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果然還是病了,那天夜裏從宗正寺回來之後便整整發燒燒了三天,期間人事不醒。後來李二請了道士秦英,連帶着袁天罡、李淳風這些人,一群人圍着‘蘭若寺’好一頓做法,總算是把李承乾給弄醒了。
當然, 這也有巧合的成份在裏面,三天時間就算是秦英他們不來,李承乾也到了應該蘇醒的時候。
隻不過醒是醒了,不過醒了之後的李承乾依舊是抱着腦袋哼哼唧唧的在床上打滾,看着讓人揪心不已,感覺還不如讓他接着睡的好。
七天,整整七天時間, 從那一晚提審李元昌一直到七天之後, 李承乾才算是告别了這段痛苦的生病經曆, 生龍活虎的開始了‘新生活’。
不過在開始‘新生活’之前,李承乾把老崔叫進了東宮,罰他寫了整整一千遍‘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這該死的家夥,如果早說陽人和陰人接觸多了有這種後遺症,鬼才去審那個什麽李元昌。
不過說來也怪,人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可李承乾這病來的快去的也快,第七天的時候幾乎是不藥而愈,一覺醒來就生龍活虎的到處跑,和沒有生過病一樣。
老李很奇怪爲什麽會有這樣的情況,但是不管問秦英還是孫思邈,這兩人都沒有辦法解釋,最後隻能歎了口氣, 感歎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 然後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 把李承乾抛到腦後, 不再管他。
而李承乾則是在躺了七天之後變的更加忙碌,每天不光要琢磨吐蕃一群人的事情,還要應付那些個世家接連不斷的來訪。
終于,在十一月底的一天,李承乾受不了這種無休止的折磨,把五姓七望、各大世家招集到了一起,在五仙居辦了一場晚宴。
“諸位,靜一下,本宮在這裏有幾句話想說。”酒過三旬,菜過五味,李承乾輕咳一聲打開了話匣子。
“殿下請講,吾等洗耳恭聽!”早就等着李承乾發話的衆人紛紛放下手裏的筷子或酒杯,聊天的也閉上了自己的嘴,靜靜的看着李承乾。
“今天召集大家來呢,其實本宮是想和你們大家夥兒通個氣,作一個統籌安排,畢竟開發河套地區和西域是一個大項目,對吧?”李承乾的開篇顯得有些俗,不過這并不重要。
來的這些人想聽的也不是什麽絕世名篇,他們關心的重點是将來的發展,和大唐的政策。
畢竟一家一場封地現在算是搞到手了,可是搞到手之後的問題也來了,這麽大一塊地能幹什麽?
收稅?這是國家的事情,和他們毛的關系都沒有;經商?自己賣自己麽?封地裏産出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可以長途運輸的,而且有很多東西的技術都掌握在李承乾的手裏,可不是他們能打主意的。
不能收稅,不能經商,難道就靠着地裏長的那點東西過活麽?這不現實。世家又不是什麽九世善人,手裏有地自然是想要搞出更多的利益來,若是沒有錢,這地他們甯可不要。
所以他們需要求助‘大唐第一聰明人李承乾’,希望通過他的指點找到發财的路子,因爲開發河套地區與西域畢竟是李承乾提出來的,若說他沒有想法怎麽也說不過去。
“我提出三點意見:第一,加強與官府的合作,你們的治下大部分都是突厥人,在開始的幾年治安上需要加強,至于今後會怎麽樣今後再說。”
“第二,你們之間要加強合作要多溝通,每個地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戰馬值錢就都去養馬,羊毛值錢就都去養羊。”
“第三,我建議你們共同出資建設幾個大的工坊,本宮會公開一些技術給你們,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置于其他,我想你們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以後有什麽想不通的,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像本宮遞交,三天之内本宮會給你們答複!”
李承乾一番話,最值得衆人關心的就是第三條,聽他說起可以公開一些技術之後,所有人眼中都冒出金子一般的光芒。
“殿下,可以與異族交易麽?”一個中年人突然開口問道。
李承乾點點頭:“可以,不過你們需要上報交易清單,把交易物品的名稱、數量、價格全都寫清楚,上報到官府。當然,朝庭會制定一份可以交易的物資清單,什麽可以與異族交易,什麽不可以與異族交易,都會在上面作好說明。”
“那如果我們生産的東西賣不出去呢?”聲音是從一個角落裏傳出來的,因爲人太多,李承乾也沒有看到是誰。
不過他依舊笑着說道:“賣不出去官府會給你們提供一定的咨詢服務,我想隻要你們生産的東西質量過關,而且沒有違禁的話,賣出去應該不成問題。不過若是你們非要生産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我也沒有辦法!”
大唐現在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可以說隻要有東西生産出來就一定能賣出去,甚至就連屎都可以當成肥料來賣,隻不過礙于面子,沒人去賣這東西罷了。
“殿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防禦力量麽?”另一個被衆人所關心的問題被提了出來。
“不能,你們隻能與官府合作。”這一次李承乾沒有再點頭,而是直接拒絕了這個要求。地方武裝的例子絕不能開,開了便收不住,李承乾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而且現在不管是老李還是小李,都已經把河套地區的那些突厥人當成了半個大唐人來看待,很想讓他們融入大唐社會。
如果讓這些包了地的世家擁有武裝力量,那麽在理念上有沖突的時候,世家很可能采用武力震懾,這樣一來對突厥人融入大唐社會是極度不利的。
而世家如果沒有武裝力量,那麽在沖突發生之前,他們便會對自己将要執行的計劃進行評測,力求盡量不要暴發沖度,這樣會使他們對待突厥人的态度發生很大轉變,有利于緩和突厥與大唐之間的矛盾沖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