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象征着投降的白旗,但是意義差不多。按照國際慣例,當一艘艦艇在升起表示無害通過的“通航旗”之後,等于宣布不會采取任何有威脅的行動。如果是戰艦,這個時候就得封上炮口,并且取下導彈發射架上的導彈。“卡爾瓦裏”号是潛艇,因此隻能讓部分官兵來到艇體外。
飛來的确實是兩架反潛直升機,不過不是Z-9,而是傳說中的Z-20H。
華夏海軍的Z-20H已經正式服役了?
阿佳吉爾不敢相信,卻不得不相信,因爲那确實是兩架Z-20H。
Z-20與已經服役的J-20A、Y-20A,以及至今沒有透露的H-20一道,并稱爲華夏的“四大金剛”,而且是唯一由陸軍主導的“20”機型。做爲華夏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十噸級通用直升機,Z-20自問世後就備受關注。當然,這也與其外形有很大關系,即Z-20與花旗的“黑鷹”極爲相似。早在三年前,Z-20就加入陸軍航空兵,隻是沒有大規模量産,主要問題出在發動機上。雖然外界一直認爲Z-20有海軍型,而且肯定會取代Z-9與Z-18,成爲華夏海軍的主力反潛直升機,但是三年來,Z-20的海軍型從來沒有出現過,外界由此認爲仍然是發動機不過關。沒有功率足夠大的渦軸發動機,Z-20不但上不了高原,也很難在戰艦上服役,畢竟海上的環境更加惡劣。
兩架Z-20H的出現,等于證明華夏已經解決了發動機的問題,而且優先爲海軍供貨。
其實,這完全可以理解。
在此之前,華夏海軍有三種反潛直升機,其中從伊萬國進口的Ka-27早已落後,裝備數量也不是很多,完全沒有改進的必要。裝備數量最多的是Z-9,雖然做了多次改進,但是受機體尺寸與噸位的限制,改進潛力早就耗盡,性能依然不太理想。第三種就是Z-18,雖然噸位與尺寸都足夠大,但是問題也很大,即尺寸太大了,隻能用在航母等大型戰艦上,很難取代用在驅逐艦與護衛艦上的Z-9。跟Z-9相比,Z-20是十噸級直升機,而且尺寸比十三噸級的Z-18小得多,在采用折疊旋翼與折疊尾梁設計之後,部署在驅逐艦與護衛艦上完全沒有問題。得益于更大的噸位,Z-20在執行反潛任務的時候肯定比Z-9好用得多,隻是更長的滞空時間就有着不可取代的價值。
相對而言,陸軍還有大量從伊萬國引進的Mi-17直升機,因此短期内對中型通用直升機的需求反到不太強烈,真正需要的是WZ-10這類攻擊直升機。随着海軍艦隊建設加快,特别是在走向遠洋之後,反潛的問題越發變得突出。在暫時不可能獲得艦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的情況下,海軍急需一種中型反潛直升機來彌補反潛能力上的缺陷。爲次,陸軍爲海軍讓路也就不算什麽怪事了。
顯然,華夏當局極爲重視海軍,把海軍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上。
想到這,阿佳吉爾無不感歎。
雖然白象海軍在幾十年前就獲得了航母,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個獲得與裝備航母的亞洲國家,但是數十年來,海軍隻是第三軍種,地位不但在陸軍之下,連空軍都比不上。拿裝備建設來說,白象當局願意花八十億綠币爲空軍采購三十六架“陣風”戰鬥機,卻不舍得在國産航母上投入更多的資金,更别說全新的戰艦了。如果海軍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哪怕依然無法跟國力蒸蒸日上的華夏比,至少不會淪落到現在的地步。要知道,被逼浮上水面絕對是潛艇艇長的奇恥大辱。
此時,阿佳吉爾注意到,前面那架Z-20H上的一名機組人員拿着攝像機,而且鏡頭就對着海面上的潛艇。
由這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畫面,通過數據鏈傳回到後方的護衛艦上,再由通信衛星轉發到了國内。
收看“現場直播”的不止有海軍的将領,還有趙耀國等領導人。
爲了讓趙耀國等領導人搞清楚情況,何長風親自擔任了講解員,說明白象潛艇升起那種旗幟的含義。
觀看了一陣,在收到了遠航艦隊發回來的消息之後,趙耀國才讓秘書撥通電話。
在那艘白象潛艇被趕到海面上來的時候,白象東部艦隊轉向撤退,預計将在天亮之前穿過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入孟加拉灣。看上去,白象海軍已經全面敗退,但是趙耀國知道,情況沒有這麽理想。
就在幾個小時前,他接到了伊萬國總統打來的電話。
顯然,伊萬國總統在這個時候打電話給趙耀國,肯定跟華夏遠航艦隊,準确說是發生在印度洋上的事情有關。
趙耀國的沒猜錯,不過卻沒料到伊萬國總統對此事不是很熱心,隻是傳個話。
随後,趙耀國才想明白。
很明顯,伊萬國總統對白象當局十分不滿,因爲在事态惡化的時候,白象總理沒有首先找他,而是跟花旗特使會晤了好幾次。在局勢即将失去控制的時候,白象總理才想到伊萬國總統。
這是什麽意思,把伊萬國總統當成了擦屁股的?
