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張島主有令,說是讓像他這樣的人可以脫離體力勞動,轉而去從事夜校教育。
夜校教育?!理工男郭守敬一頭霧水。
那個巡警隊長笑着解釋說,就是晚上給大家上課,能讓他們認識五百個字算合格,一千個字算優秀。
-------讓大家都識字,張島主倒是在做好事。
理工男郭守敬答應了下來------很快他發現巡警一共找到了二十幾個人,其中包括張弘範,他們要在晚上給二十幾個班的人上課。
那些來上課的人身份很雜,其中竟然還有高麗勞工!
而且,理工男郭守敬發現,晚上上課,那個張島主不僅提供寶貴的煤油汽燈和燈油,還給那些上課的人提供鉛筆和白紙!
這是一筆多麽大的支出啊------看來那個張島主是好事做到底了。
而張島主給他們的教材有一本是理工男郭守敬早都知道的《百家姓》另一個本則是他沒有見過的《三字經》,據說是張島主親自編寫的,聲稱這是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理工男郭守敬認真閱讀了它的内容,發現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人成長的重要性,若是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确,可以使人成爲有用之材。
從“爲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爲人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從“自羲農,至黃帝”到最後以“遼與金,皆稱帝。鞑靼起,異族興。滅金國,亡西夏。自稱元,傷大宋。流求島,有真義。聯漢族,驅鞑靼!”來結束,介紹了整個曆史的各朝各代。
這本啓蒙教材,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理工男郭守敬除了對漢族一詞頗有意見外,他不得不服那個張島主果真有些才華。
事實上張弘範也不服氣那個漢族一詞,這分明是在胡扯,天下哪裏有這個稱呼嘛,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遵從。
半年後經過考核,竟然是高麗勞工成績最好,優秀者竟然過了五成!
張島主聽聞了消息後開始很生氣,但是一調查才明白,那些高麗勞工百分之百都是年輕人,而那些俘虜,大多都要是中年人了。
這隻不過是生理原因,而非智力因素,後來,随着中年高麗勞工的湧入,他們的成績還趕不上原先那些俘虜呢。
七個月之内,大宋五萬民工建好了永昭陵。
七個月之内,流求島四萬勞力建成四道河城的初級形态。
這個期間,得到了流求島火器的高麗國果真反叛了鞑靼大元,他們囚禁了忽必烈的女兒,王後忽都魯潔麗米斯,斬殺了駐高麗的鞑靼将軍,并且吊死了前來要求增加貢賦的鞑靼使者。
同時他們組織起火繩槍隊屯兵鴨綠江邊,公開宣告反叛。
受了重創的大元這一次反應激烈。
先前,大頭目忽必烈聽到自己的大軍慘敗之後,面不改色,靜如止水。
就算來自伊爾汗國的聯軍匆忙回國,他也不在乎,拒絕派兵去追回來。
他哈哈大笑地說:“看來,非得我親自出征才行,原先我等都低估了那些海盜!”
這種變态反應,讓許多臣子都戰戰兢兢不敢回話。
但是,平章阿合馬不得不說話,他說:“人間無敵的大汗,現在我們的軍資不足以馬上征戰山東地區,最快也要等到秋賦之後------”
這是實情,他們現在建國了,不是流動匪幫,不可能采用就食于敵的辦法,需要軍資才行。
大頭目忽必烈再人間無敵,可是他的軍隊需要吃喝,需要錢鈔。
他隻能耐心等待------如果山東地區的海盜們能從那裏出來,或許大元還可以有一戰的實力,但是他們就是不出動,又在拼命修建防禦。
反而是鞑靼強盜集團的内部出現内亂了。
有些貴族爲了這一戰把家底都拿出來了,有些貴族則隻出了一部分軍資,當然,如果他們勝了,誰出的多誰受益多,但是,他們敗了,情況就複雜了。
鞑靼強盜集團本來就是有湊份子搶劫的傳統,也可以稱他們是聯合統一了各個部落,一直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還好說,大家都和和美美,偶爾有些挫折那不算什麽,但是接連遇到了慘敗,情況就不一樣了。
出軍資多的貴族讓出少的貴族給自己一些補償------這樣的要求誰也不會答應,雙方還動了刀子。
大都城從建城之後,出現了最大的一次鬥毆事件,雙方死傷都過了百。
大頭目忽必烈親自平定了混亂之後,他重重懲罰了先挑事的貴族,然後從自己的家産中,拿出了一部分分給了損失巨大的貴族,這樣才算平息下來。
大頭目忽必烈本來就不算在乎錢财,他的表面也不在乎此次慘敗,他知道越是這個時候,他越要穩住,否則這個集團就有可能崩盤!
------但是,他心裏極其憋屈,回到寝宮時,他接連手刃了三個宮女!
直到第三名宮女的鮮血噴到了他的臉上,他才冷靜了下來-------
大頭目忽必烈從沒有把大宋當回事情,他不相信宋狗們敢在這個時候挑釁他的鐵騎,他們最多是趁自己無法分身,占自己一些便宜。
但是,他的漢臣們可不這樣看。
大臣許衡則深深地擔憂------直到傳來了好消息,大宋官家駕崩了!
大臣許衡馬上和其它漢臣商議起來,提出了一個好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