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朝吏很有意思,他們皆是洪德十九年科舉中脫穎而出的考子,此番也是乘坐同一艘船隻而來,并且向北疆諸軍傳達的也是同一個意思,但其本身,卻代表不同的政治立場。
劉介,乃是襄王趙弘璟身邊最得力的幕僚,并且由後者推薦,目前出任戶部的郎官,盡管在戶部尚書李粱與左侍郎崔璨的暗中阻撓下,劉介暫時還無法接觸戶部的權柄,但誰都清楚,由襄王趙弘璟支持的劉介,他遲早會分去尚書李粱的權柄。
甚至于有人傳聞,襄王趙弘璟正在暗中發力,希望劉介坐上戶部右侍郎的位置。
而此番,劉介是以戶部的名義而來。
至于陳湯,則是雍王弘譽的幕僚之一——礙于桓王趙弘宣身邊有周昪在,雍王弘譽最得力的幕僚張啓功這回沒敢隻身趕赴北疆,可能是擔心周昪将他給生吞了。
與劉介不同的是,陳湯是以垂拱殿的名義而來。
一件事,兩個朝吏,不得不說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通過這件事不難看出,雍王弘譽與襄王弘璟也不再當年那樣和睦,自從原東宮太子趙弘禮失勢,确切地說應該是雍王弘譽被魏天子授予監國的殊榮後,襄王弘璟就慢慢疏遠了雍王弘璟,且與慶王弘信越走越近。
在這種情況下,劉介與陳湯的來意也就一目了然了——他二人皆是爲拉攏山陽軍、北一軍、南燕軍這個北疆軍方小團體而來。
那麽問題來了,趙弘潤、趙弘疆、趙弘宣、衛穆四人,究竟該先接見誰呢?或者說,該先接觸哪股勢力呢?
别以爲這是一件小事,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政治立場——陳湯與劉介同期而來,彼此不甘落後,這就意味着,雍王弘譽與襄王弘璟在這件事上的态度很堅決,甚至不惜彼此撕破臉皮。
在這種時候先接見某人而後接見另外一人,很大程度上将決定政治站隊。
正因爲這個原因,趙弘疆、趙弘宣匆匆找到了趙弘潤,似乎是希望趙弘潤給他們拿個主意。
幾乎在同時前來的,還有南燕軍大将軍衛穆。
豈料趙弘潤卻笑着說道:“都看着我做什麽?這件事與我又沒有關系,四王兄,小宣,你倆自己拿主意就是了。”
此時,南燕軍大将軍衛穆亦在旁笑着說道:“也不關衛某的事。”
聽了這話,桓王趙弘宣有些無語地看向衛穆,心說:淇縣邊市市尉一職的确沒你南燕軍的事,可邊市的紅利,你南燕軍是不是占兩分?似你這般推卸責任合适麽?
結果,燕王趙弘疆亦拍着桓王趙弘宣的肩膀,哈哈大笑地說道:“小宣,這件事就由你來拿主意吧。你放心,無論如何,爲兄都會堅定地站在你這邊!”
“……”趙弘宣愈發無語。
在旁,趙弘宣的幕僚周昪瞧了瞧趙弘潤、衛穆、趙弘疆三人,心下頓時明白過來,也就微笑着不插嘴,靜靜聽着趙弘宣的決定。
隻見趙弘宣在沉思了片刻後,語氣低沉地說道:“我本就不喜雍王,要是雍王此番派那個張啓功前來,我非得将此人亂棍打出去不可……”
聽了這話,周昪眉開眼笑,畢竟他深恨張啓功事後摘桃,搶了他的功勞還要緻他于死地。
對于趙弘宣,周昪也算是有所了解了:可能這位殿下的确不如其兄長肅王趙弘潤那樣聰穎出色,但爲人實誠,是那種無論喜惡都會清清楚楚擺在臉上的老實人。
因此,周昪并不認爲趙弘宣的話是有意收買他的心,而是後者的肺腑之言。
而此時,趙弘宣繼續說道:“……但目前雍王監國,若惹惱了他,恐連累四王兄與衛穆大将軍,因此,我認爲不如一齊接見,不分前後。”說到這裏,他撇了撇嘴,說道:“咱們這邊隻顧拿好處,雍王與襄王鬥死鬥活,讓他們自己去打,咱們不參合。”
聽聞此言,趙弘潤、趙弘疆、衛穆以及周昪皆露出了笑容。
别看這件事仿佛很容易解決,但對于趙弘宣來說,卻是一樁比較難抉擇的事,畢竟趙弘宣的性格比趙弘潤更倔,既然他厭惡雍王,就絕不會與雍王虛與委蛇。
因此在趙弘潤看來,這個弟弟是很有可能先接見劉介,而将雍王派來的人丢在一邊的。
但是眼下,趙弘宣理智地做出了正确的判斷,這就說明,這個愣頭小子成長了,做事不再全憑喜好。
『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反正别的事,還有周昪在。』
趙弘潤暗暗歎了口氣——他終于沒有任何理由再将這個弟弟栓在身邊,庇護于羽翼之下了。
随即,他笑着稱贊道:“北一軍軍主的判斷,很明智。”
可能是不理解兄長爲何突然用『北一軍軍主』來稱呼自己,趙弘宣奇怪地看了一眼兄長。
但在旁,燕王趙弘疆、大将軍衛穆,以及周昪,卻聽懂了這句突兀的稱呼中所包含的深意。
“弘潤,你要走了?回大梁還是?”
