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德國則是由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朝實現了統一,他們排擠了奧地利,而奧地利則與匈牙利組成松散的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地利與匈牙利也各奔東西。
後世熟知的歐洲版圖劃分,奧地利是單獨的國家,那主要也是二戰後的戰勝國的會議上确定出來的。
一戰的結束,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比如歐洲各國的劃分,就是個巨大的問題,同時出現了一個著名的無解方程:“一個國家究竟是一塊土地,還是一群同種同源的人民?如果是同種同源的人民,哪一個共同因素應占優先地位,種族、宗教還是語言?”
一戰後的歐洲,一直都在動蕩之中,而德國和奧地利的合并,是早就有預謀的了。
1918年,就在一戰剛剛結束後,德軍軍需總監魯登道夫寫信給外交部,請他們考慮以實現德奧合并來補償德國因“戰争所帶來的其他地區的損失”。
德國的失敗,造成了德國很大的損失,各個殖民地都被其他國家瓜分,德國必須要拉攏奧地利。
而當時的奧地利臨時國民議會考慮到戰敗及奧匈帝國的解體給奧地利帶來的影響,在黨内通過了與德國合并的決議。也就是說,兩國都有合并的冤枉。
可惜,打赢了德國的協約國,是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德國強大起來的,他們在凡爾賽條約中,極盡所能地削弱德國,也就嚴禁德奧合并。
這樣,就拖到了希特勒上台,對希特勒來說,如何将奧地利重新并入德國,就是他的帝國戰略的第一部分了。
曆史已經證明,當一塊土地分裂得太久了之後,合并起來的難度就會越來越大,因爲,這塊分裂出去的土地上,已經獲得權力的人,是不會甘心将權力交出去的,甯爲雞首,不爲鳳尾,當一個國家的一把手,權力會讓他們失去理智。
而且,幾十年後,當新一代的人成長之後,他們成長的時代就是分裂出去的,就更不願意合并了。
希特勒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當希特勒掌握了德意志的權力之後,再想處理奧地利的問題的時候,已經有些棘手了。
執政者,是不想交出權力的。
于是,希特勒開始了颠覆奧地利政權的活動,他的方案,就是扶植奧地利工人黨。
幾年前,他們進行了颠覆活動,闖入維也納總理府,槍殺總理陶爾斐斯,占領了廣播電台,并宣布林特倫爲總理。
可惜,當時的意大利對此相當不滿,派出四個師到達勃倫納山口,随時準備武裝幹涉,維持奧地利的獨立。
這些年來,希特勒一直都是在試探性的,包括挺進萊茵蘭,如果當時英法反對,他會立刻縮回來。
結果,墨索裏尼不幹了,希特勒立刻就停止了這項計劃。
在希特勒眼裏,對革命導師墨索裏尼,是相當尊重的。當時希特勒看到墨索裏尼不支持,立刻就放棄了計劃。
而這幾年來,德國和意大利的關系,已經有很大的緩和了,現在,德國和意大利正在志同道合,一起幫助西班牙。
而且,在西班牙内戰中,德國軍隊的戰鬥力,遠遠地超過了意大利!這個時代,就是用實力來說話的,所以,希特勒完全确信,自己已經赢得了墨索裏尼的尊重,他不再會幹涉奧地利的事務了!
這個想法,早就在希特勒的腦子裏醞釀,但是,一直都還沒有說出來。
現在,聽到了希瑞克的話,希特勒頓時相當高興,這個希瑞克,是最了解自己心意的人!
希特勒剛剛要表示贊賞,就聽到了一個不同的聲音。
“希瑞克将軍,您一直都在西班牙,沒有在德國,也缺乏對周圍局勢的分析,我認爲,您的這個看法相當不妥。”勃洛姆堡,德意志的國防部長,公開地表示反對了。
正統的普魯士軍官團出身,勃洛姆堡在軍隊中的影響力相當大,也正是因爲他的支持,才讓希特勒可以順利地獲得軍隊的支持。
雖然表面上勃洛姆堡和希瑞克關系還不錯,但是,軍官團有一種臭脾氣,就是看不慣這種平民出身的。尤其是,希瑞克還在西班牙打了勝仗!
軍官團曾經讨論過,認爲集中使用坦克是極其錯誤的,尤其勃洛姆堡,親口反駁了這種戰術。但是,希瑞克卻用西班牙的戰場做演示,證實了這種戰術是正确的,這簡直就是在給勃洛姆堡打臉!
他們的骨子裏,有一種傲氣,同時,勃洛姆堡還是有他自己的理論的。
雖然在挺進萊茵蘭的時候,英法沒有說話,那是因爲那裏本來就是己方的領土,他們理虧,但是,奧地利就不同了!
英法是不會看着德國合并了奧地利,從而擁有更大的戰争潛力的,所以,他們一定會反對!
而隻要有英法的反對,己方就很難順利進行,所以,勃洛姆堡堅定地表示反對。
私事是私事,公事是公事,雖然剛剛希瑞克恭喜他迎娶妻子,但是勃洛姆堡還是在這方面,相當反對的。
“是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是吞并了奧地利,肯定會引發列強的聯手制裁,我們已經有很多地方違反了凡爾賽條約了,他們可能會對我們的崛起而起警惕,借助這件事聯手打壓。”勃洛姆堡說完之後,陸軍總司令弗裏奇也表示了他的看法。
兩名軍方重将,都對希瑞克的提議表示反對,希特勒的臉上還很緩和,說道:“既然兩位都反對,那這件事,我們以後再說。”
語氣還不錯,沒有破壞了宴會的氣氛,但是,希瑞克卻看到了希特勒眼睛裏冒出的寒光,現在,希特勒已經憤怒了。
勃洛姆堡和弗裏奇,是希特勒發動對外戰争的絆腳石!希特勒必須要推倒這兩個人,才能夠邁出他侵略的步伐!
而這兩個絆腳石,還得靠希瑞克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