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因确實是現在“臨安居,大不易”,太學生們太苦了,讓太學生們吃不上飯可不行。
二個也是有用小利引誘青年才俊的意圖,看看吧,老夫給你們弄來了好處,畢業當官後,别忘了跟我混。
不管是哪種心理,反正是看你怎麽理解了。
但是,這些年輕氣盛的太學生們個個都是議政的好手,人人都有治國的各種理念……誰年輕時沒有這樣過?
所以想讓他們不準妄議朝政和妄議官員,太難了。
現在,正有兩個太學生蕭規和葉李帶着十幾個太學生上書,說賈似道專權,公然出賣國家利益,竟然能被鞑靼人要挾,把襄樊兩城的軍國重器石炮給撤下來,劈成碎片!
差點就直接罵賈似道是賣國賊……
一開始時,沒有人理他們,成年人都知道,那個石炮随時可以重新打造出來,現在沒有必要與鞑靼強盜集團發生事端。
但是這兩個年輕人又開始上竄下跳,還在街頭演講呢。
這時候,平章賈似道有些怕了。
大宋繼承了中國自周時就有的太學制,也就是後世的大學。
大緻始自宋神宗時,又正式設立武學和律學,這樣,就成了三學制。
但是在崇尚文治的前提下,武學和律學的地位顯然不能與太學比肩。
也是那個時候,太學生們開始糠秕時政,褒貶政要。
宋神宗都說過,太學生好雌黃人物,雖執政官亦畏其口。
大宋的老百姓都認爲,太學生們就是無官禦史台。
最著名的太學生運動領袖是陳東,他領導了伏阙上書的太學生運動,雖然是一場自發的運動,事先根本沒有嚴密的組織。
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是太學生由個别人的活動升格爲集體性的運動,這确是開了先例。
陳東原先隻是率士數百,伏阙上書,這算是有組織的。
可當時京城百姓群聚阙廷。不約而來者幾數萬人,仰天椎心,祈哀請命,莫不欲李綱之相,邦彥之罷。
而且其後乘時恃衆。毆擊内侍,蓋緣平居細民受虐之深,積怨之久,舉數萬之衆,不煩召而群聚帝阍,若出一家,曾無異意者,這個可真不是陳東一布衣寒士所能驅率,隻能算是集體無意識了。
當時群衆的激烈行爲失控,陳東止之雖甚力。但是衆怒嘩不聽!
這個局面是平章賈似道害怕的……而且他也怕影響和推翻了他的公田法。
還是在公元1213年,真德秀使金,得知蒙古攻金,半途而返,主張斷絕對金歲币。
當政的史彌遠自然猶豫不決。但是朝紳、三學力主真議甚多。
喬行簡時任淮南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提舉常平,他上書史彌遠,主張宜姑與币,使得拒鞑。
現在看來,這是多麽好的一個辦法,大宋出些錢鈔和物資。坐着看兩幫團夥打架!
但是太學生們開始信口雌黃起來了。
諸生黃自然、黃洪、周大同、徐士龍等,同伏麗正門,請斬行簡,以謝天下!
結果把一條妙計生生給攪了。但凡金能多挺一段時間,最好是現在還在對打,大宋豈不會更好?
錢鈔算個甚,都是自己印的……結果引來金就食與大宋,大宋也不得不上了鞑靼人的賊船……現在看來喬行簡的計謀是多麽好啊。
所以平章賈似道決定好好面對這個太學生們,不可置之不理。
于是。他把帶頭的兩個太學生叫到自己的書房,開了一個小小的溝通會。
平章賈似道開頭就提出自己厚遇太學生的行爲,因爲這些都是事實,兩個年輕的太學生也認可。
但是,年輕的太學生蕭規說:“足下作相,度己不可以力勝太學生議政,遂才以術籠絡。毎每重己恩數,豐其饋給,增撥學田,種種加厚……足下會以爲諸生啖其利而畏其威,噤口不敢發一語乎?”
年輕的太學生葉李說:“足下要君去國之時,有谄媚者上書贊美,極意挽留,今日曰‘師相’,明日曰‘元老’,今日曰‘周公’,明日曰‘魏公’……真以爲無一人敢少指其非耶?”
平章賈似道當時隻能苦笑,一一與他們講明了撤下石炮的原因,還談了談大宋的經濟形勢。
但是兩個年輕的太學生瞪着亮晶晶的眼睛說:“無他,隻是足下過于畏懼鞑靼人罷了!何以怕到這個地步!!”
最後,這個事情由大宋官家出面解決了,他毫不客氣命令京尹洪起畏搜集他們的各種罪狀,把他們都處以黥刑并發配,大宋不缺你們幾個人才!
大宋現在真不缺人才。
宋初僅設國子監,學生名額甚少,且隻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
在1142年,在臨安府重建太學,到現在學生達一千七百多人。
這時太學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制,太學生從八品以下官員子弟和平民的優秀子弟中招收。
這些學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用來考核學生成績和學生升等,也稱“三舍法”,
規定新生入外舍習讀,經公試、私試合格,參考平日行藝,升補内舍。
内舍生兩年考試一次,期間各習一經,随所屬學官講授。
考試成績和當年公、私試分數校定皆達優等,爲上等上舍生,即釋褐授官;一優一平爲中等上舍生,準予免禮部試;兩平或一優一否爲下等上舍生,準予免解試。上舍生不再參加公試。
私試每月一次,由學官出題自考學生;公試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學生分齋學習,每齋三十人,屋五間、爐亭一間爲全齋閱覽和會議處,設齋長、齋谕各一人,負責督促和檢查學生的行藝。
這時的學官與唐代略同,然無助教、直講,又增學正、學錄、監書庫、監廚官等。
職員稱學職或職事人,有前廊學錄、學谕、直學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内舍生擔任,每月有俸錢。
工人則稱齋仆、貼齋等,亦領“月給錢”。
外舍生入學,須納“齋用錢”,方能在官廚就餐;貧者減半納;内舍生和各齋長、齋谕免納。
平章賈似道當時就決定運用經濟的辦法來對付太學生,規定凡是有議論朝政的太學生,一律要加納齋用錢,不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