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幹脆不調整了,先補齊那些斷更的。。。
1921年9月,上海世界博覽會已經開辦兩個月了,兩個月下來,遊客卻依然有不少,僅中國國内,每天都有大量遊客來到上海參觀博覽會。
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集體前來參觀博覽會,甚至遠在南洋、中亞行政區的學校,都有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博覽會。
這是一個極好的開拓眼界的機會,作爲中國教育體系來說,最不缺的錢。組織學生前去上海也花不了太多錢,但卻能讓學生們見識一下世面,開拓一下眼界,卻是有極大的意義的。[
這次博覽會,各國參展商品的評比結果也都出來了。
中華民國獲得各重大獎項近六百餘項目,獲得金獎、銀獎、銅獎等獎牌共計4000餘個。
中華民國的商品成爲世界各國商品當中獲得獎項最多的國家,美國商品所獲得的獎項連中華民國的一半都不到。
這次博覽會的遊客,此時已經突破了兩千萬人,成爲了史上博覽會遊客最多的,光是賣門票就大賺了。
此時已經進入秋收時期了,在博覽會成功舉辦的同時,中華民國各地也進入秋收時期。
期貨市場上去是一片忙碌。
在上海期貨交易市場,這裏不僅彙聚着中國的投資者。也有許多境外投資者在這裏建倉投資期貨。
所謂期貨,質上也就是賭博。
财團是莊家,其他投資者是散戶。非就是一個開賭場,一個進場賭博。
這就是一場金融賭博,名義上是爲了讓生産者消除市場價格波動引發的問題,但還延伸出了賭博功能。
就如後世的德國,德國不允許在沒有實物交易的情況下搞期貨,這就是因爲德國沒有定價權,所以德國容克财團期貨賭博中是必輸的。德國容克财團爲了不讓美國國際财團在他們國家斂财,所以才禁止沒有實物交易的期貨對賭。
而中華民國并不禁止沒有實貨交易下的期貨交易,也就是允許期貨賭博。
小麥、大米、玉米、棉花、大豆、菜籽、橡膠這是中華民國七大農産品期貨。每到秋收時期,玉米、棉花、大豆期貨是波動最大的時候。
此時的投資者們,都在等待着數據的公布。
這個數據,是中華民國農業部的數據。這些數據此時不僅影響着中國農産品期貨的走勢。更加影響着世界農産品期貨的波動。
因爲中華民國的小麥、大米、玉米、棉花、大豆、菜籽、橡膠都已經取得了國際市場定價權。
在上海華東大廈,這裏每一天都要對世界各地的商業情報進行彙總,然後一大群人不斷的研究着這些數據,然後進行判斷,再将研究結果通知到世界各地的金融投資分布。
戰後,中閥寡頭财團的金融投資團隊已經開始登陸英國和美國等國家,開始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圈錢。
此時的中閥寡頭财團,在世界各大大小小的國家。都開始布置情報收集員,這些情報收集員會将各種商品的價格情報以最快的速度發回國内。[
要知道情報這個東西。比投資者提前知道五分鍾,都将意味着能有巨大的利益。
羅斯柴爾德财團當初能夠崛起,也正是因爲羅斯柴爾德财團在歐洲建立了一個快速的情報系統。
這個情報系統能夠将整個歐洲的市場行情快速的反應到總部,然後馬上進行投機,從而攫取巨額利潤。
就連戰争,羅斯柴爾德财團都能派人到戰場上去觀戰,然後在戰争結果還未出來之前,就把判斷發回去。
就如拿破侖的滑鐵盧戰役,當時英國投資者都忐忑的等待着結果,因爲一旦英國戰敗,那麽英國國債就将一不值。
這時候羅斯柴爾德财團已經知道英國要勝利了,他們派出了人員在市場上抛售英國國債,結果引起了市場恐慌,因爲人們都知道羅斯柴爾德财團消息很靈通,羅斯柴爾德财團一公開抛售英國國債,其結果就是恐慌迅速蔓延。
羅斯柴爾德财團這時派人偷偷的低價買入國債,讓羅斯柴爾德财團大賺了一把,不僅國債到期後能拿到錢,每年還能拿到不錯的利率。
要在羅斯柴爾德财團的地盤上圈錢,自然是要有些底氣的。
而在期貨市場,中閥寡頭财團顯然是占優勢的。
随着機械化農業的出現,國際糧價開始受到中國糧食出口價格的影響,大量價格低廉的小麥、大米開、玉米始出現在了國際市場。
國際糧食市場基上沒有其他國家什麽事了,定價權牢牢的掌控在了中閥寡頭财團的手上。
大豆、菜籽價格同樣也是如此,此時的世界,隻有中國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大豆,菜籽也隻有中國在大規模的商品化種植。
橡膠就更不用說了,除了馬來西亞以外,南洋各島嶼上的橡膠園都被财團掌、半掌控,東南亞此時的橡膠産量占到了世界天然橡膠産量的80%,足夠取得定價權了。
隻要中閥寡頭财團一提價、一降價,國際市場價格就跟着随之波動,期貨自然也就跟着波動了。
是提價還是降價,全憑财團一句話,因爲這些商品都在倉庫裏放着呢!什麽價格放出去,放多少出去,都是财團的意志可以左右的。
中華民國的農産品産量報告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也許這一年的棉花豐收了。但在接下來投資者都以爲棉花價格會上漲時,财團卻控制棉花的出倉速度,那價格馬上就提高了。
