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顧氏最近風光無限,出了顧衍立下顯赫戰功的悍将,又有姜氏被封爲甯國夫人,她是朝廷唯一的國夫人,地位遠在一品命婦之上。
再加上顧明暖被封嘉甯郡主。
整個帝都再沒哪戶人家比顧家更風光。
顧征也從排名靠後的閣老一躍成爲次輔,官居文華閣大學士,已經有不少人看好顧征會在五年内成爲首輔了。
當然前提是南陽顧氏不會被蕭家打落下去。
不過顧家明顯不需要太擔心,蕭陽和嘉甯郡主即将定親的消息傳遍帝都。
聯想到以前蕭家和顧家爲殷茹鬧到絕交的地步,再聽蕭陽鍾情顧明暖的消息,百姓或是王公大臣齊齊感歎世事無常。
楚帝盡全力籠絡南陽顧氏,指望顧家不被蕭家拽走,而蕭陽因顧明暖頻頻給顧家好處。
夾在楚帝和蕭家之間的南陽顧氏越活越滋潤,而大多數朝臣得提前站隊,是忠于楚帝,還是依附蕭家。
顧誠根本不擔心朝臣會在他科舉時給他下絆子,因爲無論朝臣靠向誰,此時都不會輕易得罪顧氏子弟。
顧明昕望着顧誠略帶幾分羞愧的臉龐,“爹,您真讓我失望!”
說完她轉身極快的離去,顧誠想追又不知追上女兒該說什麽,可不追……他覺得心中有愧,緩緩低垂下腦袋,再一次喃喃問道:“我又做錯了?”
他總不能看着殷茹死啊,隻是送了幾味藥材,沒想過見殷茹,也沒想再因殷茹的一句抱怨就去傷害族人。
炙熱的陽光被一片片陰雲掩蓋,不消片刻,淅淅瀝瀝下起雨來。
侍奉再側的小厮爲呆滞的誠二爺撐起雨傘,“二爺,您先回屋吧。”
“我記得……記得昕姐兒喜歡和田玉。”顧誠喃喃的說道:“庫房有和田玉的料子,我親自雕個印章送給她。”
女兒是不是就不會那麽悲傷又失望的看着他?
被顧衍一頓‘折磨’,顧誠對思念殷茹的心思淡了不少。
他不是默許母親爲自己續弦了嗎?
多年的習慣,讓顧誠尚且無法完全忽視殷茹,在她有難處時,總想幫她一把。
顧誠轉去庫房,捧着賬冊的管家翻遍庫房好不容易在落滿灰塵的架子上找到一盒的和田玉,小心翼翼抹去灰塵,遞給顧誠,“您看是不是這幾塊?”
打開盒子看了一眼,顧誠點點頭,撐着拐杖回到書房,坐在臨窗的羅漢床上,聽着外面淅淅瀝瀝的落雨聲,手中握着刻刀,穩穩的雕刻印章……李氏聽管事說二爺雕刻印章,連忙趕過來,趴在門口看了許久,慢慢的李氏唇邊露出欣慰的笑容,扶着身邊的婢女悄悄的離開。
“是刻給昕姐兒的,好事,好啊。”
自從殷茹離開後,顧誠便發誓不再雕印章了。
他不僅雕刻了印章,還是雕刻擺件的高手,如今他肯再拿刻刀,證明他淡忘了殷茹。
李氏打起精神,對着鏡子好好梳妝了一番,換了一件鮮亮的衣衫,左看看,又看看,“聽說姜氏要去北地了?”
态度很随意,難掩話語中的在意。
“過兩日就啓程,顧宅那邊忙着給姜太夫人收拾行囊。”婢女看了看李氏,“聽說顧次輔原本不大同意她去北地的,後來被長房老太爺教訓了一頓。”
“我那位好嫂子有哪件事辦不成的?還用老太爺出面?”
李氏選了一個寶藍色抹額,中間鑲嵌的寶石閃閃發亮,複雜的歎息:“她這一走,不知何時再回京城了,怕是這輩子都見不到她……哼,顧衍到底是侄子,又一向粗枝大葉的,她就這麽急沖沖跑去,也不怕将來顧衍娶了媳婦忘了孝順她。”
婢女手上不停的忙碌,爲李氏帶好抹額,贊道:“您今日真是精神。”
“準備轎子,我去送送她,一個鍋吃飯好些年,還能剩下點情分。”
李氏閃過一絲尴尬,吩咐道:“把我昨日找出來那些沒有用,看不上的物什包起來,充做我送她的臨别禮物。”
婢女們低頭忍笑,昨日老太太翻箱倒櫃的忙活了大半夜,選出了沒用的‘好東西’,原來是打算送給姜太夫人啊。
顧家奴仆都曉得兩房不對付,李氏碰到姜太夫人便會冷嘲熱諷,恨不得捅姜太夫人兩刀出氣。
顧宅,玉桃閣,姜氏對李氏的到來沒有顯得太過意外,兩人分賓主落座,姜氏淡淡睨了一眼坐上的禮盒,笑道:“讓弟妹破費了。”
李氏抿了抿嘴角,“談不上破費,一點點小玩應,你是知道的我兒子富可敵國,又是孝順的孩子,我手指縫露出點就夠尋常人家吃喝不盡了。”
“拔根汗毛都有我的腰粗?”
姜氏接下李氏下一句,玩味看過去,李氏神色讪讪的,“弟妹今日來不單單是爲我送行吧。”
李氏張了張嘴,徹底卸去敵意,平和的說道:“不少人都盼着你有個好歹。”
“衍兒已經派人過來保護我了。”姜氏笑容刺痛了李氏的眼睛,又是這樣,每次她想炫耀總能被姜氏不動聲色的還回去。
有顧衍了不起?!
又不是姜氏親生的。
不過這次姜氏‘不經意’的炫耀卻沒讓李氏心口疼,看了看四周,她們妯娌談話,奴仆都退到門外,輕聲問道:“他真是你侄子?”
姜氏轉動佛珠的手頓了頓,神色微凝片刻,一抹淺笑再次浮現在她的嘴角。
李氏看呆了,自從顧四郎離開後,她從未見姜氏笑得如此愉悅,眼角眉梢流淌着幸福舒心,即便姜氏唯一的女兒出嫁時都沒見她這麽笑過。
“一路珍重,到了北地記得給我來封書信報平安。”
“弟妹還記得我曾在燕京城頭說過的話嗎?”
李氏當然記得,當日姜氏指着下面攻城的叛軍,說,我若身死,天下皆知。
這一刻李氏徹底放下同姜氏較量的心思,當年公公選擇選中姜氏,并在故去前越過四個兒子将顧家底牌交給姜氏,是多麽正确的選擇啊。
姜氏就算保不了顧氏繁榮,卻也不會讓南陽顧氏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