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想不到15路軍竟然有如此雄心,西北最大的化肥廠,也是民國規模最大的化肥廠。”一身青色長袍的董時進與楊開道(感謝書友悼武華夏提供的資料)看到定西正在開建的化肥廠,單是占地面積就超過百畝,視線中遠處高達6層的員工宿舍樓就一棟緊接着一棟已經搭起了架子,就等最後的施工了,單看員工數量,至少就是兩萬人以上。
“單是采買機械,引起技師,技工的花銷就達到了五六百萬元的巨資,這還沒算上廠區建設的費用,另外拉過來的那些勞工是直接從奉天過來的,也省了一大筆錢。”藏式毅笑着從遠處走過來說道。
“藏主席!”董時進與楊開道兩人紛紛向藏式毅打招呼,顯然早就是認識過的了,現在藏式毅身上的頭銜可不少。甯夏省主席。西北銀行主辦。西北實業總管一大堆。整個人也忙得不可開交,若不是邵力子在甘肅分擔了相當一部分任務,此時恐怕藏式毅早就給累垮了。
“介紹一下,這位就是你們念叨了不少時日的15路軍姜司令!司令,這就是楊教授與董教授了,都是搞農學的專材。”藏式毅呵一笑,遠處的幾個德籍技師詫異的看過來了一眼又轉過頭去,以嚴謹著稱的這些德籍技師們投入工作的态度比美國來的那些大爺相對要上道不少。
“姜司令!”縱然對方年紀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但姜立身上的光環已經足以讓人忽視掉他的年輕,此時的董時進便是,說話時顯然沒有了對藏式毅時的輕松,聲音裏不自覺地帶了一分緊張。
“歡迎來到西北,說實話,西北條件差,我還怕請不來你們這些大才呢,要我行軍打仗尚可,讓我來治理農桑,造福萬民可就差得遠了。”姜立熱情的上前同兩人握手說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寸,這世上哪裏會有完人。姜司令于戰陣之上殺得日軍丢盔棄甲。死傷十萬。爲中華數十年來之未有,揚我中華之志氣爲近百年之最。今日得見司令,實爲生平一大幸事。”楊開道握着姜立的手緊緊地說道。
“誰說司令不懂農學,這定西化肥廠規模之大哪怕放在整個亞洲,都是數一數二的,聽聞甯夏,甘肅,青海都在組織修建大量的灌溉渠道,下發種子,農具,大量組織民衆購買,租借耕牛。司令爲西北農業所做的貢獻可是遠甚于我們這些隻會紙上談兵的書生呢。”
董進時神情也有些激動,畢竟日軍屢次進犯民國,南京與東北軍一意退讓,喪失了大量國土與主權,唯一決戰之心最強的隻有15路軍,哪怕退到了西北這麽偏遠的地方,也派出了軍隊在上海打出驚人的戰績。這個年代,不管是學者還是百姓,對于敢于抗日的軍隊都會另眼相看,更何況一路走來看到姜立在實業與農業上也做了這麽大的努力,跟民國大多數地方的官僚比起來,此時的西北完全是一塊處女地,僅管偏遠落後,但可朔性也極強,有15路軍的強力坐鎮下,不用擔心戰亂的侵擾。
“擠出錢來興修水利,收羅了一些耕牛,另外租借給農戶大量的種子,農具。這些花些心思去做,總是能做得差不多的,不過農業的改進并不隻是這些,如何培育出更另優異的種子,如何因地制宜的種植農作物也是一門學問,現在西北的農業相當落後,而各地民衆基本上都是未識字的文盲,對于這些沒有太直觀的概念。所以需要政府投入精力去引導,這些就不是我的擅長了,需要董教授與楊教授傾力去做,現在陝西,甘肅的形勢暫時還算安穩,但潼關以外,連年戰亂,旱災,每年餓死,病死者成千上萬,日寇占領了錦州,擁兵南下也不過轉眼之間的事,數以十萬計的難民,災民,到時候拿什麽去救?衣食住,這些都是要爲他們解決的問題。西北偏遠,日寇一時間也打不進來,所以藏主席與邵主席都在全力爲這事做準備,整頓西北實業,農業,一是爲了給後面的災民,難民提供一個容身之所,提供能讓他們生存的口糧。同時也是爲了集合更多的人力,物力,一起對抗日寇,爲随後的中日全面戰争做準備。還望兩位教授能不辭辛苦,帶落後的西北農業走出困境。”姜立頗爲動情地說道,對于每一個來西北的學者,年輕知識份子,姜立都試圖将這樣的想法灌輸給對方。
“這是國戰,每一個中華熱血男兒都不應該拒絕這份光榮的使命。我等願爲司令效犬馬之勞。”董時進與楊開道同時異口同聲地說道。
“好,西北需要像楊教授與董教授這樣的人加入,咱們一起爲這場國戰共同努力!”姜立笑着點頭。
“你們啊,就跟我當時一樣,被司令的甜言蜜語诓到了西北來做牛做馬。司令自己卻跟甩手掌櫃一樣百事不探,後面可不要跟我一樣整天埋怨司令喲。”藏式毅笑着說道,看上去是在責怪姜立,實際上又是給董時進與楊開道兩人打一劑預防針。
“我們在學校閑了那麽久,難得有些做實事的機會,不怕吃苦,就怕沒事做,事太少呢。”董時進呵然說道。
“不止是做事,還得在做事的同時帶學生,西北的做法跟其他地方不一樣,講究的是萬衆一心,一個人本事再大,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人多了,力量才大。”藏式毅糾正着說道,“帶學生的花銷,司令已經委托我來解決,後面還望兩位教授多操勞一番,以前兩位教授的學生,也可以都拉到西北來。”
“求之不得!”董時進與楊開道兩人對視一笑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