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謝天.葉№舞空手下留情,謝謝!
高順率領兩萬精兵,偃旗息鼓,悄悄進入并州。?。。
整個幽州的轄區,已經與并州張燕所占領的區域相連,來去很方便。張燕所在的位置,其東部就是趙雲所部。張燕現在隻要防備南部袁紹的威脅,其他方向相對安全。
高順原本與張燕相熟,當初張燕被俘,還是高順親自釋放的張燕。所以,二人見面的氣氛很融洽。
“高順将軍,歡迎你的到來。看樣子要有大行動了,我們以後也不用藏匿身份了,是吧?”
“張燕将軍,這次讓你說對了,還真有大行動。高順先提前祝賀你了,這一次功勞不會小。”
“高将軍快說說,到底是什麽行動?”
“你倒是心急呀,這事情急不得,還要做好充分的戰前準備。主公交代了,此次并州行動以你們的名義開戰,我隻是協助、配合。”
“嗷,爲什麽會以我的名義開戰呢?以幽州的實力,主公隻要揮軍西進,并州還不是手到擒來,何至于如此麻煩呢?” “哈哈,主公瞞着天下人,布下諾大的一盤棋,真要是揭開了,恐怕會吓壞一批人呀!”
“可不是嘛,主公真是要的,到現在還能忍住不動手。哦。再一個,主公說這支軍隊很适合山地作戰,今後還是獨立成軍。不過,下一步需要整訓一下。你知道幽州的軍隊紀律嚴明,要想達到正規軍的要求。還需要做些工作的。”
“高将軍。需要我做什麽,盡管吩咐。燕在并州蟄伏,雖然根據主公的要求。挑選的士兵從體能和忠誠度方面都可以。至于軍隊訓練就不是我的所長,這個方面就交給你了。”
“嗯,這段時間主要是進行軍事訓練,爲下一步行動做好準備。”
“對了,高将軍。聽說前段時間,管亥在泰山很出彩。泰山軍也在山區,這兩支軍隊的性質差不多。”
“不錯,這是幽州軍隊僅有的兩隻山地部隊。上一次,管亥爲了配合徐晃的行動,深入兖州境内一把火把曹軍的糧草給燒了個精光,逼着曹操不得不撤軍。哈哈。” “不用羨慕管亥,這一次你會更出彩。并州現在是最弱的時候,拿下并州正當其時。”
當高順領兵進入并州,與張燕合兵一處之後不久。張遼也率領着軍隊以及五萬屯田兵進駐雁門關。
并州,尤其是在河東、河西之地以北,這一帶基本上是漢民族與其他民族雜居的狀态。
劉展給張遼的命令之一,就是要讓張遼率軍清理并州境内的異族,其中包括居住在并州的南匈奴。
至于具體的行動策略,劉展安排給沮授酌情處理。
此時,北方遊牧民族之一的匈奴,曾經以壓倒西漢國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後來卻因爲内部紛争而相繼衰微。其強大勢力曾淩駕大漢帝國的情形早已不在,現在已經分裂爲南北二支,實力漸漸式微。
及至一八八年,趁着東漢末年戰亂之際,南奴于扶羅單于與白波賊等寇擾河東與河内,并從此定居于司隸部河東郡的平陽,
于夫羅爲什麽會在河東呢?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事、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内讧,國人殺死單于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即位。而參與者恐被報複不認可新單于,另立一位單于,於夫羅隻得前往漢朝申訴求助。此時正值漢末大亂,董卓進京,朝廷内誰也顧不上于夫羅,隻好留在河東。
其實,關于匈奴的出處,至今也沒有定論,分歧很大。
有人認爲,匈奴應該是從西方草原遊牧過來的一個分支。其實,戰國末期之前,西方的遊牧民族還沒有到達中國的北方。而中國北方的匈奴,在那是已經存在了。所以,這個觀點站不住腳。
據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于黃帝。
《史記索隐》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
還有一說認爲,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着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
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爲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爲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猃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爲匈奴。
且不論匈奴是不是華夏中的其中一族,戰争期間,要麽歸附,要麽被消滅,這一點沒什麽可說的。既然劉展要将并州收歸己有,那麽,并州的雜居時代就必須結束。
劉展不會允許任何不同民族同時并存,或者消滅,或者被同化,這一點在整個幽州已經成爲共識。
并州除了南匈奴等異族以及部分黃巾殘餘,還有一股勢力存在,那就是河内太守張揚。
張揚,字稚叔,雲中人,漢末群雄之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他奉大将軍何進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後一直留在上黨攻打山賊。董卓封張楊爲建義将軍、河内太守。
目前,張揚雖然是河内太守。但是,張揚一直活動在并州,一旦張遼在并州北部開展軍事活動,不敢保證張揚就坐視不管。
所以,幽州的戰略就是讓張遼在北方先展開軍事行動。一旦張揚向北方進軍,意圖阻止張遼的軍事行動,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張燕軍隊行動的好時機。
可以想象,一旦張燕堵住了張揚的歸路,受到幽州軍隊的南北夾擊,張揚會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