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把槍法化作拳法,祖師爺尊的是瀝泉槍的嶽飛嶽爺爺。太極的錘拳則把錘法納入拳法,祖師爺尊的是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
武道三重高階聽物一過,武者就可以自創功法,王鳴受顧盼兮的刺激,又從宋缺那聽聞雷神廟被拆的消息,踏入五雷門的院落,福至心靈,立刻開始演練錘法。
出自太極錘法,卻又不同,每一個錘法都必須引發雷宮中雷神錘的振動。
雷神錘一振動,王鳴就知道這招演練初步到位,然後反複練習,直到雷神錘共振達到最大。
接近子時時分,王鳴終于成功演創出五招錘法。
金剛錘力量最大;泰山錘攻擊最猛,直接就是砸人腦袋瓜的;護身錘最适合防守;袖裏錘最鬼,适合偷襲;掩身錘則是可攻可守。
與一般的拳法不一樣,錘法是以拳面去擊打敵人。
一般來說,很少有武者會用拳面去擊打,因爲面積大,力透不進去。但是王鳴沒問題,這拳法能調動雷宮裏的雷神錘。
砰砰……
空氣中爆出陣陣爆鳴聲!
妙啊!
王鳴最強的手段就是雷神錘,但是這魂器卻不能随便刷亮,使用受到限制。
現在好了,有了五雷錘,王鳴可以巧妙的借用雷神錘的力量,而别人又輕易看不出來。
這套錘法演變到成熟完善地步,王鳴相信能達到天階功法的水準,因爲隻有天階功法才能溝通魂器。
接下來的三天,王鳴足不出戶,不斷完善五雷錘。
顧盼兮回到雷城,吸引了全城的注意力,所有人都湧上顧家,請柬猶如雪片一般飛去。
王鳴猜想,那些盯着自己的勢力,應該會消停一些吧。
王鳴猜的沒錯。
四個武道五重小宗師神秘失蹤,這的的确确算是件大事。
但是,跟顧盼兮比起來,又不算什麽大事。
再探五雷門,有可能再添損失;巴結顧盼兮,有可能自家子弟入羅浮宗,五雷門這邊隻能暫時擱下。
連着三天王鳴在門外掃地的時候,感覺暗中窺探的人的的确确是少了。
不過,王鳴并沒有掉以輕心,每天晚上都修煉五雷錘,讓雷神錘一直處于共振狀态。
睡覺時,王鳴也觀想雷宮,讓雷神錘随時待命,一有外敵來犯立刻發出警告。
雖處城市破落院落之中,王鳴身心時刻戒備,就好似他孤身一人在猛獸無邊的森林之中。
這樣很辛苦,但就好象一把刀時時在磨砺一般。
幾天下來,王鳴氣質漸變,就好象一把等待出鞘的劍一般鋒芒隐現。
不知不覺到了三月初三,王鳴在外面一片漆黑就起來,沐浴更衣,焚香在神殿當中。
王鳴先祭拜了了一下五雷門的神像。
這酷似雷震子的神像代表着五雷門的祖師爺。
祭拜完畢,王鳴又在香案上放上昨天晚上他用桃木刻好的“蟠桃”以及桃木劍。
三月初三,是傳說中王母娘娘擺蟠桃會的時候。
“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裏看燒香。”說的就是三月初三民間祭祀的盛況。
王鳴木制的蟠桃就是代表祭祀王母娘娘。
同時,三月初三還是真武大帝的誕辰,權宜之間王鳴隻能用桃木劍代表,因爲真武大帝的兵器就是劍。
這個世界已然存在數千年的雷神廟都被封,王鳴更不能把這個世界沒出現的神靈木刻銘牌,雕刻神像,這顯然是取禍之道。
所以,王鳴隻能以物代表,祭拜時心中存想。
一個時辰,王鳴完成所有儀式,心中一陣莫名的幸福與感傷,眼眶微紅。
他之所以鄭重其事做這些,是因爲他修煉的就是道法,對于道家神仙雖沒有跟道士那樣的堅定信仰,但也是心存敬意。
當然,過去王鳴并沒有這般鄭重其事的去祭祀。
現在不一樣,他是遊子孤魂,身在另一個世界,因此,祭祀也象征着他對故土世界的一腔思念。
也許永遠都回不去了。
午時還沒到,宋缺敲門,四個奴仆帶着菜屜魚貫而入。
飄香樓的一桌三十六菜:蒸白羊羔、蒸巨熊掌、蒸金鹿尾兒、燒迷花鴨、燒雛雞兒、燒雁鵝、鹵煮飛鴨、醬鳳肉、清蒸八珍雞、鍋燒錦鯉、紅燒美人魚、烀皮海丞相、麻酥油卷兒、炒蝦将、油爆三太子……
“來就來,還這麽客氣。”王鳴臉上笑成一朵花。
這些天來王鳴就是吃師父留下的幹糧,外加一天一顆精氣丹,很久沒沾油葷了。
後院中廳,五雷門的小方桌擺不下,于是一次隻能上四個菜。
每個菜不是小碟下菜,而是大盤大菜,像蒸巨熊掌,一個就是一座小山,至少十公斤。
還有烀皮海丞相,是一巨大的海龜,二十多公斤都有。
王鳴也不客氣,坐下來甩開腮幫子上嘴下嘴一咬合,再硬的骨頭都瞬間成渣滓,更何況飄香樓的手藝真是不錯。
這些上等的補氣補精的葷食在王鳴口裏直接被粉碎,經食道到胃部。王鳴都能感覺胃部迅速蠕動,這些美味佳肴瞬間化作精氣經血液吸收。
大胃王!
絕對的大胃王!
“啧啧,你在五雷門過的是什麽日子啊?”宋缺一邊感歎一邊四處張望,看見牆壁上挂的臘熊肉,心道老大過的日子真是夠凄慘。
“嗚嗚,還行。”王鳴努着腮幫子說道。
“堂堂五品宗門啊!”宋缺瞪着王鳴,“慢點吃,都是你的,我已經吃了來的。”
“多謝。”
“要不整點小酒?”
王鳴一擺手,道:“算了。”
習武之人,酒盡量少喝。
也就半盞茶功夫,宋缺帶來的三十六個大菜被王鳴風卷殘雲一般吃了幹淨,有的盤子甚至連湯湯水水都沒剩下。
“一頓抵半年。”王鳴拍了拍并沒有怎麽隆起的小腹,道,“說吧,什麽事求我?”
“請老大吃頓好的,别無它意。”
“快說!”王鳴一瞪眼,“趁着我現在心情好。”
“今天三月三。”
“那怎麽呢?”
“已過春分,那是春降大地,人人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