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發對張國安島主說:“薄胎瓷咱們制造不出來,骨瓷那玩意兒很簡單啊……”
張國安島主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光想着和大宋比瓷藝了……忘了可以和他們比瓷器的種類了。”
王德發是單身,他的業餘時間有的是,曾經玩過一陣子瓷器。
他點點頭表示理解,不是玩過瓷器的人一時間不會想那麽多。
他輕松地說:“這一塊兒我來處理吧,非要把瓷器賣給大宋不可!”
王德發非常認同他的朋友極力向大宋出口奢侈品的計劃,要讓大商大戶們高消費,然後向小商小戶購買商品,這樣做了,雖然不得不讓大宋政府剪了羊毛,但是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掙有錢人的錢鈔,買老百姓的東西,這是發展經濟的正道。
在那邊的世界裏,骨瓷是西方惟一發明的瓷種。
前文講過,瓷器在西方具有極高價值,其出口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
其實就是普通瓷器也是值錢的,所以,王征和小二自信可以用碗和盤子換到水牛。
瓷器的利潤讓歐洲人眼紅啊,大約在十七世紀時,景德鎮的薄胎瓷傳入了歐洲,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明,按歐洲的說法則是,“它們竟然比紙還薄,比牛奶還白,比玻璃更透”!
這種瓷器在歐洲價值連城。一件瓷器甚至可以換回一支軍隊。
更爲神奇的是,這種瓷器甚至可以做成燈具,卻有着比玻璃燈更加奇幻的效果。
爲了得到“比玻璃更透”的效果,大約在1794年,英國發明家威廉華爾森在陶土中加入了動物骨粉。
骨粉在經過高溫後可以獲得氧化鈣,這是玻璃工藝中已經非常成熟的技法,然後爲了獲得薄胎瓷溫潤的奶白色,他又加入了一些礬土。
氧化鈣是玻璃制造中最重要的助熔劑之一,它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矽的軟化溫度,更容易形成玻璃類物質。
二氧化鋁則是常用的乳濁劑,它甚至可以讓玻璃呈現不太透明的乳白色。
就這樣,他們碰巧發明了一種新瓷種,但是現在這個發明歸王德發了。
王德發知道骨瓷的基本配方,一般是六份骨灰和四分瓷土,但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五十份骨灰二十五份瓷土和二十五份粘土,直至他穿越前,這一直是歐洲的标準配方。
骨瓷的骨粉一般用牛、羊、豬骨等以牛骨爲佳,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與透光度,且強度高于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
骨質含量越大,在制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所以成品就越貴。
骨瓷成品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一般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有适度的透光性和保溫性、色澤呈天然骨粉獨有的自然奶白色,而且還不沾油。
王德發讓去人去景德鎮挖來上好的瓷土,又買來礬土……這個時空裏大宋主要用它來當中藥。
在此期間,王德發利用鍋駝機制造了攪拌機,不久攪拌的效果好,還節省了人工。
同時,他把那面時空瓷窯中最大最科學的“鎮窯”拿了出來。
這種窯體形似雞蛋,前高後低,前寬後窄。
窯頂在窯頭處呈弧形,往後逐漸下降;窯底則由窯頭往後逐漸向上傾斜;窯尾設煙囪。
它的結構合理,窯溫較高,密封性好,空間也較大,通常一次可燒造10噸左右的瓷器。
王德發當年玩瓷器的時候,一些鄉鎮企業都還是這個樣子。
然後開始指導大宋瓷匠制胚。
從灌漿到模壓制胚,然後再到石膏模脫水,人家大宋瓷匠玩的也很熟,用不着他操心。
關鍵是骨瓷要燒結兩次。
第一次要高溫素燒,第二次要低溫上釉燒……由于溫控的原因,骨瓷成品率很低,如果完全由大宋工匠來試燒,還不知道要費多少時間。
王德發直接上馬了煤氣發生器,利用可控的煤氣來燒結它們!
在整個試燒過過程中,骨瓷容易出現的髒點、開裂、過燒、色髒、生燒、棕眼等常見毛病都一一出現了後,王德發在原料的配制上反複嘗試,最終找到了相對不錯的配比。
骨瓷的成功率由最開始的百分之十,很快就升到了百分之五十……其實這對工業化生産來說,是不可能容忍的數字,但是,這是骨瓷啊!
他們要賣給大宋的土豪們十倍的價錢!
土豪們一定喜歡這種重量輕,比大宋瓷器堅硬兩倍以上的骨瓷。
果然,他們拿出來骨瓷産品後,所謂的流求瓷器立刻在臨安城引起了轟動,有些人甚至認爲,這種流求瓷堪比五大官窯了……大商大戶們對它的關注,都超過了關注戰場上的好消息了!
王德發和張國安島主當然不會去關心到底賣了多少錢鈔,對他們來說,那真隻是數字了。
這一天晚上,他們兩個坐在院子裏,享受着初秋的涼爽。
安靜把兒子交給自己的女傭,親自下廚房給兩個男人做下酒菜。
她的這種行爲讓大宋廚娘心生不滿,前幾天還誇人家學會了殷地安菜系,今天就不信任人家了。
安靜好一陣煎炒炝炸之後,弄了八個菜,讓兩個男人在煤氣燈下慢慢喝酒,而自己則帶孩子去了。
安靜看到了王德發工作狂的樣子,也知道他爲什麽這樣,這世界上,也隻有張國安能夠安慰他了。
男人之間的友誼,女人也許不明白,但是安靜看到他們在聊天時露出的那淡然的笑意,卻讓她明白,他們的友情是牢不可破的。
其實安靜早就知道這一點,聰明的女人從不讓自己的男人在愛情和友誼上做出什麽選擇。
兩個男人在明亮的煤氣燈下喝着小酒。
他們确實是高興。
他們的流求衛隊在山東半島誘敵深入,一舉擊破了五萬大軍!
更爲關鍵的是,這一次俘虜的人中大多是民軍------(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