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新左翼集團與新右翼集團沒有區别,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發展路線,努力謀求絕對自主權,即在政治上擺脫戰敗國的束縛,在軍事上不再唯花旗馬首是瞻,在經濟上成爲獨立的存在。
可以說,“獨立自決”是扶桑各個政黨在沖突之後唯一的共識。
隻是,在如何“獨立自決”的問題上,也就是實現“獨立自決”的方法上,新左翼與新右翼截然相反。
新左翼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主,暫時放棄在軍事上的野心,即首先在以高端制造業爲核心的經濟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再謀求政治與軍事的獨立。新右翼的立場恰好相反,即認爲首先得在軍事上謀求獨立,隻有在安全防務上有足夠的自主權,扶桑才能夠建立起獨樹一幟的經濟體系。
這個分歧,不可避免的會對扶桑的外交政策産生影響。
簡單的說,新左翼主張向華夏靠攏,即借助華夏的騰飛發展經濟,也就得暫時擱置跟華夏的矛盾。新右翼則恰好反了過來,主張繼續跟花旗結盟,以此爲基礎發展軍事力量,成爲西太平洋地區最爲重要的存在。
站在扶桑的立場上,說不上誰對,也說不上誰錯。
雖然新左翼與新右翼都不肯承認,但是其主張的外交路線都說明了一點,即扶桑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必須依靠其中一個,以扶桑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成爲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第三極。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左翼與新右翼選擇的道路都充滿坎坷與挑戰。
向華夏靠攏,即便不考慮扶桑國内的民意,也必然遭到花旗打壓,隻是上萬花旗駐軍就足夠扶桑當局頭痛了。向花旗靠攏,扶桑的經濟建設必然會出大問題,别說騰飛,能否擺脫在沖突中戰敗的影響都是問題。
可見,夾在華夏與花旗之間的扶桑,可以說是左右爲難。
對此,山口友雄有極爲清楚的認識。
在他執政的五年期間,扶桑在經濟上高度依賴華夏,在軍事上繼續依賴花旗,在政治與外交上則保持對等。簡單的說,就是利用與華夏的經貿往來推動經濟發展,同時通過靈活務實的外交跟兩個超級大國保持适當距離,争取兩邊都不得罪,一切以扶桑的利益爲準,而且争取讓利益最大化。
必須承認,山口友雄是一個很精明,也很務實的政治家。
當然,在執政期間,山口友雄出台了很多對發展經濟有巨大幫助,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扶桑國力的政策。這裏面,最爲重要的就是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甚至通過發放獎勵來鼓勵生育。
在這五年裏面,扶桑的人口實現了正增長!
要知道,早在本世紀初,扶桑的人口一直是負增長,即一直在減少,到沖突的前一年,扶桑人口減少了大約八十萬。
這是個什麽概念?
當時扶桑的人口總量也就一億出頭,如果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大概五十年後,扶桑就将消亡!
雖然這種理論上的結果根本不可能出現,但是随人口減少,扶桑必然會在幾十年後淪落爲三流國家。更重要的是,扶桑是典型的單一民族國家,不管是掌權的政治家,還是國内的民衆,都無法接受外來移民産生的沖擊,也就無法像花旗那樣,通過大量吸收外來移民保持本國人口的增長趨勢。
連人都不夠,還稱得上大國?
從根源上講,扶桑被華夏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就是因爲扶桑的人口太少了,與華夏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
雖然在一百多年前,扶桑率先實現了工業化,并且憑借工業化的力量,讓八千萬國民的生産力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而當時的華夏空有四億人口,卻因爲沒有實現工業化,無法把人口優勢發揮出來,但是在華夏實現了工業化後,在用工業把十四億人武裝起來的時候,那就不是扶桑能比拟的了。
可以說,山口友雄早就清楚的認識到,扶桑要想實現“獨立自決”,人口是關鍵。
如果扶桑的人口數量是三億、甚至達到了五億,那麽扶桑還是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二流國家嗎?
