的工程師們,克服了種種問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在這裏建造出來了二十個地下發射井,絕對是進展迅速了。
同時,就在發射陣地的旁邊,還建造起來了一個掩映在森林中的總裝車間,從帝國運輸來的導彈零件,在總裝車間裏面被組裝起來,運到這邊的發射井裏面發射,絕對是高效的了。
在初期投産之後,隻要零件供應充足,他們一天就可以生産出二十枚導彈來。
正好供應導彈的連續發射。
此時,在發射陣地的一角,木制的指揮室内,冰島導彈基地負責人瓦爾德-多恩伯格上校大聲地下達命令:“注意,兩個小時準備,目标,諾福克,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北緯:36°54‘西經:76°18‘。”
多恩伯格上校也是V-2飛彈早期建立時候的軍方人物,當時他還隻是一個小小的上尉而已,而現在,他已經成長爲統領一座基地的導彈部隊長官,同時,他手下的飛彈,也都已經是最新的V-4改進型。
V-4導彈剛剛在前不久才完成了試射,當時第一枚的實彈,就對準了敖德薩,炸蘇聯人個人翻馬仰。
V-4飛彈是德國最新的導彈了,相比以前的V-2,最大的區别就是二級火箭,同時,幾乎使用的都是成熟的技術,一級火箭是三台V-2火箭發動機并聯的形勢,二級火箭是單台V-2的發動機,所以進展很迅速,隻要能克服二級火箭空中分離的難關,那就算是成功了,同時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讓這款導彈的設計大爲簡單,優化彈道。
即使如此,也才能打到兩千五百公裏的射程而已,想要打到美國,本來是不夠的。
這種時候,希瑞克又提出了簡單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減少彈頭重量,增加燃料箱,從而增加射程。
在後世,伊拉克就是這麽搞的,伊拉克隻有飛毛腿導彈,根本就打不到以色列和沙特首都利雅得去,當時,伊拉克用了很簡單的辦法,三彈并兩彈,射程翻一番,通過把一枚飛毛腿導彈拆開,把燃料箱給另外兩枚導彈使用,從而增加了射程。
同時,把彈頭重量減輕到隻有190千克,成功地把射程隻有三百公裏的飛毛腿,變成了射程六百公裏的侯賽因導彈。
在現在情況下,研制全新的導彈,更大推力的發動機,那都需要有條不紊地進行,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所以,也隻有從V-4上繼續想辦法,增加燃料箱,減輕彈頭重量,由于已經有了先進的電子計算機,改進設計,進行計算機模拟,都很順利,當把彈頭由一噸變成五百千克,同時增加了五米多長的導彈彈體,重新優化彈道,這款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五千公裏。
可以威脅到美國西海岸的主要城市了,現在,該是它發威的時候了。
得到了命令之後,基地裏面的導彈兵,立刻就緊張地準備起來。
這批導彈,是昨天才從生産線上下來,然後進入地下發射井的,現在,在地下發射井内,戴上了防毒面具的官兵,開始進入了最初的發射程序,給導彈加注燃料。
當成爲發射井的方式之後,加注燃料就更簡單了。偏二甲肼是有劇毒的,硝酸有強烈的腐蝕性,加注燃料是發射環節中最危險的,同時也是不可逆的,一旦加注完成,導彈就必須要打出去。
嚴格按照規程辦事,是保證安全的前提。
與此同時,在指揮室的旁邊,一台大型的機器,開始發出了嗡嗡的響聲,當它工作的時候,連一旁的指示燈都變暗了。
想要進行任何的攻擊,都要計算射擊諸元,在艦炮等等的攻擊中,隻要射擊指揮儀就行了,不斷地調整,最終運氣好就能命中。
但是,到了彈道導彈發射,就不行了,幾百公裏之外,根本就看不到,就需要複雜的彈道計算,在以前,隻能采用機械式的射擊指揮儀,誤差很大。
現在就不同了。
當德國的第一台計算機被制造出來之後,技術人員們當然沒有止步不前,第一台,隻是一個起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