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廚子準備還要一段時間,衆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高談闊論,好不熱鬧。
“賢侄,老夫有句話要說”王郡丞輕撫着胡須有點踟蹰。
“你也是老人了,有啥你就說,我還能把你怎樣?“張泉對這個一輩子爲上黨默默無聞辛勤勞作的老人很是尊敬。
“那老夫,就倚老賣老了”王郡丞有點小小的激動,這小子還是有心的,不枉咋勞心費力的努力。
“你老盡管說”張泉笑呵呵的說着。
“我觀賢侄是志向遠大之人,而老夫已年老體衰,怕是不能追随賢侄的步伐了,請準許我回家頤養天年”,王郡丞是看着大漢起起落落長大的,最早是黨锢之亂,後又是十常侍專權,接着黃巾之亂,到現在的董卓之亂,四百年的大漢已經被糟蹋的支離破碎了,大亂之世将至。從張泉這幾個月的動作來看,張泉志向高遠,不會局限于這小小的上黨,他的天空必定是大漢這座輝煌的舞台。俗話說,亂世多英雄,僅僅幾個月張泉身邊就集中了史進、羅通這樣的勇猛之将,李定國這樣的統兵之才,解缙這樣的治世之才,這些人才不當當是在上黨就是在大漢全境也是人中龍鳳,現在都聚在張泉的身邊,這說明了什麽,不言而喻,紫微星冉冉升起,大勢所趨。
張泉吃驚,坐在下手的武将們吃驚,而更吃驚的還是解缙。
“難道我哪裏做的不周到麽,你老爲什麽要這樣對我”,張泉有點措手不及,王郡丞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爲張泉自己以及招募到的人才都是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年歲最大的李定國也不到三十,需要王郡丞來坐這上黨郡的定海神針。另一方面,張泉缺少政治型的人才,王郡丞能力不是很出衆,但勝在經驗豐富老道,且知根知底,處理政務也是得心應手,總之張泉實在不想王郡丞就這樣離去。
“呵呵,賢侄,多慮了,老夫待着隻會拖累大家“王郡丞仍堅持的說道。這天下終究是年輕人的天下,急流勇退謂之知機。
“我真是舍不得你老啊”張泉語氣陳懇,由衷的不想讓王郡丞走。
“本來我也想着,在過段時間再走也不遲,不過現在有大紳(解缙字大紳)這樣的能人輔佐賢侄,老夫也就心滿意足,走而無恨了”王郡丞欣賞的看着坐在身旁的解缙說道。
“你老就不能再思量思量,解缙雖有才,但太年輕還的需要你來掌舵”,張泉心情急切,說的話也有點語無倫次,豈不知自己剛剛弱冠就已經掌控一郡了。
“這個賢侄你就放心就是了,大紳缺的就是經驗,隻要放手讓他去做,保證超過老夫百倍不止,再說我這裏也給大紳找了一個幫手,隻要賢侄不嫌棄,别讓老夫落個不好的名聲就行“王郡丞笑呵呵的說着。
“既然是你老舉薦,定時人傑,何不帶過來瞧瞧”,木已沉舟,王郡丞執意要走,張泉也很是無奈。
“去把梁道叫過來”王郡丞吩咐身邊的親随說道。
對于王郡丞舉薦的人,張泉也沒啥期待的,并州人才稀少,有才的都出仕了,像張遼、高順、徐晃、關羽等,再就是年歲尚小的或者還在娘胎的如,郝昭、郭淮、王淩等,上黨目前好像也沒可用之才,見見這人,不過是給老人家一個人情面子。
不一會,門外就進來一個器宇軒昂,頭戴帻巾,士子打扮的年輕人。
“梁道來見過張太守”王郡丞忙招手指着張泉,招呼年輕人。
“庶民賈逵見過張太守”賈逵不卑不亢,神色更是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紋,全然沒有見了大官緊張的樣子。
賈逵,聽着怎麽有點熟悉,看此人器宇軒昂的一表人才,難道真碰到大才了?張泉内心想到,暗暗的給系統下命令“系統給我查下這人的能力”,在我系統面前,是人是鬼都無所遁形。
“叮咚,賈逵:統率81、武力66、智力89、政治90.
賈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東襄陵人(今山西臨汾東南)。他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幹的人物,終其一生爲曹魏的統一事業作出貢獻。擔任豫州刺史期間,曾建起了一條二百餘裏的運河,稱爲“賈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戰中,率軍救出曹休。去世後谥曰肅侯。
呵呵,沒想到,還撿了個寶,既能統兵又能治政,是不可多得的全面之才,政治能力居然也達到了90,可堪大用。賈逵,賈梁道,其子賈充悖逆弑君,其孫女賈南風,曆史上鼎鼎有名的醜女人,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之一,了不得的一家人。
張泉也沒了初次見到三國牛人時的驚喜樣子,簡單的詢問了幾個問題,賈逵對答如流,廳堂衆人交手稱贊,解缙也是頻頻點頭。
“王郡丞,說你才學了得,見識非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帳下能有你這樣優秀的人才,我心甚慰,
”,張泉大聲稱贊道,一是給王郡丞一個大大的臉面,也是張泉爲能招募到如此出色的人才而叫好。
“謝太守誇獎”賈逵施禮道。面上波瀾不驚,心中起着驚濤駭浪。
“你先給解主簿做幫手,等合适的時候再另行重任如何”張泉問道。
“屬下拜見主公”賈逵再次施禮道。臉上露出感激的神色,俗話說成家立業,自己成家已好些年,但仍碌碌無爲,自認爲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到處碰壁,借着走親訪友的機會,到王郡丞這兒來碰碰機會,沒想到王郡丞還挺是欣賞自己,要介紹給太守,太守不但親自接見了自己,還很是看重,難道我賈逵的春天來了麽?
“來,坐坐”吩咐下人加了一張桌椅邀請賈逵就坐。
雖排在末尾,可也是賈逵人生中最在意的時刻。
一會兒,酒菜就準備好了,滿桌佳肴,垂涎欲饞,武将就不客氣了,吃得滿嘴流油,文士們則按步舊章,吃相斯文。太守府的大宴比起很多上黨的官員們來說,不是很豐盛,但仍吃的美味,不在菜肴,而在心上,太守府大宴可不是輕易就舉行的。
觥籌交錯,滿面紅光,中國人的酒文化,早早地就展現在漢末的生活中,張泉剛給王郡丞敬了一杯,後面的人就絡繹不絕的來給張泉敬酒,應接不暇,張泉雖然海量,可也禁不起衆人的連番轟炸,特别是史進的起哄下,很快張泉就爬到在案機上,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