要知道,在過去的數十年裏,伊萬國一直是白象國最重要的盟友。雖然白象國一直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在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期間,白象國與紅色帝國的關系都很親密,而伊萬國是紅色帝國的直接繼承人,也繼承了跟白象國的關系。可以說,白象國與伊萬國在各個方面都有極爲深入的合作。拿軍事貿易來說,伊萬國一直是白象國最大的供應商,提供了戰鬥機、坦克、艦艇等各種武器裝備,就連白象海軍的“維克拉馬迪亞”号都是伊萬國免費贈送的,隻是改裝用了二十多億綠币。因爲軍火交易不是單純的貿易,所以說白象國是伊萬國的盟國也不爲過。
問題就出在這裏。
按理說,在危機出現的時候,白象總理首先就應該找伊萬國總統,請伊萬國出面向華夏施壓。先不說此舉是否有用,畢竟伊萬國總統在趙耀國那裏的影響力已是微乎其微,可是這是最基本的禮貌,更是兩國密切關系的象征。
其實,在此之前,每當局勢出現了動蕩,都是伊萬國出面調解。
隻是這次,白象總理首先找的不是伊萬國總統,而是花旗特使!
在伊萬國總統看來,他連花旗特使都比不上!
如果不是考慮到跟白象的關系,伊萬國總統恐怕不會打這個電話。此外,他本來就拖了幾個小時才給趙耀國打電話。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也不能全怪白象總理。
就如前面說的,白象與伊萬國确實在各個方面深入合作,可是矛盾也很大,甚至說無法調和。同樣拿軍事貿易來說,在“維克拉馬迪亞”号航母的改造工作上,伊萬國就狠狠宰了白象幾刀,隻是改造費用就從十億綠币增加到二十多億綠币,此後白象還花二十多億綠币購買艦載戰鬥機。伊萬國靠此養活了國内唯一能夠建造大型艦艇的造船廠,還用極爲低廉的價格爲本國航母更換了艦載戰鬥機,等于說是由白象出資完成了Mig-29K的設計工作,伊萬國揀了個大便宜。
簡單的說,伊萬國把白象當成了冤大頭,仗着自己的雄厚家底欺負白象沒有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
如果說,這種關系在以往還能維持,那麽在沖突之後就不一樣了。
在這場持續三天的沖突中,第四代戰鬥機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證明。兩種以制空爲主的重型戰鬥機,即F-22A與J-20A都扮演了“三代機殺手”的角色,不但取得大量戰果,還沒有一架被第三代戰鬥機擊落。此外,戰局的發展,跟雙方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的活躍程度有密切關系。簡單的說,誰的第四代戰鬥機更加活躍,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更大,誰就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特别是在最後一天的戰鬥中,扶桑空中自衛隊就是憑借十多架F-22A獲得了短暫的主動權,最終也是因爲F-22A的戰鬥力耗光,華夏空軍的J-20A順勢發起反擊,扶桑空中自衛隊才喪失了主動權。
第四代戰鬥機的價值有多大,由此可見一斑。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伊萬國在T-50已經小批量量産的情況下,再次以研制費用超标爲由,要求白象追加投入,不然别想在兩年後獲得T-50戰鬥機。很明顯,伊萬國就是利用了白象急于獲得第四代戰鬥機的心态在漫天要價,借機痛宰白象一筆,從而降低本國采購戰鬥機的價格。
在追加投入的談判破裂後,伊萬國把T-50的量産時間推遲到了西元2024年,而且威脅要取消該項目。
随後,白象開始跟花旗就采購F-22A與F-35A進行談判。
到此,白象與伊萬國的關系基本走到頭了。
由此可見,白象與伊萬國其實也就隻是相互利用。白象希望通過跟伊萬國的合作獲得較爲廉價的軍火,以維持必要的裝備規模,畢竟花旗等西方國家的軍火極爲昂貴,根本無法大批量采購。伊萬國則希望通過向白象出口軍火來養活本國的軍火企業,從而降低研制新式武器裝備的費用,并且留住人才。
當然,伊萬國總統打了電話來,也把話說清楚了,趙耀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現在也該給白象總理回個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