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起讪讪一笑,不複多言,但他卻很清楚,自己的話可不是要蒙蔽眼前的大家,而是要誘導大衆,況且王衍的提議,也正合他意。
趙遠自是還想說話,但江都王卻第一時間下令,讓蘇遼過來答話。
蘇遼剛剛與那人說了幾句,知道是陳止得了陳梓的消息,因此有所安排(詳見476章),派人過來送了這個布包,裏面裝着什麽也說給了他聽。
這一個包中,裝着三本書冊。
“沒想到主上也知道了佛評的事,還有了安排。”
正巧江都王讓人來喚他過去,蘇遼還未來得及想通,就被人給叫了過去,面對江都王,蘇遼倒是沒有多麽緊張,哪怕他知道面前坐着的這個人,如今掌了洛陽的大半權柄。
待蘇遼行禮之後,江都王就問:“本王且問你,趙遠說陳止隻寫了兩本,就派人送來,那這總綱中的,豈非都是畫餅?本王是知道陳先生的本事的,不信他會出此下策,隻是那總綱中海油佛論一卷,這天下說佛之人衆多,但其中佼佼者此刻有幾位在此,莫非陳先生覺得自己的佛學造詣,能比得過沉浸其中幾十年的法師?”
蘇遼隻是搖頭道:“主上造詣如何,下士并不敢妄言。”
“下不肯言上,這是你尊禮的表現,”江都王眉頭一皺,卻還是點頭稱贊,“要比較倒也簡單,通典中不是有佛論麽?陳太守既然列出了綱目,必有手稿,哪怕沒有寫成書,但隻要拿來手稿讓諸位一觀,自可明白,本王也不爲難你,待佛評之後……”
蘇遼聽出了話外之意,趕緊就道:“我家主上的佛論卷,已經寫出來了,就在這裏,無需勞煩郡王遣人。”
江都王忽然閉口,盯着蘇遼看了好一會,目光落到了他手中的布包之上。
蘇遼麻利的解開了布包,最上面的那本正是佛論卷,他不由暗道,這看似巧合的事,卻是情報與計算的結果,主上讓人送來三本,大概也是不能肯定,今日佛評,會演化成什麽情況吧,不過将這佛論放在最上面,大概是覺得這本更爲需要。
注意到周圍幾人的目光,蘇遼也來不及細想陳止爲何能這麽快又寫出三本,便将那佛論卷呈給了江都王。
“佛論在此!”
這位郡王接過那書,目光卻忍不住掃過布包中的其餘兩本,但隐約隻看到了一個“子”字,就被蘇遼遮好了。
蘇遼的話,可不光是說給江都王聽的,同樣也是說給在場的其他人聽的,王衍等人也聽了個分明,頓時就圍了上來。
與此同時,五僧亦是神色微變,顧不上其他,湊近過來。
這一卷,可是佛論。
“還真有佛倫?”
樂起立于人群之中,看着衆人從身旁走過,露出了迷茫之色。
在他的前面,明法僧同樣神色愕然,看着那一個個走過去的身影,半天沒有回過神來,但最後他搖了搖頭,卻笑了。
在五僧面前言佛,就算陳止真的能寫出佛學妙義,那也是無用的,因爲掌握着佛法解釋權柄的人,可近在眼前。
“這佛論和法論可不同,一來是異域所傳,二來堪稱博大,三來卻是精通之人不多,無從判斷啊,若是陳止的算計,怕是難免弄巧成拙了。”
走進之後,王衍等人卻露出了擔憂之色,他們也覺得佛論出現的時機,有些太過巧合了,那邊剛一提到,這邊就出現了,難免讓人覺得是早有預謀。
但無論衆人怎麽想,當下的重點,還是落到了那本佛論卷上。
有了法論卷打底,再看這一本的時候,他們的心思已經不是單純的品評,而是帶有了一絲期待,想要知道,陳止這位中土俊傑,會如何描述佛學。
唯獨那姜義,眉頭皺起,暗道莫非陳止也要爲這佛學張目?
他倒不是反對佛家,隻是覺得不該借着朝廷之力,宣揚異域之學,以亂中途道統,況且那佛學雖然精妙,佛教的規矩卻違逆華夏風俗,讓姜義不喜。
“且先觀之,若有遺漏,便當場戳破!”
帶着這樣的念頭,姜義也湊上前去。
江都王卻也識趣的,見衆人圍上來,都要翻看,便靈機一動,笑道:“諸位,且不要着急,你們這麽多人,這書卻隻有一本,如何能夠分看?本王有個提議,你們看看如何?”
