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如此裸露,尺度之大,遠遠超過了中國,也超越了其他民族。
阿佛洛狄忒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也就是後來爲人們所熟悉的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
普拉克西特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最著名的雕刻大師,芙麗涅是他的情人。這位大師以“優美的樣式”著稱,而這件作品是他的一件傑出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最脍炙人口而且摹品最多的雕像。
爲了把阿佛洛狄忒塑造得更理想,他讓芙麗涅來做模特兒。
據普林尼的記載,大師同時制作了兩尊女神雕像,一尊是着衣的,一尊是裸體的。結果是,科斯人接受了高貴而穩重的着衣像,而拒絕了這尊裸體像。
以全裸的形象表現女神,這是前所未有的,普拉克西特利斯是希臘雕刻史上的第一人。
顯然,這種表現形式尚未能夠符合當時一般對待神的保守思想的要求,所以得不到人們的贊許。
不過,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社會已經開始變化,新的審美需求已經出現突破,創作兩尊雕像以及它們後來的遭遇與歸宿就是這種變化的反映。
裸體阿佛洛狄忒雕像遭到了科斯島人的抵制,但是卻得到了尼多斯島人的歡迎。人們把它迎回來并供奉在島上森林中的一座特地爲它建造的小廟裏。沒想到,由于這尊裸體的阿佛洛狄忒的雕像,尼多斯島一舉成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緻使此後數百年間此地成了一個有名的聚會場所。與此同時,《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也在古代世界中被譽爲最美的雕像,幾乎整個希臘世界的人都來觀賞她。名聲之大,以緻島上其他優秀的雕像都爲人所忘卻了。
在其後的帝政時代,尼多斯人因贊賞這件作品,還把它鑄在該島使用的錢币上……裸體女神像終于被認可了,希臘人出現了一個新的審美準則,并一直流傳至後世。
從《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還是不難見其當年風韻。她體格勻稱,曲線優美,有嬌美結實的**和豐滿适宜的臀部。據說,人們當時喜歡女人的眼睛裏“閃爍着迷人的水汪汪的光澤”,這位美人大概也應該是這樣的。她一定明顯地體現出一種時代精神,才能成爲古希臘人憧憬的美人,尤其是雅典市民夢寐以求的美人。
這似乎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女神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睡的。
在古希臘,贊美人體之美,那些美麗身體的女子,被稱爲女神化身;那些戰士,運動員,身體之美,被稱爲神靈化身。
而在中國,贊美山河之美,贊美人性之美,贊美德行之美,可是偏偏沒有贊賞人體之美。
在古希臘,那些赤裸的雕塑,畫像等等,被稱爲藝術,蘊含着人體之美。
在遠古時代,那時人類還是野獸,還是類人猿,還是猴子,光着屁股,渾身光溜溜的;後來,人類穿上了衣服,從野獸變爲了人類。
而到了希臘人時代,又是脫掉了衣裳,變爲了野獸。
古希臘,所謂的****,所謂的赤裸競技,赤裸雕塑,赤**神等等,本質上是野性的回歸。
在諸多的戰争中,有軍事戰争,經濟戰争,文明戰争。
軍事戰争,往往時持續幾年,十幾年的戰争,比拼的是人口、工業,資源。誰的優質人口衆多,誰占據資源衆多,誰的工業強大,火炮海,航母海,飛機海強大,誰就是勝利者。
所謂的一戰,二戰,海灣戰争,伊拉克戰争,本質上是這種形态的戰争。
經濟戰争,往往是持續幾十年,幾百年,所謂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本質是這樣的較量,比拼的是民族底蘊,民族文化。
往往是持續一百年,乃至是二百年。
文明戰争,是兩個文明,乃至是三個,數個文明的戰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古中國文明,中美文明,阿拉伯文明、近代西方文明等等。
文明的戰争,比拼是民族的野性。
往往是持續,幾百年,乃至是上千年。
文明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器物在發展,會漸漸的腐蝕人性,将人性變爲奴性,成爲器物文明的奴隸。當器物文明繁衍到了極緻時,會被野蠻征服,或是被自我毀滅。
文化繁榮到了極緻的宋朝,被金國,蒙古毀滅,這是文明被野蠻征服。
而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器物文明發展到了極緻,自我毀滅。
其實,應該感謝歐洲的自我毀滅,沒有歐洲的自我毀滅,可能美國還是小弟,中國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是列強的半殖民地。
在物資越來越發達,科技越來發達的時代,人類一步步被物質所侵蝕,被金錢侵蝕,漸漸的淪爲了器物的奴隸,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毀滅的邊緣。
昔日,是歐洲的自我毀滅;可能明天,是人類的自我毀滅。
科技不是萬能的,科技讓人類文明強大,可也一步步的毀滅着人類文明。
而藝術,彌補了科技的不足,讓人類從深淵之中,一步步走出,免去了自我毀滅。
藝術無法提升GDP,無法提升生産力,卻能保持民族的野性,有利于保持文明的活力,延長文明的壽命。
從藝術的高度,大緻能推算出一個文明的壽命!
“隻是,想要讓他當我的模特,很難很難!”伊美搖搖頭,有些無奈。
無欲則剛,沒有欲望的人,最爲可怕。
而白清身子純淨,心靈很純淨,沒有被物質所污染,純淨的沒有太多的欲望,想要打動他,很難很難。
金錢,名利,美色,對付很多都市男女,都是無往不利;可是對白清,一點用處也沒有。
打開手機,按到了一個号碼,伊美下定了決心。
“周叔叔,調查一下一個大學生……”
“沒有得罪我,我想要讓他當模特,可他打死都不去!”
“知己知彼,才能拉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