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起也明白了,眼前的那個自稱是“始皇帝”的人,到底是誰。
“難怪你身上有熟悉的氣息……之後的秦國竟然是被你所掌控嗎?”白起顯得有些意外的樣子對嬴政說道,“那所謂的始皇帝又是怎麽回事?莫非是說要超越三皇五帝的意思?”
“朕繼位之後,便率領秦帝國橫掃了六國,完成了統一……說朕功蓋三皇,德兼五帝又有何不可?”
“啊,原來是這樣……終究還是我大秦統一了天下啊……不過這裏并非是我大秦的土地吧?”白起好像是明白了什麽,又問道。
“沒錯,這之後又過去了兩千多年,世界早已經經過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朕的秦帝國也早已經不複存在了……總之,具體的情況就讓朕以後再告訴老将軍你吧……”
“嗯……至少我的理想曾經實現過,我就已經滿足了……”白起點了點頭,像是在回憶曾經的往事一樣,片刻之後,白起才終于說道,“陛下讓老臣複活,難道是有什麽吩咐嗎?”
“沒錯……朕現在需要你們的力量……”嬴政這話不僅僅是對白起,同時也是對王翦和蒙恬所說。
“是,陛下!”
蒙恬和王翦兩人馬上回答道,而白起卻依然顯得有些猶豫的樣子。
“老臣早已經是罪人之身,不是什麽秦國的将軍了,要是領兵打戰的事情,還是請找别人吧……”白起想了想還是說道。
“白起将軍,請不要推辭……”嬴政似乎也早就預料到白起不會馬上答應,便繼續勸說道,“當初賜死你,也是朕的曾爺爺一時糊塗了,這事情不是你的罪過……朕希望你能不要計較前嫌,能夠再度輔佐朕重建秦帝國……”
嬴政這一番話指的其實就是白起在長平之戰取得勝利後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當時白起率領秦軍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坑殺趙國士兵四十萬人,加上戰争中殺傷的人數,總共殲滅趙國人口四十五!
于是取得了大勝的白起主張一鼓作氣拿下趙國的首都邯鄲,結果因爲當時的秦國宰相範雎害怕白起功勞超過自己,勸說了秦昭襄王下達了暫時休整,停止進攻的命令。
之後白起知道已經錯失了最佳的進攻時機,便稱病在家休息。等到秦軍休整完畢,再度進攻趙國的時候,戰況一直都沒能順利進行。再後來,秦昭襄王又請白起出山,而白起一直是稱病不出,随着戰況的持續惡化,秦昭襄王便因此而遷怒到白起的身上,最終賜死了白起。
嬴政當然知道這事,所以一開始就放低了姿态,并且當着白起的面,赦免了他的“罪行”。
而聽到嬴政這一番話,白起眼中似乎又再度燃起了殺意。
“陛下,您真的是要重建秦帝國嗎?”白起問道。
“當然……”
“那好……就讓老臣也祝您一臂之力吧……”白起終于掩飾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然後說道。
至此,嬴政已經聚集了白起、王翦、蒙恬三名大将。
然而,要戰勝對面強大的亞曆山大軍團,隻有将領,卻沒有士兵還是遠遠不行的。
“準備好了嗎?鍾玉……”嬴政又走到秦鍾玉的面前說道。
“啊……準備好了……”秦鍾玉也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
“那麽……要開始了哦……”
這次嬴政直接将手伸進了秦鍾玉的胸口,當嬴政再度将手抽出的時候,那枚刻着白色的傳國玉玺閃耀着光芒出現在了嬴政的手中。
“唔……”一時間,衆人都被眼前這耀眼的光芒所震撼。
“朕以大秦始皇帝的名義命令衆大秦将士啊,于黑暗之中蘇醒吧……爲朕掃清一切膽敢阻擋我大秦的敵人!”
忽然間,以傳國玉玺爲中心,光芒開始朝着四周擴散。
光芒所到之處,那原本一無所有的空地上,竟然有大量穿着黑色铠甲的秦軍士兵從虛無中凝聚而成,逐漸現出了身形……
……
“那裏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遠處的亞曆山大軍團也看到了眼前突然出現的異狀。
遠遠地望去,亞曆山大隻看到原本嬴政等人所在的位置被光圈所包圍,随後随着光圈的擴大,大量的人形出現在了光圈之中,并且數量還在以幾何級數的變化程度而急劇地擴大!
“陛下,這……是秦帝國的軍隊嗎?”赫費斯提翁詫異地問道。
“大概是吧,那個始皇帝還真是總能給人一種驚喜呢……”亞曆山大的表情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本來正在集結的亞曆山大親衛騎兵馬上就要對嬴政等人發起最後的攻擊,然而當看到此刻的情形,亞曆山大終于還是改變了自己的命令。
“傳令下去,暫停騎兵突擊的命令,原地等待第二、第三聯合方陣的步兵……”
“是,陛下……”傳令兵馬上回答道。
亞曆山大的親衛騎兵停了下來,連同他身後的第一聯合方陣一起,都停在了原地,等待着另外兩個聯合方陣的增援。
而就在亞曆山大的軍團正在集結的時候,遠方的秦軍士兵的數量還在繼續增多!
“一萬人……兩萬人……三萬人……四萬人……五萬人……十萬人!”
一邊集結着兵力,一邊觀察着秦軍的人數變化,亞曆山大的表情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當秦軍數量達到十萬人的時候,不少亞曆山大手下的軍官都發出了驚歎的聲音。
這意味着秦軍的數量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内超過了亞曆山大所能動員的最大的兵力。原本以多打少,都沒能完成殲滅的亞曆山大軍團的所有士兵和将領們,此刻都更加感受到了來自秦軍的壓力。
然而更讓人覺得可怕的是,秦軍的數量并沒有在超過亞曆山大軍團之後就停止增長,反而是在突破了十萬關口之後開始了更加迅速的爆發式增長!
“十萬人……十一萬人……十二萬人……十三萬人……十四萬人……十五萬人……”
“二十萬人……二十五萬人……三十萬人!”
“三十五萬人……四十萬人……四十五萬人……五十萬人!”
“六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