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钰背後的人勢力強大,完全有能力在短短幾天内碾碎自己的!那樣就算汪公公回朝,也來不及了。
故而張永又忍不住問道:“不知該問不該問,關于目前自保之策,方大人可有何教導?宮中局面詭異莫測,非我所能把握也!”
方應物很詫異道:“如此簡單的事情,不是顯而易見麽?你也要問本官?”
張永被方應物那驚奇的目光看得不好意思,仿佛顯得自己很蠢笨似的,連這麽簡單的辦法都想不出來。不過這點不好意思與保命比起來不算什麽了:“還望方大人指點一條明路。”
方應物歎道:“太子眼下居住在哪裏?”張永答道:“衆所周知,是在仁壽宮。”
方應物反問道:“那你還有什麽可憂郁的?現在還不速速去仁壽宮報信去?”
張永突然有所明悟,恍然道:“多謝方大人指點!”
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張永始終憂心忡忡于自己得罪了苗钰背後的人,keneng還讓天子感到不爽了,同時大概也要與其他東宮太監交惡,故而爲自己的小命擔憂。
但他卻忘了,自己的行爲雖然客觀上是幫助了方應物,但也等于是幫助了太子。相當于将所有責任都推給了苗钰,大大減輕了太子的過錯。
仁壽宮裏周太後是太子的庇護者。肯定希望太子本身安然無恙,自己的所作所爲必定會得到周太後的欣賞!隻要周太後肯出面管事。那暫時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
不過張永又想起新的wenti來:“周太後不喜歡萬貴妃,而汪公公是萬貴妃宮裏出來的”
方應物恨鐵不成鋼的訓斥道:“你想得太多了!我叫你如此。自然有我的道理,現在你還有别的選擇麽?”
張永得了主意,便匆匆忙忙的與方應物分手,前往仁壽宮報信去了。在眼下似乎沒有更haode辦法了,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方應物走到左順門裏,朝着門房裏望了一眼,發現衆講官還都在,大概是按照慣例等着太子那邊的召喚。不過看今天這樣子,下午太子八成不會再繼續上課了。
方應物停住腳步。考慮是否把情況說明一下時,卻見門房裏有人主動向自己招手。
方應物凝目仔細看去,此人依稀很面熟。又想了想,方應物便記起來了,這人就是充當天子工作秘書juese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以前隻見過一兩次,故而印象不深。
覃昌的身份可是不簡單,是天子與司禮監、内閣部院之間聯系的直接執行人,重要的旨意都是由覃昌傳達給相關人員的。看到覃昌等着自己,方應物送走張永之後放松下來的心情。又重新提了起來。
覃昌站了起來,對方應物道:“皇爺命我前來在此等候,并要向你問話。”
方應物聞言頗有感慨,一是感慨天子太他娘的死腦筋了。一定要從他嘴裏摳出點話麽?
二是感慨天子還不算徹底老糊塗,知道派覃昌來問話,而不是派梁芳這種人。由此可見天子有點明白事的。他知道若想聽到原汁原味、不偏不倚的轉述。就得派中立性強的覃昌出來,否則傳到自己耳朵裏的話必然都是經過扭曲加工的。
所以成化天子這性格屬于我明白該怎麽做。但我就是不想那樣做的執拗。
三是感慨覃昌在這個地方問話,到底是故意還是失誤?沒看見周圍其他人臉色都産生了變化麽?
确實。此刻門房裏其他講官聽到覃昌的話,未免都生了幾分異樣的情緒。天子先派方應物拜見太子,後派覃昌在這裏等着問話,還能問什麽?
毋庸置疑,肯定是問太子之事!在此敏感時期,被垂詢國本之事,這方應物的待遇實在是令人情何以堪,至今連内閣裏的宰輔也沒聽說過被天子垂詢此事的,更别說一群隻能算候補内閣的講官。
如果諸位東宮講官知道,迷信神佛的天子是因爲方應物有點星君下凡的意思,所以才好奇的召見垂詢,估計會吐幾口血,然後疾聲大呼“不問蒼生問鬼神!”
方應物知道自己現在有點醒目,忍不住道:“小子何德何能,焉敢承蒙陛下以國事垂詢?朝臣衆多,還望陛下另擇賢良。”
覃昌卻不管方應物什麽心情,直接問道:“太子如何?”
果然是這個wenti方應物公事公辦的答道:“有明君之相也。”
覃昌掃了方應物一眼,又問道:“常聽人說太子有明君之相,究竟何爲明君之相?”
方應物繼續很麻利的回答:“秉性謙和,胸懷若谷,禮賢下士,善于納谏,聞過即改。”不過他還是在心裏吐槽着補充了一句:其實就是耳根子軟的面瓜。
覃昌點點頭,正要說什麽時,突然有小内監飛奔而來,跑進了房中,對着衆人道:“仁壽宮有旨!召司禮監太監、内閣大學士、東宮講官、方應物等人至文華殿!”
衆講官包括覃昌在内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聽到這道旨意面面相觑。
隻有方應物心知肚明,感歎一聲消息傳得好快!大概周太後已經知道消息了,要正大光明的處置此事。
說起這周太後,出身京郊農戶,不讀書沒文化,鬧過不少說出去簡直贻笑大方的事情,在朝臣眼中是個很粗俗無禮、又愛斤斤計較的老太婆。再加上周家的張揚跋扈,朝臣們心中對周太後大都不太瞧得起。
但周太後的地位始終無可動搖,從英宗朝一直持續到weilai的弘治朝。全因爲她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生下了成化天子,第二件就是保護了當今太子朱祐樘。
如果不是周太後真心實意的疼愛孫子朱祐樘,處處嚴加保護庇佑,隻怕朱祐樘早被一手遮天的萬貴妃暗害掉了。至今太子仍然住在周太後所居的仁壽宮,而不是正式獨立居住在東宮,非不爲也,實不敢也。
所以說,周太後雖然幹了很多糟爛事情,甚至引發過大明朝第一次群臣集體叩阙事件,但她所做的唯二兩件正确事情卻都是無以倫比的大功德。
盡管這個老太婆是如此的招人厭煩,可是也風光三朝最後大富大貴的善終了,政治大抵就是這樣。(未完待續……)
ps:求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