冷不丁地,燕王趙弘疆問道。
趙弘潤頗爲意外地看了一眼這位燕王趙弘疆,因爲他沒想到外表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四王兄,心思居然如此細膩。
“唔。”他點了點頭,如實說道:“這邊的事,我相信四王兄與小宣能處理好,況且還有衛穆大将軍在。……我暫時不回大梁,我準備去一趟『北屈』。”
“北屈?”燕王趙弘潤微微一愣,随即不解地問道:“韓國暫時不會出兵河西吧?”
“嗯。”趙弘潤點點頭,說道:“話雖如此,我想盡早做好準備。……一旦我大魏得到河西之地,『北屈』、『皮氏』、『汾陰』、『蒲闆』這四座臨近西河的城池,就變得尤爲重要。倘若到時候河西局勢不穩,這四座城池将是河西郡的堅實後盾。但是去年,這四座城池先被韓将靳黈攻打、随即遭到秦人的進攻,飽受戰火,因此我想去那邊看看情況。”
“原來如此。”燕王趙弘疆恍然大悟。
他點了點頭,拍拍趙弘潤的臂膀,正色說道:“這邊就給爲兄與小宣吧。……再給爲兄三到五年,我山陽軍必定會成爲我大魏北疆的堅實壁壘,到時候,我大魏北方的國門,就由我趙弘疆來把守!”
聽聞此言,趙弘潤深深看了一眼這位四王兄,重重點了點頭。
在旁,趙弘宣看到這一幕,隻感覺熱血沸騰——因爲他的兩位兄長,恪守了當年『皇子守國門』的那句誓言,一位兄長守着魏國南方的國門,一位兄長守着魏國北方的國門。
『那麽我呢?我該做什麽?』
趙弘宣暗自想道。
不過他明白,他暫時還無法像四王兄那樣慷慨激昂地說出那番話,因爲他北一軍的整頓之事至今還未徹底落實。
别看四皇兄的山陽軍僅三萬人,但正是這三萬人,在前後兩次北疆戰役中,死死守住了山陽縣,讓孟門關的韓兵無法出兵河東,否則,當時魏國的處境會更加艱難。
趙弘宣暗自打定主意,待淇縣邊市這邊的事情結束過後,他要立刻返回安邑,繼續整頓軍隊,剔除一部分弱兵,将北一軍打造成像兄長麾下肅王軍那樣的強軍。
到了那個時候,他才有資格像今日的四王兄那樣,慷慨激昂地說出『爲魏人守國門』這樣的豪言。
“哥,待我處理好這邊的事,我也會回安邑,到時候我來找你。”趙弘宣說道。
“好。”趙弘潤笑着點點頭。
在閑聊了幾句後,趙弘疆、趙弘宣、衛穆等人便相繼離開,而趙弘潤的宗衛們,也開始收拾東西。
平心而論,要不是爲了等朝廷的回覆,趙弘潤其實早就想前往河東郡西部了。隻不過當時朝廷還未給出回應,他不太放心而已。
而眼下,既然劉介與陳湯同時來到,哪怕不用旁聽,趙弘潤也能猜到結果。
當日,趙弘潤下達撤兵的命令,讓商水軍、鄢陵軍、遊馬軍相繼撤回商水郡,隻留下鄢陵軍,跟随他前往河東郡——至于駐守在天門關的數千商水軍,則暫時按兵不動。
因爲彼此打過招呼,因此當商水軍與鄢陵軍撤出淇關、淇縣等地時,山陽軍、北一軍、南燕軍則迅速接管駐防。
出乎意料的是,當晚,襄王弘璟的幕僚劉介前來拜見趙弘潤。
趙弘潤本不想與襄王過多接觸,但仔細想想,就這樣把劉介拒之門外,卻也不妥,因此,他便接見了劉介。
在見到劉介的時候,趙弘潤隐晦地說道:“劉大人是摸錯門了吧?劉大人要找的,不應該是四王兄或小宣麽?”
言下之意,他不想參合雍王與襄王的事。
沒想到,劉介微笑着說道:“肅王殿下誤會了,在下此番前來,并非爲襄王的公事,而是爲私事而來。”說到這裏,他低聲說道:“在下曾向襄王殿下獻『以銅換畜』之策,在下認爲,此策與肅王殿下欲用商水遊馬重騎擊垮韓國财政一事,或有異曲同工之妙?”
『……』
趙弘潤頗感意外地張了張嘴,随即露出幾許饒有興緻的神色。
“衛驕,奉茶!”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