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劉瑑。
劉瑑聞言也顧不得其他,一臉緊張地問道:“你方才說誰要動手?!”
李浈搖了搖頭,而後說道:“不知道,小弟隻是覺得我們不應該就這麽順利地到了骊山!”
李浈将生死說得雲淡風輕,似乎這是旁人的生死。
“此處方圓幾裏之内都已被禁軍包圍,誰有這麽大膽子?”
很顯然劉瑑這句話是用來安慰李浈的,但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反倒是變得異常緊張不安。
還不待李浈說話,劉瑑緊接着又道:“要不要我去通知陛下!?”
李浈依舊搖了搖頭,笑道:“告訴陛下這一切都隻是我的胡亂猜測?子全兄覺得陛下會信?”
“可是,小心些總是沒錯的!”
“你......是不是露了什麽馬腳?”
此時一直不吭聲的劉括突然問道。
劉瑑警覺地看了看劉括,“這位是......”
“劉括,刑部主簿,白相的外甥!”李浈笑着介紹道,緊接着又補充道:“自己人!”
“見過劉舍人,上次在舅父府上見過的!”劉括叉手行禮,緩緩說道。
劉瑑這才想起上次與鄭從谠去白相府中時,似乎确實見過一面,這才叉手回禮,而後卻緊接着問李浈:“你真的露了馬腳?”
李浈想了想道:“算是吧!”
“誰?”劉瑑與劉括竟異口同聲地問道。
李浈正欲答話,便陡然面色一變,厲喝一聲:“躲開!”
劉瑑本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劉括,單從這身材也看得出,絕不可能是什麽深藏不露的貨色,不過二人雖不明所以,但卻也本能地向下一蹲。
李浈話音方落,隻見數十支羽箭分自兩側直射而來,緊接着接連幾聲悶響,而後鮮血迸射,數名文官已是再無生機。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使得六乘“導駕”瞬間亂作一團,即便“清遊隊”以及兩百名騎兵護衛也一時間方寸大亂不知如何是好。
而與之截然相反的則是官道兩側的禁軍,幾乎就在羽箭襲來的同時,便已迅速聚攏一處,将六乘導駕馬車團團圍在中央,長戟挺立,警惕的目光掃視着周遭的一切。
直到禁軍結陣完畢之後,清遊隊步卒方才稍稍穩住陣腳,而那兩百騎兵則各自向兩側奔突而進,試圖找出刺客所在方位。
因“導駕”與其後的“引駕”之間尚有“指南車”、“記裏鼓車”等一幹車隊,二者之間更是相隔甚遠,以至于“引駕”的衛隊之隐隐看得前方亂作一團卻根本不知發生何事。
衆衛隊步卒隻是本能地停住腳步,而後原地等待斥候回報。
隻轉瞬之間,車駕之上便隻剩了李浈一人,望着面前倒下的幾具屍身,李浈的臉上卻挂着淺淺的笑,腰挺得更直了些,頭也擡得更高了些。
但也就在此時,第二輪箭雨又至,但這一次的目标卻似乎并不是李浈,而是四周的禁軍以及清遊隊步卒。
待箭雨落下時,原本剛剛結成的陣型似乎變得有些淩亂,即便訓練有素的禁軍,也經不住清遊隊步卒倉皇無措的胡亂沖撞。
此時兩百騎兵已各自向兩側散開搜尋刺客,短時間勢必無法回防,而其他禁軍則緊縮防線,并向天子玉辂靠攏,但因車隊着實過于龐大,以至于大部分禁軍都還在向後靠攏的途中。
如此一來便造成導駕與其後的引駕乃至整個車隊完全脫離開來,畢竟縱觀古今,還從沒有人膽敢行刺天子玉辂,以至于除禁軍之外,其他從諸衛抽調來的護衛都有些措手不及。
南衙諸衛、北衙禁軍,除了左右神策軍之外,其餘各軍早已淪爲皇室儀仗,此時遭遇突變,哪裏還有半點往日的雄姿,與周圍冷靜果敢的神策軍相比起來,高低立判。
清遊隊的胡亂沖撞、官員的奔逃呼喊、受驚狂奔的馬匹,無一不再使得本已淩亂的場面變得愈發不可控制,甚至最後即便是神策軍也有些厭煩,直接抽刀向幾名撞上來的清遊隊步卒和官員的脖子上砍去。
即便如此,對于這些從未見過鮮血和死亡的人來說,逃,才自己是唯一的生路。
導駕車隊的脫節,使得李浈徹底被孤立開來,而周圍的神策軍絕不會爲了李浈這樣的六品小官而舍身相救,畢竟他們的職責是保護王駕。
李浈的雙手伸入袖中,因爲袖中有一把刀,一把通體漆黑的刀,它有一個并不怎麽好聽的名字。
障目。
每每手中握着它時,李浈的心中似乎便多了一絲安全感,更多了一些信心,盡管這樣的安全感和信心在眼下看來并沒有多大的用處。
箭雨散落,似乎憑空出現,因爲李浈根本看不清它們來自何方。
“你......爲什麽不逃?”
聲音在李浈的身後,但李浈前一秒還剛剛确定自己身後無人。
如鬼魅一般的人。
李浈回身望去,很老套的刺客裝扮,從頭黑到腳的那種。
“逃有用麽?”李浈反問,不見絲毫驚慌。
聞言之後,黑衣人對于李浈的淡定也有些詫異,短暫的沉默之後不由笑道:“看來我真的小看了你!”
“能否讓我死得明白些?”李浈笑問。
黑衣人卻是搖了搖頭,道:“有人告訴我,你說的一切都不能信!”
“能說出這句話的,除了嚴恒,我想不出第二個人了!”李浈輕歎道。
顯然黑衣人對于李浈的回答有些意外,但随即又笑道:“呵呵,你的确很聰明,隻是聰明人往往會死得很慘!”
幾乎就在同時,黑衣人已是一躍而起舉劍刺來,李浈忙向後連退幾步,他看到黑衣的微微彎起的眼眉,看到那目光中夾雜着的不屑。
周遭的神策軍靜靜地望着這一幕,沒有一人上前,因爲他們不會去救一個死人,更不會去救一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芝麻小官。
因爲他們在等待着一個機會,當那把劍刺入李浈身體還未抽拔的那一刻,便是群起而計之時。
甚至站在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希望那把劍刺入那具身體,最理想的狀态是貫穿而入,因爲他們知道隻有如此,才能稍稍拖延住此刻的動作。
刺客看到的是李浈有些慌亂的神色,卻始終不曾注意到李浈的始終藏于袍袖中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