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後就被線列步兵排槍打得損失慘重!
阿利瓦多尼迅速意識到了雙方‘硬件’上的差距,本想來了中間開花将包圍的大漢帝國軍隊擊敗的他,立刻改變了目标!
蘇族主力的正面沖鋒被排隊槍斃和火炮輕易粉碎,但阿利瓦多尼利用蘇族騎兵的血勇和蘇族步兵的犧牲,四散向着美洲野戰軍的包圍圈突擊,王起明的中路大軍,輕而易舉的擊碎了蘇族的核心,但其他方向的戰鬥反倒是變得更加激烈!
蘇族的戰士并沒有因爲中路的潰敗而士氣降低,反倒是在仇恨的驅使下,大肆殺傷戰場經驗不足的美洲野戰軍!
這一戰從正午一直厮殺到太陽落山,王起明不得不在天黑前收兵……
雖然他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蘇族人淩亂而頑強的作戰風格,讓美洲野戰軍士兵損失不小!
并且,阿利瓦多尼憑借着個人武勇的突擊,在局部地區還成建制的擊潰了一個團的美洲野戰軍!
這也讓阿利瓦多尼的殘部脫離了全軍覆滅的危機,逃出了包圍圈!
不過,蘇族主力潰散的劣勢也凸顯出來,除了緊跟阿利瓦多尼那股部隊完整的逃出了戰場之外,其他部隊大多數都迷散在周圍,在第二天王起步率領美洲野戰軍的追擊中,被大量發現并殺死或俘虜!
随後數日,王起明根本不給阿利瓦多尼重新收攏舊部的機會,不顧己方損失,将美洲野戰軍分出數股縱隊,進行地毯式的清剿,讓第一天會戰僥幸逃離的蘇族戰士,被大量殲滅。
可以說,阿利瓦多尼在第一天跟王起明打出了不算劣勢的戰損比,但卻在随後幾天,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失敗!
然而,阿利瓦多尼雖然失敗了,但他一次性殺傷了數千名美洲野戰軍的事迹,讓阿利瓦多尼在蘇族大聯盟的地位并沒有受到動搖!
并且這一戰,阿利瓦多尼那神乎其神的個人肉搏能力,也讓王起明大爲震驚,他還是第一次看到,一個人虐殺上百人的傳奇戰鬥!
幸虧現在是火槍火炮主宰戰場的年代,要是在冷兵器時代,這麽一個人物充當先鋒的話,那要多少人命能填平?
這一戰之後,蘇族的戰鬥力雖然被削弱到了極點,但美洲野戰軍的大量傷亡,也讓占領蘇族地盤的計劃受阻。
深感兵力不足的王起明,開始向趙杜天求援……
趙杜天沒想到,安吉拉的話應驗了,蘇族竟然真的給自己造成了一些麻煩,同時也讓趙杜天看到了外表光鮮的美洲野戰軍的不足!
美洲野戰軍的軍官層作戰意志絕對沒問題,之所以無法承受歐洲一線列強軍隊那種傷亡比例,主要問題出在士兵素質上!
那些印第安士兵雖然也經過了大漢帝國愛國忠君思想的洗禮,但對他們吸引力最大的還是那高額的待遇,士兵作戰的出發點就被物質利益所支配,遇到真正的強敵,自然就會突出弱點來,而且其中充斥了大量的新兵,戰場應對能力進一步下降,自然會變得更容易被動搖!
說白了,還是美洲野戰軍擴充太快,訓練時間尚短造成的!
趙杜天不得不考慮是否要将印第安軍隊全盤做爲二線部隊的計劃!
不過,現在大漢帝國的人力資源緊缺,顯然不能離開印第安人的人力資源支撐!
在趙杜天未來的計劃裏,印第安人這種作戰能力并不是太突出的人種,将做爲地方治安部隊和工人礦工等基層勞動人力補充,而漢人則做爲野戰常備軍的主力人口!
實際上,現在的大漢帝國系統漢人人口已經足以支撐起上萬一線部隊,但趙杜天不想讓這些忠誠度可靠的漢人,消耗在未來的戰争中,而導緻大漢帝國的基礎動搖,所以這些漢人都被趙杜天分散到了大漢帝國各個階層裏,做爲帝國的‘螺絲釘’,維持大漢帝國安穩的獨裁政權!
趙杜天甯願多花費一些金錢,送更多的印第安人上戰場送死,也不願意讓系統漢人大量死傷!
自然而然的,得到王起明兵力不足的消息後,大量的美洲自衛隊拿着戰時津貼,開進了路易斯安那!
趙杜天想要節約财政支出的計劃算是被蘇族人的頑強抵抗給破壞掉了……
隻不過,路易斯安那的金礦收入,也讓帝國财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充,額外的支出倒不算太大!
5萬半兵半農的加利福尼亞地區印第安人,在趙杜天一紙令下遷出了自己的家鄉,來到了路易斯安那!
開始對軍隊損失巨大的蘇族進行大規模的圍剿!
蘇族殘餘的總人口都沒有5萬之多,可想而知,在5萬人的圍剿下,蘇族的生存空間變得多麽狹小!
可以預見,蘇族大聯盟滅亡,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王起明的重要工作,也變成了擊垮蘇族大聯盟!
大漢九年初,蘇族大聯盟的最後一次七色火焰議會結束,殘存的蘇族部落正式向王起明投降,雙方在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後,曆時将近一年的戰争,以蘇族覆滅告終!
蘇族徹底變成了路易斯安那的礦工部族,整隻整隻的蘇族部落被集體強制遷徙到了金礦附近,以替大漢帝國挖掘金礦爲生……
所有的蘇族牧馬場都被大漢帝國收歸國有,趙杜天終于可以成建制的開始組建騎兵部隊了!
蘇族的養馬技術正是大漢帝國所欠缺的!
大漢帝國有的是騎兵教官,但卻沒有多少養馬高手……
那5萬半兵半農的美洲自衛隊,也在路易斯安那做爲地方治安部隊,徹底安置了下來,并且在路易斯安那的平原地帶進行開墾農田!
同時,這些印第安人的家屬,也開始大量的遷徙來到路易斯安那,趙杜天打算将這裏徹底變成大漢帝國的國土!
在從加利福尼亞地區遷徙出10多萬印第安人鞏固路易斯安那後,趙杜天發現了自身的不足!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