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韓的說法,源自公元前二世紀末至公元四世紀左右,特指定爲在朝鮮半島的三個散落的聯盟體。gt;
其中馬韓最大,位于半島西北,共五十四城邦組成。辰韓與弁韓位于半島東南,各據十二城邦。
三家之間自聚立之日起,便是征伐不斷。到了此時,說是三家,其實整個半島上,該算是共有六家才對。
其中,半島東北部乃是東獩所占,而馬韓中,北部方面是從馬韓五十四城邦中分離并獨立出來的百濟。[
在辰韓中,又分剝出一城,在幾次征讨吞并後,也獨立爲新羅。唯有弁韓,内部較爲穩定,但卻也分離出一個政權,是爲伽椰。隻是相較馬韓與辰韓,伽椰雖獨自稱國,卻仍是承認乃弁韓部屬,與弁韓多是合作協同,少有争鬥。
劉璋對于此時的朝鮮半島實在是一知半解,好在身邊有賈诩這個飽讀之士,對大漢周邊各族有着相當的認識,這才在一番解說後,腦中有了大體的脈絡。
而對于發覺主公實際對三韓并不了解的賈诩而言,劉璋雖是明白了,他卻有些糊塗了。一個連地理、政權分布都沒搞明白的人,怎麽還會信誓旦旦的跟自己說什麽學習、借鑒之類的呢?
“學習、借鑒,進而觀察,這是基礎。除此之外,我隻知道,這個朝鮮半島多産鐵礦,而倭國似乎有很多很多的金啊……>
兩眼放光的遙望着遠方,劉璋語氣中,不經意顯露出的幾分貪婪,讓賈诩先生忽然有所明悟。
三韓與倭國之地,地狹民瘠,國力相對大漢來說,說跟大漢一縣之地或有所誇張,但卻也沒太大區别。而便是這小小的彈丸之地,其中,還要分出數十乃至上百政權來,便更是讓他們在面對稍稍強大一些的政權之前,隻能匍匐在地,毫無反抗之力。
他們之間所謂的大戰,人數如果到了上千的規模,便可謂是舉國之力了。如今劉衙内驅五百餘百戰精銳,隻要不分兵而占其地城池,要說橫掃整個三韓與倭國,實在是半分懸念也無。
而這位主公一番言談之中,幾乎有些不加掩飾的,打着觀察、巡視的幌子,欲行資源掠奪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賈诩在弄明白劉璋的這個中心想法後,再聯系到幾處與大漢的地理,以及政權分布位置,不由的暗暗拍手稱妙。這位主公果然狠辣,向來出手總有後着,絕不似面上顯露那般簡單。
三韓也好、倭國也好,一來都是屬于外族,雖說現在極爲弱小,但其周邊的鄰居卻不可小觑。不論是烏桓還是高句麗,甚而東獩與再遠些的扶餘,都極有可能在将來某刻吞并他們。
而這些異族,正是總給大漢邊疆帶來麻煩的一些強族。今日趁此時機,先來掠奪一番,不但能削弱他們潛在的國力,更能借此引發一些混亂。這種混亂的演變,也必将讓緊鄰他們的那些大族受到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