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開封,滿城盡帶黃金甲。”廣政殿内,趙匡胤正在正在殿内吟誦詩句,心中倒是惬意萬分,繞着龍柱踱着步子。
“小德子,事情辦得如何?”
“官家,你吩咐在汴水北岸爲蜀主孟昶以及親屬家眷營建新宅的新宅現如今準備營造中,這次多虧了殿下的水泥,督造工程比原先計劃快了不少。”
“唔。”
卻道那日,趙匡胤與趙德昭兩父子出宮微服私訪,路過汴水北岸,趙匡胤忽然間便提出要在此地建造屋宇建築共計五百餘間,爲的就是待滅蜀之後,能夠安置孟昶家眷。
趙德昭一聽,敢情是優待亡國君臣,也就點頭贊道。
張德讓走後不久,一封密信至,趙匡胤遂邀幾位樞密院宰執以及幾位節度使去往宮内商議出兵蜀國之事。
宰執、将帥幾人聽聞皇帝召見,即刻入宮,去了廣政殿内商議大事。
趙匡胤快步坐于龍位上,怒道:“諸位,蜀國孟昶私底下勾結漢國劉鈞,以此蠟丸書信想邀攻打我大宋西境,如此公然挑釁之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接着趙匡胤将此蠟丸書信,交給殿内的諸位來此商議臣子,等他們全部看完之後,衆人皆是一番高興與濃重。
高興的是大宋備軍幾年,現如今終于有出師有名,可以攻打蜀國了。濃重的是,蜀國有天塹相隔,攻打不容易,這次不知道要花費宋軍多少軍力糧秣軍械了。
孟昶的這一行爲,讓堂堂大宋作爲中原王朝,天朝上國,遭受他國如此挑釁,若是不反擊,還有威嚴乎?
曹彬立即拱手道:“恭喜陛下,蜀國興州軍校趙彥韬的這份蠟丸密信,可以作爲我大宋出兵征戰的借口,看來這次我大宋伐蜀師出有名了。”
趙匡胤哈哈大笑,道:“孟昶自不量力,王昭遠鼠輩小兒,且他不知如今漢國連遭失敗,契丹騎兵潰敗,他孟昶還幻想着聯合漢軍,妄圖攻打我宋國。如今這蠟丸書信卻送到我東京,若非蜀國興州軍校趙彥韬、鳳州團練使張晖等人之功勞,此番還真讓他們給偷襲了。”
窦儀撫須笑道:“蜀國這是找死,往我大宋槍刃上撞。我大宋自從攻下荊州湘之後,實力大增,暗中計劃攻蜀業已多時,如今我大宋内外無憂,此時興兵伐蜀,真當其時。”
楚昭輔道:“爲了伐蜀,我大宋這些年的糧秣軍械蓄積至今,可供禁軍将士數十萬攻打蜀國一年,蜀國一下,則江南諸國全部在我大宋之下。”
趙普道:“當務之急,我大宋朝廷可以遣派使臣切責蜀主,發布檄文,言孟昶德政之失,興王師,出兵攻打蜀國。”
如今攻打蜀國已經有了借口,可是不知攻蜀的主帥副帥以及如何攻打蜀國,衆位心中也有同樣的疑惑。
身爲出兵征讨的幾個大将,自然希望伐蜀能夠由自己代勞,蜀國一戰也可讓自己聲名遠威,升官加職。
雖然有了出兵的借口,可是今日趙匡胤召集他們前來的目的就是爲了商大宋禁軍如何如何攻蜀,何人挂帥。
趙匡胤命人從福甯殿搬來了魏王趙德昭所繪的山川地理圖,與往日比較,這幅地圖卻比以往更加精确,地圖上所繪的山川走勢,全部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又從将作監、軍器監那地兒,吩咐宮人搬來了整套蜀國的山川沙盤圖。
有些臣子是第一次看見這個沙盤,當許許多多沙盤圖案堆積成一起,整個蜀中的地形全部都立體地呈現在衆臣面前。
沙盤之上,一道道溝壑乃至山川隆起,象征着蜀國的地形,還有蜀國的城池方位,關隘,烽火垛口以及房屋民舍等,全部一清二楚地展現出來。
重臣心内激動,切切錯措,登時從座位上挨個站了起來,随即站在地圖與沙盤前,指指點點,随即又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之後又結合趙匡胤命張晖在蜀中的各要道地圖等情況,總結分析了蜀國的兵力分布情況。
蜀國四面皆高山,劍閣峥嵘而崔嵬,蜀國兵力大多沿着棧道分布,此戰隻需要突破沿着山川分布的蜀軍即可。
按照三國時期,魏國滅蜀以及結合當今形勢,最終廣政殿内,皇帝與宰執以及幾位軍中将帥确立了滅蜀的計策。
按照計策,它大體是分爲兩線作戰,也算是攻打蜀國的總攻略。
一路從北部鳳州出發,奪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經過興州,沿着嘉陵江而下,
另外一路則是從東部攻擊,大軍從歸州出發,沿着長江黃金水道,突破夔州天險,逆流而上,進攻蜀國。
兩路分進合擊,約期會攻成都。
而長江水道,先前聽聞蜀國的水軍受損嚴重,确實是一個利用攻打之機會,其次從水道運送糧秣軍械,與大宋而言,也十分方便。
不過說歸說,做歸做,要突破險要之處的蜀軍,實在是難上加難,而且有了計劃之後,朝臣們卻在思考何人挂帥出征蜀國。
征戰蜀國非易事,可是攻下蜀國,就等于可以直接威脅南唐、吳越以及南漢三個國家,其次邊陲西境還有一個大理國。
同下平章事,樞密使趙普問道:“臣不知陛下心中可有人選,何人爲主帥?”
