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其見到同僚慕容彥達有所請求之後,當即便是答應道:“我與慕容太守互爲同僚,如今其有難,本官自當鼎力相助。”
随即,其便是着人去請那張清将軍來,這張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騎出身,善會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稱‘沒羽箭’,現在這東昌府中任兵馬都監一職。
并且其還有兩員副将,互爲生死兄弟,一爲‘花項虎’龔旺,會在馬上飛槍,一爲‘中箭虎’丁得孫,會在馬上飛叉,具是行的正坐得端的好漢子。
過不多時,這張清三人便是聽得傳喚,來得此間,在拜見過陳知府,聽得其言青州請兵将前去之後,欣然答應下來。
這張清本要将龔旺與丁得孫盡皆帶齊,可又擔心這東昌府無人坐鎮,恐無人保護陳知府,于是便将這兩員副将盡皆留下,隻獨自一人,随那信使去往青州城去。
不料他這一走,卻讓東昌府落入險地。
再說東京汴梁高俅的太尉府裏,呼延灼的求援書信已經放到了高俅的書案上,高俅看完書信,對這個呼延灼心生不滿,暗道這還是什麽将門虎子,萬夫不當之勇,全是狗屁,飯桶。
可是生氣歸生氣,罵歸罵,這個呼延灼還是他和童貫一起在聖上面前舉薦的,如果不發兵增援他,到時候如果兵敗了,自己的臉上也無光,識人不明這個罪名可就坐實了。
當下,高俅想了又想,便發下了一道文書,調遣淩州團練使神火将魏定國,聖水将單廷圭領本部人馬增援呼延灼。
淩州團練使魏定國,精熟火攻法,上陣專用火器取人,人稱“神火将軍”;而單廷圭則是擅長用水浸兵之法,綽号“聖水将”或“聖水将軍”,二人一水一火,相輔相成,自古道水火無情,如果配合默契的話能頂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對于神火将魏定國和聖水将單廷圭的水火之法還有一個民間的傳說。
相傳,淩州團練使“聖水将軍”單廷,與“神火将軍”魏定國,是一師之徒,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時生。師傅一靖長老,是當時馳名的世外高人,文韬武略,兵書戰策,無有不通。特别是他的“決水浸兵法”和“引火強攻之法”,更是無人匹敵。一靖師傅決定将二法傳授給二位弟子。
可是,就在傳誰“水”,傳誰“火”上,二人發生了争執。因爲萬物水爲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搶着要學水功,争爲上。
一靖師傅這下爲了難。二人都是自己的愛徒,年齡上又不分長幼,在這種相持不下的情況下,自己怎好說讓誰學“水”,讓誰學“火”呢?一靖師傅想出了一條好主意,他要出幾道題,考考二人,勝者即學“水法”。二人連連說好。
一靖師傅想了想,說出了兩條謎語,讓二人猜。第一條謎語是:
什麽貓不吃腥,什麽鐵不打釘,什麽米不做飯,什麽雞不下蛋?
是:什麽東西不能拿錢買,什麽東西不能用秤稱,治國什麽東西最爲上,沒有什麽步難行?
一靖師傅的這兩條謎語,涉及的面比較寬,既有日常生活的細節,又有安邦治國的大計。他是故意借機全面了解兩個徒弟的。謎語說完後,命二人拿出紙筆,各自将答案寫出來。
單廷魏定國想了想,提筆“刷刷”寫了答案:船上的鐵錨不吃吃腥,請客的柬貼不打釘,地裏的米草不做飯,織布機子不下蛋。
第二則的謎語答案是:人心不能用錢買,信義不能用秤稱,治國當以民爲上,沒理寸步好難行!
一靖師傅看罷二人的答案,連連說好。
第一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一靖師傅決定再出第二個。
吃午飯的時候到了,一靖師傅拿出五個燒餅,說道:“這五個燒餅,不用搶不用奪,誰能吃到三個誰爲勝。但有一條,一次最多隻能拿兩個,吃完了手裏的,才能再拿。”
一靖師傅的這道考題,實際上考校二人理解能力。問題含而不露,不仔細想想,很難取勝。
且說魏定國,沒有認真琢磨師傅話中的意思,以爲隻要吃得多吃得快就行,所以,當師傅一說完,立刻抓起兩個燒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單廷開動了腦筋,隻拿起一個燒餅不緊不慢地吃。當魏定國吃完一個半時,他正好秘完一個,随即,又把剩餘的兩個都拿在了手裏,魏定國這個傻了眼,方知自己輸了,但他不認輸,說單廷是耍賴眼,此次此法不能算。
兩個徒弟争吵不休。一靖師傅擺擺手:“好啦好啦,不要再吵了!爲師再出最後一題,勝者爲先!”
說罷,袍袖中摸出兩串錢,每人一串,讓二人出去各買一樣東西,誰有本事裝滿這間屋子,誰就爲勝。
二人拿錢,各自去了。
這一次魏定國動起了腦子。心想,這一串錢也不少了,買什麽賤東西能把這間屋子裝滿呢?來到集市上,左轉右轉,發現青草最便宜,就買了一串錢的青草。回到師父處,發現僅裝了半間屋子,離裝滿還差遠着呢!魏定國很是着急,可又沒有辦法。心想,我買的東西裝不滿這間屋子,單廷買的東西也未必能裝滿!等他回來,看看他的再說。
天漸漸黑了下來,單廷這才提着個小包回來。魏定一看,滿心高興。心裏話,我不行,他也不行!師傅出的這道題,實在是太難爲人了!
一靖師傅見單廷回來了,說道:“回來啦?爲師要的東西呢?”
單廷不慌不忙,打開小包,從包裏拿出了一盞小油燈。原來他是用師父給的錢買下了這些東西。
單廷來到屋裏,取火點着了油燈,滿屋立刻亮堂起來。
師傅點頭稱是。魏定國這下沒的說了,拍拍腦袋,暗歎自己不如單廷聰明。從此,心服口服地稱單廷爲師兄,心甘情願地讓單廷學了“水法”,自己學了“火法”。
高俅吩咐下人緊急将調令送到淩州,那下人也不敢耽擱,當下快馬加鞭趕奔淩州,兩天不到,便已到了淩州,将調令交到了淩州知府的手裏,淩州知府急忙将水火二将叫了過來,将事情的經過與他二人說完,二人領命各自回營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