當然,這需要時間。
按照人口的自然發展規律,哪怕鼓勵生育的政策一直延續下去,而且得到了國民的積極響應,也至少需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顯現出價值,也才能夠真正享受到人口增長的紅利。
其實,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山口友雄才堅持跟華夏交好。
道理很簡單,如果要在五十年之後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自決”,那麽用十年、甚至二十年來發展經濟,爲今後的騰飛打下基礎,就很正常了。至于軍事建設,顯然不是需要首先考慮的事情。
山口友雄是一個眼光很長遠的政治家,如果按照他的這條路線發展下去,其實要不了五十年,最快在二十年之後,扶桑就能成爲西太平洋地區最爲重要的國家之一,也必然會得到華夏的尊重。
隻可惜,并非所有政治家都有那麽長遠的目光。
在外交上過于軟弱,或者說跟華夏過于親近,成爲了山口友雄下台的關鍵原因之一。
雖然在本質上,讓山口友雄離開首相府的主要原因是扶桑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而導緻這一切的,其實就是花旗通過《減稅法案》發動的針對全世界的經濟戰争,但是在新右翼集團的鼓吹之下,絕大部分扶桑人認爲,這并不是花旗的過錯,而是山口友雄推行的經濟外交政策出了問題。
在新右翼政黨上台之後,扶桑的外交政策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就在去年,扶桑新首相跟花旗簽署了繼續采購F-22A的軍購合同,承諾在三年内直接購買一百二十架。同一年,扶桑下議院通過了“五年防衛預算法案”,以逐年遞增的方式增加二千五百億綠币的防衛開支,用來采購三百架作戰飛機,三十艘艦艇,五百輛坦克,以及其他新式武器裝備。随後,扶桑海上自衛隊就率先公布了“五年造艦計劃”,準備在五年之内建造二十艘大型水面戰艦與十艘潛艇,重新打造兩支護衛群,同時把潛艇部隊規模擴充百分之五十。到年底,空中自衛隊與陸上自衛隊各自公布了發展計劃,同樣以五年爲期,力求恢複到沖突前的水準。
要知道,在山口友雄執政的五年間,扶桑的防衛力量幾乎沒有發展。
那麽,扶桑發展防衛力量的目的是什麽?
雖然從實力來看,别說五年,就算再兩兩個五年,扶桑的軍事力量都無法對華夏構成嚴重威脅,甚至可以說,隻要華夏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扶桑永遠無法在軍事上獲得單獨挑戰華夏的實力,但是很明顯,扶桑發展軍備肯定不是爲了跟華夏交好,還遠遠超過了方位本土的需求。
當然,不管扶桑新右翼政府的目的是什麽,在軍事上都得依賴花旗。
大約一周前,也就是局勢惡化的時候,扶桑海上自衛隊的兩支護衛群就已出港,一支進入扶桑海,另外一支在西太平洋。雖然扶桑當局宣稱,把兩支護衛群派出去是爲了保護至關重要的戰略航線,特别是通往中東地區的“石油航線”,畢竟扶桑是僅次于華夏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而且八成的進口石油來自中東地區,但是以扶桑海上自衛隊的實力,兩支護衛群顯然沒多大意義。說白了,如果華夏要對扶桑進行戰略封鎖,切斷扶桑的海上航線,那兩支護衛群什麽都做不了。如果扶桑當局真是爲了保護戰略航線,那就更應該保持中立,至少要在表面上跟華夏交好。
顯然,扶桑當局的正式意圖,其實是在用行動來獲取花旗的好感。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通過出動護衛群來牽制華夏海軍,讓花旗相信扶桑會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支援。
必須承認,兩支護衛群确實起到了牽制作用,即華夏海軍留下了幾十艘戰艦。
僅是如此,陳萬鈞還不會擔心什麽。關鍵是,在過去的幾天裏,扶桑已經接受了兩個批次的F-22A戰鬥機,算上之前從花旗引進的,其F-22A機群規模已經達到八十架,此外還有大約一百二十架F-35A。也就是說,如果扶桑想搞點事情出來,這兩百架第四代隐身戰鬥機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扶桑當局真的敢搞事情?
陳萬鈞不敢肯定,沒有人能做出肯定判斷。
爲此,就不得不留一手。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戰争計劃,準确說是預案,如果扶桑趁機發難,将由海軍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當然,也很簡單,就是出動留守本土的所有潛艇對扶桑進行戰略封鎖,切斷扶桑的所有對外航線。如果需要,空軍也将對扶桑進行戰略威脅,迫使扶桑當局在局勢惡化之前做出明智的選擇。如果局勢失去了控制,那麽唯一的選擇就是結束在中東的行動,至少得減少對波斯的支援,先集中力量解決身邊最爲迫切的威脅。總參謀部也爲此制定了好幾套戰争方案,隻是暫時沒有提交給陳萬鈞。
當然,陳萬鈞也隻能希望扶桑當局能保持清醒,不要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