趙匡胤脫口道:“諸位認爲王全斌如何?”
“王全斌!”
誰也沒有想到陛下會派王全斌爲主帥。重臣心中十分疑惑,對于王全斌此人他們也是十分了解的。
俗話說,知人用兵,王全斌仗打得還算好,可惜就如地獄魔鬼,經常殺降士卒百姓。
趙匡胤認爲此人手段非常好,可與戰國白起有得一拼。
深知王全斌此人爲人,朝中有人站了出來,此人乃是窦儀,他拱手而道:“官家,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雖然骁勇,可此人殘忍暴戾,無辜殺害投降的士卒,臣屢屢接到朝中谏議大夫彈劾的折子,不能爲帥,否則蜀中不安。”
“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趙匡胤道,“征伐蜀國乃是一場惡戰,蜀國向來有恃無恐,仗着川蜀,蜀道艱難、大山阻隔,阻我大軍。”
趙匡胤心道,若是慕容老将軍還在,就好。
窦儀接着道:“臣擔心王全斌在蜀中大開殺戮,反而會适得其反,讓蜀國百姓對我大宋存有不效之心,這樣對官家平定天下反而會适得其反。官家莫非不記得李處耘烹殺敵軍士兵之事,差點讓三湘之地對我大宋存在不附之心。”
趙匡胤知道窦儀的牛脾氣又上來了,若不是年紀他年老體衰,趙匡胤也不會強壓住心中的怒火。
趙普這時候也說道:“官家,爲了蜀國百姓考慮,爲了官家的聲威,王全斌不适合當主帥,臣建議官家還是另選他人。”
光政殿内,氣氛開始陡然變味,充滿着一股火藥味,趙匡胤打算以王全斌作爲伐蜀主帥,可是其他人卻有不同的看法。
兩派相争,趙匡胤暫時壓制住了氛圍。
“改日商議。”短短四個字而出,趙匡胤已經拂袖而去。
……
坐落于城内的涼城客棧,此時此刻,趙德昭還在密室之中。不過他眉頭緊皺,他在擔心之後的事情,比如,這伐蜀的将領,趙德昭倒是記得幾位。
在伐蜀過程中,王全斌雖然是名骁勇之将,可是此人殘忍暴戾,威而不德,在屢次征讨漢國時常常無辜斬殺投降的士卒以及百姓。
而後,原本曆史上,大宋對待蜀國民衆就好比是後娘養的,蜀國百姓卻對大宋的歸附感不高。北宋初年在青城縣就發生王小波、李順起義的事情。
因此對于治理一個國家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征服,而是讓百姓歸順,取得他們的民心。
何況伐蜀之事事關重大,趙德昭不希望此事再次發生,因此他有必要要作出選擇。
崔彥進此人卻是縱容手下士卒燒殺搶掠蜀國,導緻蜀中百姓抗擊宋國士卒,而後反倒是激發了蜀中百姓的發難。
若不是曹彬、劉光義等人的仁愛治軍态度,恐怕蜀國雖亡,蜀中百姓卻不認同大宋王朝的合法性。
蜀國的安穩,關于未來大宋在西南地區的穩定,以及趙德昭未來在西南部的部署,攻下蜀國,大理國也不遠看了。因此趙德昭不希望到時候蜀中再起幹戈,百姓不順大宋。
自古以來,有句話說的好: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
因爲蜀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在此地建都的國家往往利用險峻的地理條件,搞獨立,不服從中央王朝的政令。且蜀中道路險阻,山川相隔,政令不同,極易形成割據政權。
趙德昭暫時也想不出法子,也不知道現在蜀國長春堂的勢力範圍究竟遍布多廣,到時候憑借手中長春堂勢力是否暗中改變一下局面。
長春堂是招暗手,明面上趙德昭無論如何也要讓趙匡胤三思而行。
……
Ps.一個網絡作者若是看到作品點擊不怎麽樣,或者評論不多,可能随時會不高興寫書。請書友朋友們在縱*橫*網注冊個賬号,收藏一下天宋武功,支持皓月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