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慮勝先慮敗。
這話在場衆人并不陌生,接觸過兵法的人都明白意義,可真正實踐起來,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了,畢竟人人都喜歡勝利的甜美,誰願意還未動兵,就先去想失敗後的慘狀。
陳止這也是前世養成的習慣,當初他初出茅廬,身具簽筒,小看天下英雄,以爲可以無往不利,幾次勝利後就有些飄飄然,結果就造成了一次損傷,差點傷筋動骨,從此就養成了做事前,先找撤退路線的習慣,也将那沒來由的優越感扔掉了。
有了陳止的提醒,王皿也想來個未雨綢缪,說道:“要不要提前分出一支人馬,萬一這決戰的兵馬失敗了,這分出的人手也好作爲伏兵,這個主意怎麽樣?”
他說完,就一臉熱切的看向陳止,期待着陳止的評價,
其他的幾人也朝陳止看了過去,不過王奎、劉侃都覺得這個主意不怎麽樣,可陳止沒有給出評價之前,他們也不敢貿然評判——無形之中,他們都重視起陳止的判斷來了。
陳止則直接搖頭道:“兵貴精不貴多,決戰的兵馬本就是精兵,換句話來說,人數不多,再分兵的話,戰力衰減嚴重,等于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放到這件事上來看,如果提前到了戰場,摸清了地形,制定好了戰術,然後養精蓄銳、以逸待勞,而賊軍勞師遠來,一路補給不足,還有内應,本身更是流民底子,這樣官兵都沒打赢,那還是老老實實按計劃撤軍,也不用搞什麽分兵了,通知前方郡縣、駐軍,早做準備才對。”
言下之意已非常清楚了,這麽多優勢聚集在一起都沒赢,趕緊回去練兵去吧,打仗的工作實在不适合這支人馬,也就别追擊了,丢不起那人。
話中隐意固然不好,可道理是明明白白的,王皿噎了一下,跟着哈哈一笑,撓撓頭道:“陳兄說的對,那後面又該怎麽做?”
陳止将雙手收入袖中,表情轉爲輕松,說道:“後面就不是一軍之事了,若這樣都攔不住,賊軍徹底脫圍,劫掠一兩個江淮縣城,那就是震動朝廷的事了,從軍事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了,就不是今天讨論的範疇了,除非王兄能影響其他駐軍,那我再出點主意。”
“原來如此,确實是這個道理,那就該換朝廷煩心了。”王皿無視陳止的試探,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這趟徐州之行,果然是不虛此行啊!”
劉侃也笑道:“我彭城果然多俊傑,也多賢良,世侄平日太過低調,這可不行,有才就該彰顯,不然默默無名又有何意義?”
邊上的劉缈卻不由嘀咕着,這位陳家少爺過去也是名頭不小的,隻不過不在正道上。
蕭左笑道:“這事能不能解決還在兩說,但有了賢侄的這番分析,局勢清晰許多,王公子你說呢?”
在場的人都猜到了,王皿的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題目,恐怕涉及到現實之事,但有關軍務不好挑明,隻能這麽暗示了。
王皿重重的點了點頭,說道:“王兄的這一番分析、建議,幫助極大。”
張詠這時長舒一口氣,徹底抛棄成見和怒意,輕輕點頭,也道:“和賢侄的認識比起來,我那一點淺見,真有些想當然了。”他見情況發展到這個地步,倒也是光棍的緊,幹脆就要耿直到底了,直接承認在兵法上不如陳止。
在陳止過來前,王皿就已經提過這個事了,隻是幾個人繞來繞去,說的雲裏霧裏,涉及不到具體的行軍布陣之法,和陳止的分析、布局一比,明眼人都知道哪個有用。
眼下,雖說社會有崇尚務虛的趨勢,可涉及到具體問題,能給出答案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會受到推崇。
角落,女扮男裝的女子也停下筆,看了一眼紙上的娟秀筆迹,輕輕點頭,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輕轉,目光落到了陳止身上。
在幾個人示好的同時,陳止清楚的感到,心中銅錢猛烈震顫起來,表面光暈重新出現,比上一次還要明亮許多。
“果然如此!”
