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附近,竺确實難再舉薦,不過,昔日在徐州時,卻知道南邊有位大賢。看娛樂窘圖就上
劉璋哦了一聲,也真沒想到糜竺這兒還真有貨,不由大感興趣的道:“不怕遠,子仲且說來聽聽。”
糜竺點頭,想了想道:“江東之地,向來文風鼎盛。若論起其中佼佼者,卻首推江東二張。彭城張昭張子布、廣陵張纮張子綱。張昭其人,弱冠後便舉孝廉,後常與江東名士相交,坐論時事,高知灼見,人皆稱道。
其兄張纮,更是驚才絕豔,少年時便舉茂才,曾遊學京都。其時,京都之人多有贊譽,稱其有經世之才。後歸本郡,隻一心讀書,京中曾數度征辟,俱皆退卻不就。[
如今,這二人俱在秣陵閑住,主公求賢若渴,不知可有意乎?”
劉璋聽到張昭、張纮的名字,先是一愣,随即拍腿暗叫。可不是咋的,自己怎麽就把這兩人給忘了呢?
這二人,曆史上都是被孫策請了出山的。兩人雖對于軍略計謀不擅長,但治政之能可稱得上當世翹楚。
張纮更是玩外交的高手,受命往許都出使曹操,不但促成了兩家的聯姻,甚至在關鍵時刻,進言曹操,使得曹操打消了征伐東吳的意向,從而使得孫權最終獲得了發展的時間,成就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張昭,在孫策臨死前留給弟弟孫權的話中,一句“内事不決問張昭”之語,便足可見其人的才智學識了。
以這兩人的能力,自己若能将其請出,内政紛擾的障礙,定可應手而解。
想到這兒,霍得站起喜道:“子仲可是幫了大忙了。我也早聽聞兩位先生大名,隻是軍務倥偬,竟至一時未能想起。此大賢也,我當親往求之。”
糜竺見劉璋納了自己的推薦,也是暗暗歡喜。他雖說與劉璋相識最早,兩下關系也是極爲親近,但今天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加入。以新晉身份,連連舉薦,均得接納,這事兒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認可。
屋中衆人各有所得,幾件事兒也都有了定計,都是心懷大暢。歡談一番後,這才各自回房歇息。
第二天,糜竺寫了家書,讓甄逸回蒲州交與家人,一來調弟弟糜芳來青州任職,二來便讓家人跟着甄逸一家一起往蜀中遷移。他自己卻是不能走了,這邊政事千頭萬緒,即刻便要投入到工作中去。
甄逸應了,與張遼一起向劉璋拜别。分手之際,自有一番不舍,劉璋拉着張遼,諄諄囑咐一番,張遼方才灑淚而别。
等到這二人走後,劉璋一邊派人發文往泰山郡調諸葛珪兄弟,一邊讓人先備齊禮物,準備等諸葛珪兄弟到了後,便立刻往揚州走一趟,将二張請來。
三日後,諸葛珪、諸葛玄應招而至。劉璋接着,假作不經意的問起之下,果然諸葛瑾和諸葛亮都是諸葛珪的兒子。隻是,如今,諸葛瑾不過年方十二,諸葛亮才不過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