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培不願意參與派系鬥争,比起對面江北軍的軍令如一,自己這邊先内鬥起來,這仗不打也罷,于是毅然決然地辭職離開。
天亮時分,江北軍派人遞話,爲了避免桐城百姓傷亡,江北軍放開城南,任由百姓離開桐城,李幹玉與王天培趁機從城南離開。
“圍三缺一,這仗難打了。”王天培感慨道,“怕是我軍不日即将戰敗啊。”
李幹玉道:“值之兄,你有何打算?”
“回貴州。”王天培淡淡地道,“不瞞壽如老弟,貴州和平光複,督軍乃川人楊荩誠,但我黔省樞密長張百麟認爲貴州軍事少不得貴州人參與,便寫信給我讓我回去參與指揮黔軍。我先前考慮到皖省革命危機,百年百般拒絕,可如今……唉……壽如老弟,聽我一句話,不如你與我一同去貴州,繼續革命反清,繼續戰鬥,如何?”
李幹玉搖頭道:“我乃皖省人,定要爲皖省革命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值之兄,我還要返回安慶輔佐孫都督,我相信,革命一定會勝利,滿清一定會被推翻。”
王天培見他态度堅決,隻能送上祝福,随後自己一個人乘船沿江而下來到上嗨,後乘船去了廣州再輾轉回到貴州。而在乘船過程之中,王天培這才發現,中國的南北海運幾乎被王永安的公司壟斷了,許多航運公司被收購兼并,王永安還壟斷了金融,這仗沒法打了……
然而讓王天培沒有想到的是,回到貴州之後,他便被委以重任。
王天培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明白爲什麽他們對自己如此重視,自己這麽多年來一直在北方,與貴州老家沒有什麽聯系,除了一個貴州人的身份以外,沒有有什麽能夠拿得出手的功勞吧,甚至他與貴州督軍楊荩誠根本不認識。
張百麟告訴他,江北護軍使王永安對天下:“得江北易,得王天培難,甯舍十萬軍,惜得王值之。”能夠讓名震天下的王永安發出如此求賢若渴的感慨,可見王天培的重要,楊荩誠若是不重用王天培,恐怕整個貴州省士紳都不會服他。
桐城,皖軍龜縮與桐城内。
天明時分,疲戰一夜的江北軍的攻勢終于暫緩,面對城牆高大的桐城縣城,爲了避免傷亡,王永安下令全軍休息。在馮衡的建議下,江北軍決定采取圍三缺一的計策,揚言允許通城百姓從城南方向逃走,江北軍不殺百姓,于是桐城百姓紛紛扶老攜幼向城南跑去,逃出桐城縣。
起初王慶雲并未在意,他也心疼百姓,不過兩個時不到負責受南城門的新任皖省革命軍第三旅旅長王瑞前來報告,因爲南門大開,不少皖軍士兵脫了軍裝喬裝百姓逃跑了,被他抓到了幾十個逃兵,但是各部隊均陸續有逃兵出現,已經屢禁不止難以遏制。
王慶雲大怒,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即下令關閉城門禁止百姓出城,并嚴令查處軍隊中的逃兵現象,将逃兵關押在地牢之中等待處決。随後的各部上報,各部隊依舊有士兵逃走,王慶雲不得不拉出來幾個逃兵槍決,這才鎮定了軍心。
然而王慶雲下令嚴禁桐城百姓離城,卻讓皖省革命軍一下子成了衆矢之的,百姓們大罵皖軍無恥,打仗打不過江北軍也就罷了,卻欺負起了老百姓。他們大罵王慶雲不要臉,面對敵人隻能逃走,不能打仗雲雲。
王慶雲也非常郁悶,隻能指望着安慶的援軍抵達。
與此同時,王永安在接到損失之後也黯然傷神,一夜之間八百多夥子陣亡,看着兄弟們的屍體擺在地上,蓋着白布,王永安與衆軍官一起脫帽緻敬。到底這是一場國戰,到底這是一場對内的戰争,如果能不死人盡量不死人吧。
“唉……”王永安長歎一口氣,對馮衡道:“派人進城聯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收買了當地人,強攻桐城損失太大,不如用銀子瓦解對手。”
馮衡一愣神,問:“用銀子瓦解對手?”
王永安道:“我以爲一戰而下桐城,卻沒想到皖軍雖然武器簡陋軍心不齊,但戰鬥力猶在,當初淮軍之所以能夠在甲午戰争中獨擋日軍,恰明皖人戰鬥力不低啊。日後我江北軍想要發展,必須多吸納皖人入軍隊。”
王永安在軍中選擇了一個叫做彭運哲的充當自己的秘密使者,混入進了桐城中收買地方将領,并給了他十萬兩銀子的權限。
彭運哲是皖南蕪湖人,屬于軍中文職軍官,并不擅長軍事作戰,但是對于人際交往迫于心得,在江北軍中擔任聯絡官。這一次王永安給他的任務是一個考驗,如果彭運哲能夠出色完成,日後必定能夠飛黃騰達。彭運哲暗暗發誓,一定要把握機會,扭轉自己的命運,他喬裝爲皖軍敗兵混入城内。
由于王慶雲關閉城門嚴禁城内百姓外出,已然成了桐城公敵。雖然王慶雲的皖軍也是皖省同鄉,可是這同鄉對自己人也太狠了。人家江北軍尚且知道戰前放走百姓,你們皖軍倒好,不單單固守城池,還不允許百姓離開,簡直不是人。
所以彭運哲進入桐城與本地士紳暗中一聯系,立即得到了桐城士紳們的支持,當地士紳們表示,他們完全沒有反清的意思,如果王将軍攻打桐城,他們願意配合江北軍,權力消滅革命軍。對他們來,甭管是清王朝,還是革命黨,隻要對他們不好,一概反對。有了百姓士紳做内應恐怕還不夠,彭運哲考慮到城内尚有近兩萬皖軍,而皖軍内部也分爲許多派系,便考慮如何分化他們,并注意打聽了一下各軍官的喜好。(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