價格上漲個幾天。财團又可以立即打壓價格,讓棉花價格跳水下去。
虛虛實實的,投資者總是摸太清門道,當然這不能玩得太頻繁,否則會讓投資者失去判斷标準。
财團會時刻盯着期貨市場,一旦吊到大魚,馬上就動用财團的力量。讓某種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漲或是下跌的波動,死的肯定是那些建倉的大魚。
這也就是國家補貼棉農的貓膩所在,看起來國家是承擔了不必要的負擔。但實際上财團卻可以靠大營的棉花産量來掌控定價權,從而在國際期貨市場上掀風作浪。
而國家與财團,實際上是不分家的。
在朝鮮、日、越南、暹羅、南陽共和國、澳大利亞都出現了國際期貨市場,這種國際期貨市場不考慮關稅因素。隻考慮某種商品在國際上的價格。[
以上這些國家。都是中華民國可掌控的。
在印度、南美國家,也都紛紛出現了這些國際期貨市場,有些國家願意按照中國定下的規則來,有些國家則不願意接受這些規矩。
在歐洲、北美,同樣也有國際期貨市場,這是羅斯柴爾德财團動下成立的。
在每一個國際期貨交易市場上,都有大大小小的賭徒湧入其中,中閥寡頭财團的投機部門。在各國期貨市場上都有進行運作。
總的來說就是避實就虛,繞開歐美财團的優勢。通過自身優勢在世界進行圈錢。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農業對世界的沖擊力也顯現了出來,機械化農業的威力将各國的糧食出口、棉花出口、油料作物出口打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特别是那些沒有關稅自主的國家,或者是不敢提高關稅的國家,連土農産品市場都遭到了巨大的沖擊。
受沖擊最大的疑就是美國種棉業,昔日的世界,最主要的棉花出口國也就是美國了,英國向世界銷售棉布,其原材料就是從美國購買的。
但随着國際紡織業市場被日等中國的附屬國的産品占據,英國的紡織業已經衰弱,另外中國的低價棉花湧入國際市場,基上沒有什麽國家去買美國出産的棉花了,美國的棉花種植業遭到了極大的打擊,這一年已經減産了一半。
在大豆、菜籽的出口上,中華民國因爲有機械化農業,加上有大量的農用土地,因此油料作物也被中華民國所壟斷。
不過因爲國際世行上沒有太多的競争者,所以油料價格還是定得比較普通,而就是這樣的普通價格,對于中華民國的油料作物生産來說卻有很高的利潤,因爲機械化農業的成是比較低的。
橡膠方面基上也被中國所壟斷,壟斷就意味着高利潤。
不管是糧食還是油料作物,或者是橡膠之類,當把其他國家的種植規模打壓下去之後,就可以提高國際出口價格,從而謀取暴利。
價格暴力,加上期貨對賭,這兩方面的收入,足以彌補機械化農業的初期高投入,以及國家的補貼所需的支出。
戰略方面,卻可以威脅到其他國家的農業安全。
隻不過呢!此時中華民國還未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因此操作起來還不是那麽順當,其他國家還是能一定程度的進行應變。
例如提高農産品進口關稅,從而保護土農業,或是也跟進機械化農業等手段。
另外中華民國對全球資源的掌控還不是那麽徹底,金融市場的斂财速度還是不是那麽保險,也不是哪個金融項目都能斂财。
隻有當中華民國取得世界霸主之後,才能通過金融不斷的剝削其他國家。
一個不受剝削,而自力更生,又有充分資源供應的國家,國民生活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标準是很容易的,就像是蘇聯一樣,每個人都開上汽車,這還是在把财力大連投入到軍事上的結果,隻不過最後領導人帶頭,這個國家也就完蛋了。
一個能夠通過資輸出、商品輸出、金融掠奪的國家,其國民生活水平達到世界頂級标準則是非常容易的。
中華民國此時基上完全消滅了西方殖民列強的剝削。并且自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有先進的技術。
此時中華民國向世界輸出商品,更是向附屬國輸出資。并且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不斷的斂财。
中華民國又是一個能夠自力更生的國家,擁有較爲勤勞的國民,雖然在物質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不如日人那麽勤勞,但卻不是白種人能夠相比的。
此時的中華民國,國民生活水平達到世界頂級标準是很容易的,一切隻是世界問題而已。
隻不過此時的中華民國的國民還沒有到可以安心享受生活的時候,接下來還要争奪世界霸權。
因此中華民國正在不斷的動員國内勞動力投入生産建設。從而使國家快速的發展,建設起更多的基礎設施出來。
中華民國的農業發展速度,在這些年的生産力普及下。已經能夠充足的供應糧食,并向世界銷售大量廉價的糧食。
