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上賢1,使民不争;不貴難得之貨2,使民不爲盜3;不見可欲4,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5,實其腹,弱其志6,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7、弗爲而已8,則無不治矣9。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奪;不珍愛難得的财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争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緻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爲造事。聖人按照“無爲”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麽,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注釋]
1上賢: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2貴:重視,珍貴。貨:财物。
3盜:竊取财物。
4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
5虛其心:虛,空虛。心:古人以爲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心,使他們心裏空虛,無思無欲。
6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争的意圖。
7敢:進取。
8弗爲:同“無爲”。
9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引語]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亂,國與國之間互相征戰、兼并,大國稱霸,小國自保,統治者們爲維持自己的統治,紛紛招攬賢才,用以治國安邦。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處處崇尚賢才,許多學派和學者都提出“尚賢”的主張,這原本是爲國家之本着想。然而,在尚賢的旗号下,一些富有野心的人,競相争權奪位。搶占錢财,給民間也帶來惡劣影響。一時間,民心紊亂,盜賊四起,社會處于動蕩、大變動的形勢。針對社會上被人們所推崇的“尚賢”這一主張,老子在第三章裏提出不尚賢的觀點,同時也批評了由“尚賢”而引起的追求物質利益的*。
這一章裏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他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爲”境界。然而,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必定是都要不斷地發展提高,所以老子的這種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是消極的。
老子看到了古代社會現實動亂不安、矛盾突出,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老子想用減少差别,來減輕或避免社會矛盾,這也有他進步的一面。
第四章
[原文]
道沖1,而用之有弗盈也2。淵呵3!似萬物之宗4。锉其兌5,解其紛6,和其光7,同其塵8。湛呵9!似或存10。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11。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隐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釋]
1沖:通盅(chong),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2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爲盡。
3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4宗:祖宗,祖先。
5锉其兌:锉(cuo):消磨,折去。兌(rui):通銳,銳利、鋒利。锉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6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7和其光:調和隐蔽它的光芒。
8同其塵:把自己混同于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9湛(zhan):沉沒,引申爲隐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裏用來形容“道”隐沒于冥暗之中,不見形迹。
10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11象:似。
[引語]
在本章裏,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内涵。他認爲,“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着,隻能依賴于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虛體的,但它并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着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爲豐富,極其久遠,存在于天帝産生之先。因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面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承接第一章内容“無形”,老子稱頌“道”雖然虛不見形,但不是空無所有,從“橫”的角度談,“道”而是無限博大,用之不盡;再從“縱”的角度談;“道”又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其來曆,它好象是自然萬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從此說來,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繼生萬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1;聖人不仁,以百姓爲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2?虛而不屈3,動而俞出4。多聞數窮5,不若守于中6。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刍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刍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注釋]
1刍(chu)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專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聖人對百姓都因不經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自生自滅。正如元代吳澄據說:“刍狗,縛草爲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複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于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于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爲喻。”
2猶橐龠(tuoyue):猶,比喻詞,“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爲爐火鼓風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管,是古代的風箱。
3屈(gu):竭盡,窮盡。
4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5多聞數窮:聞,見聞,知識。老子認爲,見多識廣,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破壞了天道。數: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窮:困窮,窮盡到頭,無路可行。
6守中:中,通沖,指内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引語]
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無神論的思想傾向,否定當時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觀點。他認爲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沒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對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會産生任何作用,因爲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身的自然規律變化發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二是老子又談到“無爲”的社會政治思想,是這對前四章内容的進一步發揮。他認爲,作爲聖人——理想的統治者,應當是遵循自然規律,采取無爲之治,任憑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會采取幹預的态度和措施。
本章也是承上章對“道沖”作進上步論述。此處由“天道”推論“人道,由“自然”推論“社會”,核心思想是闡述清靜無爲的好處。
本章用具體比喻說明如何認識自然和正确對待自然,論述天地本屬自然,社會要順乎自然,保持虛靜,比喻鮮明生動。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1,是謂玄牝2。玄牝之門3,是謂天地之根。綿綿呵4!其若存5!用之不堇6。
[譯文]
生養天地萬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産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注釋]
1谷神:過去據高亨說: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讀爲毂,《爾雅·釋言》:“毂,生也。”《廣雅·釋诂》:“毂,養也。”谷神者,生養之神。
另據嚴複在《老子道德經評點》中的說法,“谷神”不是偏正結構,是聯合結構。谷,形容“道”虛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變化無窮,很神奇。
2玄牝(pin):玄,原義是深黑色,在《老子》書中是經常出現的重要概念。有深遠、神秘、微妙難測的意思。牝:本義是是雌性的獸類動物,這裏借喻具有無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這裏指孕育和生養出天地萬物的母體。
3門:指産門。這裏用雌性生殖器的産門的具體義來比喻造化天地生育萬物的根源。
4綿綿:連綿不絕的樣子。
5若存:若,如此,這樣。若存:據宋代蘇轍解釋,是實際存在卻無法看到的意思。
6堇(jin):通勤。作“盡”講。
[引語]
老子在這一章裏繼續說明“道”的特征。他所運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他用“谷”象征“道”,說明“道”既是空虛的又是實在的;他用“神”比喻“道”,說明“道”生萬物,綿延不斷;他用“玄牝之門”比喻“道”是産生萬事萬物根源,等等。他想說明“道”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從時間而言,它曆久不衰,天長地久。從空間而言,它無處不在、無窮無盡。它孕育着宇宙萬物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