他見衆人停下腳步,就繼續道:“今日乃是佛評,卻節外生枝,平生許多波瀾,我看,正巧陳太守這本也是論佛,那不如我讓人拿着宣讀,也好讓台下諸位都聽聽,省得他們白來一趟,再者說來,當衆宣讀,若有什麽妙處,幾位法師也可以講解一番,如何啊?”
怕是讓人講解是假,挑刺是真!
江都王的心思,衆人看的分明,但也覺得這個提議,是比較現實的,就紛紛同意下來,當姜義卻是心頭不快,覺得此舉有宣揚外學的嫌疑,而且他深知洛陽之中,陳止的崇拜者衆多,若是有陳止宣佛,那這群人争相效仿,恐怕比原來的佛論,影響還要大上幾分。
“可惜衆念難違,怕是我說些什麽,也沒有用啊,也罷,我也聽着,找些漏洞,宣揚處去,壓低影響。”
另一邊,那郡王立刻找來了一名大嗓門的文人,讓他拿着佛論卷,就站在高台上,對着衆人宣讀起來。
王衍等人正襟危坐,猜測着這本佛論,與**是否是同一路數,而那五僧一個個是面色從容,期待着聽一聽,陳止這位大名士,對佛家是何态度。
但下一息,當那文士念出第一句話來,五僧的臉,頓時就變了。
“佛者,覺也,佛陀者,喬達摩.悉達多是也,稱釋迦牟尼,乃爲釋迦族屬之賢人,牟尼者,賢者之稱也。”
王衍等人聽得一愣,我們這等着聽佛經妙義呢,你怎麽張口就說了這麽一段?可等他們一品味,卻才明白過來。
“這什麽喬摩什麽的,是佛陀?”
幾人面面相觑,台下則是衆臉懵逼,覺得這個開場有些古怪。
他們這邊想着,那文人還在繼續念着:“……時天竺列國紛争,有小國名迦毗羅衛,國主淨飯王有治,有子悉達多……”
文人念着念着,也覺得不對了,這什麽事兒啊?那佛陀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麽?怎麽在陳止這書裏,給生生寫成了一位王子?還文武雙全、尋師問道的,這節奏不太對啊。
“豈能任由此人說?這般一來,讓人聽之,怕是不會敬畏佛陀了!”首光寺的主持佛支佐忍不住要上前阻止,卻被身邊的比丘首陀攔住了。
“且住,此言不見錯漏,佛陀是人不是神,其涅槃前亦言:依法不依他處,告誡我等要相信他的佛法,不要崇拜他的人。”
佛支佐聞言眉頭一皺,就要反駁,但看了看場合,生生忍耐下來了。
佛圖澄見了這一幕,卻不由歎息,他深知當下中土之人,視佛爲一家,以爲佛家皆是一體,卻不知佛家之中也有分别,便如這佛支佐和比丘首陀,對佛陀的人神之别,就有看法,隻不過如今佛家還未大興,各方便擰成一股,皆爲弘揚佛法。
“但這般隐患,終究要有爆發的一天,隻希望到時候我佛已在中土大放光明!”
幾僧這邊想着,那文人又念了幾句,其他衆人也是聽得暗暗咂舌,本來還以爲是杜撰,可見了五僧表情,便明白怕是确有其事,等他們聽到悉達多在鋪草打坐、冥思苦想,終于菩提悟道了,便覺得有些意思了。
随後,又聽書中提到“三法印”、“四聖谛”、“八正道”、“十二因緣”、“五蘊”等佛家教義,并用寥寥數語就簡單介紹了出來,不由讓衆人啧啧稱奇。
“這陳監正将的佛,是真有意思,和我過去聽的都不太一樣,但看來他是真的懂佛的,你看着說的,一套一套的。”
衆人的議論中,那佛支佐等人卻眉頭微皺。
年輕的法師竺法潛低語道:“這些教義,乃是佛家根本,卻是古老之言,早已被各家法師發揚,有了新解,沒想到那位陳施主,學的卻是古法。”
但佛圖澄卻有些不安了,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個聲音在他的耳邊低語,讓他有一種上前阻止那人繼續宣讀的沖動。
但老僧定力高絕,這等雜念一轉眼就驅散了,但随後,他就聽那文人念道——
“釋迦牟尼涅槃百年,佛教有根本分裂,裂爲兩部,一爲上座部,一爲大衆部,兩部皆有法,乃争佛陀人神之别!”
此言一出,佛圖澄面色大變!
緊接着,老僧起身,雙手合十道:“不争、非争,這佛評不做了,貧僧等這便歸去,念佛學法,還請施主不要念了。”
旁人嘩然,這老僧隻當沒有聽到,雙手合十的看着江都王。
“這……”江都王登時猶豫起來。
“無需如此,”随後那竺法潛也起身合十,“法師,言盡于人,佛自通明。”
佛圖澄聞之,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