中華民國的農業經過改革之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糧食生産已經不是太主要的問題,因爲中亞行政區的廣袤土地。以及南洋地區的攻占。中華民國擁有了大量的農業資源,生産力又有大幅度增長,因此全種糧食顯然是不行的。
經過幾年的農業改革,農業種植向多元化發展。
土地已經不是主要拿來種植糧食了,而是拿出很多土地種植棉花、油料等可采用機械化種植的經濟作物。
玉米、牧草也大量種植,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
國内糧食供應并不是太多了,除了倉庫裏的戰略儲備,每年都是按計劃供應市場。從而保持糧食價格。
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内部糧食供應的同時,大量的土地用于種植玉米、牧草來發展養殖業、畜牧業。使得肉類供應大幅度增長。
國民從主要吃谷物,變成主要吃肉。
當然,中國是一個習慣吃谷物的國家,也有不少的素食者,雖然沒有阿三那麽多素食者。
想吃素自然也能滿足,但大部分還是吃肉居多,肉類供應增多,國民生活水平自然快速上升了。
這個國家擁有那麽多的土地,要養活這些人口太容易了,甚至如果都生産糧食和肉類的話,還會引起農産品過剩。
農業改革杜絕了農産品過剩的問題,計劃型農業的好處就體現了出來。那些糧食、肉類生産用不掉的土地,拿去種植油料作物、棉花、水果,就把多餘的農業土地消耗掉了。
計劃型農業的出現,杜絕了農業生産者看到哪種農産品價格高就一擁而入的現象,這種現象隻會讓所有人都賺不到錢。
計劃型農業讓生産各種農産品的生産者都有錢賺,而且很平穩。
每年光是農産品出口,就能創造不少外彙,這年頭沒有什麽中國生産,美國消費,外彙可以拿去買不可再生資源。
相當于用可再生資源,換到了不可再生資源。
大宗農産品又中央嚴格控制生産規模,避免了惡性競争,又保障了農業生産者的收入能夠穩定,從而又帶動資注入農業生産,資的注入,自然也就會投入最先進的農業生産力。
中華民國不僅在機械化、施肥、灌溉等方面的技術有不斷的突破,在育種方面也走在了各國前列。
各種各樣的作物,都有進行較大規模的育種研究,這在當前的世界是絕僅有的。不管是羅斯柴爾德财團還是美國财團,都還未把農業語種列入重要的科研項目。
中華民國卻到處都是育種基地,以此保持農業生産力的先進性和競争力。
有了大量剩餘資之後,以及歐美人才因爲戰争結束而大量流入中國之後,這些科研的投入更是不斷的增加,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
科研成果一出來,有的因爲軍事原因而封存,大部分則立即應用到生産方面,這是擁有剩餘資的好處。
這次秋收進展得很順利,農機數量也充足了,各地交通也極大的改善,農産品運輸比較順利。
由于鐵路的不斷修建,此時中華民國的鐵路總長已經突破了二十萬公裏,是後世中國的兩倍了。
後世中國的鐵路之所以發展緩慢,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結構問題,老百姓所需的物資當地能出産較多,沒有大規模的産業分工,很多商品不需要長途運輸。
而如今中華民國因爲财團壟斷,産業化比較集中,因此大部分商品需要互通有,自然也就需要運輸了。
鐵路是運輸大宗貨物的主力,農産品就屬于大宗貨物。大量鐵路的建成,也降低了農産品運輸成。
民資建造鐵路已經快瘋魔了,因爲需要運輸的商品、原材料越來越多,對鐵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二戰前美國的四十萬公裏鐵路就是這麽出來的。
至于後來爲什麽拆除,這主要是因爲美國把大部分的産業分包給一群小弟了,加上高速鐵路、空運的發展,鐵路運輸需要也就減少了很多。而此時中華民國已經把産業分包給附屬國,附屬國的工業發展,也降低了一部分中華民國的鐵路運輸壓力。但是附屬國因爲工業發展,也在大規模的建設鐵路。
而此時中華民國通過農産品大量出口,以及飛機、汽車、電器、機械設備的大量出口,加上金融服務、投機斂财、遠洋運輸業、海外服務業、零售業的發展,使中華民國獲得了大量的外彙。
隻不過,這些外彙如何換成商品,卻又是一個得解決的問題了。
而歐美國家因爲貿易逆差的不斷擴大,又法通過海外投資來平衡,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歐美國家自然不會傻傻的忍耐下去。
如何花掉這些外彙,又如何消除歐美國家貿易逆差,成爲了當前國際貿易當中的主要矛盾。
歐美國家頭疼貿易逆差的同時,中華民國也在頭疼貿易順差,貿易順差的出現,說明中國老百姓隻是單方面的向國際輸出商品,而中國的商品進口,已經有那些附屬國承擔了。
那麽歐美國家,能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承擔什麽樣的角色呢?
蓄謀已久的原材料進口,進入了中華民國高層的視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