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矽看向了人群之中,一個中等個子,四十多歲,精明強幹的中年人,笑道:“當然有,他叫賀蘭悅,是賀蘭讷的堂弟,也是第一批來投奔我的人。”
劉裕的眉頭一皺:“是賀蘭讷派來試探你的嗎?”
拓跋矽搖了搖頭:“不,他是賀蘭部的遠親,雖然也姓賀蘭,但早已經分家獨立,并不跟賀蘭本部在一起,他自己也是個幾百帳落的小頭人,來投奔我,沒有奉任何人的命令,隻是因爲他認定了我拓跋部才是草原正宗的霸主,而我拓跋矽是天命之子,注定擁有草原。”
劉裕歎了口氣:“我其實挺佩服你的,一個少年,流落在外十幾年,剛一回草原,就有這麽多人抛家舍業地來投奔你。”
拓跋矽笑道:“劉裕阿幹,我相信,你如果現在回晉國,隻要一聲令下,那些給你在戰場上救下的兄弟們,也一定會這樣做的,那天我親眼看到了你是如何不要性命地掩護兄弟們撤離的,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是你救下的一個晉軍,這輩子一定會生死相随。”
劉裕勾了勾嘴角:“我救兄弟隻是因爲他們是我的兄弟,戰友,同袍,沒想着回報。”
拓跋矽點了點頭:“但來投奔我的這些部下,是想要回報的,而我收留他們,也是要作出許諾,一旦将來真的能奪取大漠,那他們自然也會得到豐厚的好處,若不這樣做,我無法立于這世間,而他們來投奔我,也是看準了我的身份,可以說,你是靠自己的實力和人格魅力争取兄弟,而我,靠的還是我們拓跋家的祖先。”
劉裕微微一笑:“拓跋阿幹,不要過于謙虛了,我相信,以你的本事,最後你的這些部下,兄弟們,會看中你本身的才能,而不是你的血緣。若論拓跋氏的血緣,并不止你一個,你的小叔拓跋窟咄,包括那個弑殺你祖父的拓跋寔君的兒子拓跋渥,現在都分别自立,但是,投奔他們的人,卻沒有幾個。”
拓跋矽冷笑道:“一個是匈奴人的傀儡,一個是弑父叛賊的兒子,自然不會有人追随,現在我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足以自立,但此時自立,有可能會促使獨孤部和賀蘭部聯手對付我,即使能擊敗他們,也會消耗很多的兵力和時間,得不償失,慕容垂正在抓緊安撫河北,恢複生産,一旦讓他緩過氣來,一定會來草原上消滅我,我必須保留盡可能強的草原實力,對付外界的強敵,而不是把血在内戰中流幹。”
劉裕點了點頭:“所以你仍然準備孤身前往賀蘭部?你就不怕賀蘭三傑畏懼你的聲望,會對你下手嗎?有了獨孤部的教訓在先,隻怕他們不可能不作防備的,而且你也說過,那個賀蘭盧,跟慕容家的關系非同一般。”
拓跋矽笑道:“凡事要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所謂謀定而後動,就是如此,比如我知道劉顯需要維系一個獨孤部忠于拓跋氏的好名聲,以收各部人心,所以他必然不會一開始對我下手,而一旦他信了賀蘭敏的話,認爲自己是天命所歸,各部歸心,就會誤判形勢,覺得我的存在,是對他的阻礙了,這個時候我再适時地脫離獨孤部來七介山,就會給他看成是叛離之舉,不知不覺之間,他把主仆君臣的關系弄反了,這才會今天帶人來殺我,無論勝敗,他獨孤氏幾十年來積累的忠臣之名,已經毀了,就算他能殺了我,也必然衆叛親離,部衆離散。”
劉裕歎了口氣:“你的分析很準,劉顯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落入你的圈套之中,而不自覺。”
拓跋矽點了點頭:“那是因爲獨孤部從來都是想自己成爲草原霸主,包括從他的父親劉庫仁開始,就是如此,所以權力會蒙蔽他的雙眼,讓他失去理智的判斷。可是賀蘭部的情況,與之正好相反,獨孤部的先祖是漢室宗親,向來自認有高貴的血統,成爲草原霸主也是理所當然,可是賀蘭部從一開始就隻是一個匈奴的仆從部落,從沒有接觸過草原上的核心權力,連左右賢王,四面單于也沒有當過,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隻想當你們漢人所說的一方諸侯,永遠地能保有自己的領地,慢慢發展,而不是想着趁機自立,問鼎汗廷。”
“一個真正有野心,有大志的部落,是絕不會跟中原的政權合作,成爲他們在草原上的帶路者,那樣隻會給所有草原部落所鄙視,群起攻之,而賀蘭部爲了維系和慕容燕國的關系,和他們明裏暗裏合做多年,這在草原之上幾乎人所共知,所以,賀蘭部并不想争草原的汗位,那就跟我沒有根本性的沖突,加上我娘出自賀蘭部,如果我成爲草原霸主,對他們是有利的。”
劉裕笑道:“可是他們受慕容氏的控制,若是慕容垂下令他們來殺你,他們會不從嗎?”
拓跋矽正色道:“這首先取決于阿幹的行爲了,你是慕容垂派來草原輔助,或者說監視我的人,他對我的判斷,來自于你的回報,如果你說我拓跋矽難以制約,宜早除之,那他會向賀蘭部下這個指令。”
劉裕搖了搖頭:“你我既然結爲阿幹,我自然不會背叛你,一定會助你奪取草原霸主,這點你放心,我會向慕容垂隐瞞你的意圖,今天這一戰,也會說成是劉顯嫉妒你,親自率人來暗殺,幸虧獨孤部有忠義之士提前報信,才讓你逃過這一劫,劉顯這次吃了大虧,想必回去後也不敢大肆張揚,慕容垂要了解此戰的細節,我的報告是唯一的途陉。”
拓跋矽笑了起來:“可你這樣幫我撒謊,不是背叛了慕容垂嗎?我的阿幹。”
劉裕正色道:“我向慕容垂的承諾是助你在草原上消滅劉顯,消除獨孤部對他燕國的威脅,以換取他邺城放走我和我的兄弟們,這點到目前爲止,我沒有違背,無愧于心。而與你結爲阿幹,助你成事,是爲了死在他手下的上萬北府兄弟,讨還公道!大丈夫立身于世,恩怨分明,問心無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