這樣的變化,沒讓陳止意外,反讓他肯定了猜測。
“與人論道學問,果然可以聚集光暈,抽簽時配合光暈,就能得到當前最需要的東西,這麽一想,也許貴靜書院這樣的地方,确實适合我落腳,兩相配合,有助于迅速養望。”
在他思索的時候,王皿拍了拍手,招呼婢女,道:“光顧着說了,忘了招待陳兄,這是我得罪過啊。”
陳止笑而不語,如果自己不表現出見識,怎麽可能受到眼前這人的禮待?他還沒摸清王皿的來曆,但隻看王奎對他的态度,就能窺出端倪。
很快,仆從擺上酒水青食,衆人歡談。
其實,朝廷有着禁酒令,徐州又經曆了洪旱兩災,所以這酒水并不能暢飲,幾杯之後便就見底了,但絲毫也不妨礙幾人雅興。
席間,劉侃、張詠拉着陳止談論學識,陳止都以見識淺薄爲名避過,剛才一番兵法論述,他已經出了風頭,過猶不及,在場的不是身份不凡,就是名氣極大,現在看重你,跟你歡歌笑語,可如果以爲這樣就能踩着他們揚名,那就大錯特錯了。
果然,陳止的低調表現,讓幾人暗暗點頭,連張詠都看着陳止越發順眼了,有了真心街角的念頭,連連檢讨剛才的行爲。
劉侃等人其實也看出來了,陳止前途不小,很快就會與自己等人一般名聲,當然要提前交好。
在有心無心的交談中,幾個人的關系越來越近,陳止估摸了一下,覺得時機成熟,就抽了個空,對王奎道:“早就聽過閣下大名,今日才能得見。”
“過獎了,我這點名聲根本算不了什麽,無非是看的書多點,但隻能進,不能出,當不得稱贊。”說着說着,王奎竟自嘲的笑了笑。
“說起名号,我經過武原縣時,就聽了陳兄的名聲。”王皿湊了過來,臉帶酒意。
“武原縣?”陳止一聽,就知道是武原王家的事,王川大老遠過來求字,寫了一幅《明月賦》。
武原王家就是琅琊王氏的一個分支,王皿過來徐州,經過那裏也很正常,不過自己的名聲應該沒在武原大規模傳開,否則簽筒會有反饋。
果然,王皿接下來就道:“我拜訪了清湖先生,見到了你的墨寶,所以一來到彭城,就去書林齋拜訪了,結果你卻不在,今日一見才知道,陳兄除了書法了得,在兵家之道上的造詣也是極深啊。”
原來吳掌櫃先前提到的那個富貴公子是他!
陳止一下就想起來,不久前吳掌櫃特地提過的一個人,現在看來就是這個王皿了。
“你瞧,打擾你們聊天了,罪過罪過。”王皿說完,哈哈一笑,自罰一杯,絲毫也不在意自己的年齡。
陳止搖搖頭,對王皿的身份越發好奇起來,但當務之急還是拓石的事。
“拓石可以拓印一個人七成的學識,這目标自然是越博學越好,王奎号稱書癡,王川說他看了天下書籍的十之一二,這可就是天文數字了,就算是誇張,也足以證明了,從剛才王皿、劉侃、張永他們的交談來看,王奎也不是浪得虛名,還有什麽比這樣的目标更好的?”
想着想着,陳止從懷中取出拓石,一邊遞過去,一邊說着:“是這樣的,我機緣巧合下,得到了這塊石頭,看上去有些來曆,但見識淺薄,辨不出根底,聽說閣下見識廣博,能否幫我看看。”
“哦?能讓賢侄看重的東西,肯定不簡單,那我倒要好好的看看了。”王奎也來了興趣,一伸手就将拓石接住,拿起來端詳、打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