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沖急急忙忙跑到叔父的寝室内,而梁延嗣也站在一旁,高保勗艱難地張開雙目,見到人來齊了,遂囑托道:“我疾遂不起,兄弟孰可付之後事者?”
牙内都指揮使梁延嗣站在一旁,同時看着高繼沖,之後遂言之:“公不念正懿王乎?先王舍其子繼沖,以軍府付公。今繼沖長矣。”
高保勗盯着高繼沖,而高繼沖此刻正跪在他面前,道:“你說的對。”
高保勗遂讓身旁之人拟定文書,即以高繼沖權判内外兵馬事。過了幾日,荊南節度使高保勗病卒,時年三十九歲。
從建隆元年到建隆三年,高家在短短幾年工夫就已經喪失了二主,而繼承人年幼,當初因爲其子高繼沖年幼,難以服衆,恐怕會葬送高家基業,因此高保融遺命其同胞母弟高保勖繼位。
建隆三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膝下無子,也隻好聽從牙内都指揮使梁延嗣的勸解,遺命其侄即高繼沖嗣位。
高保勖死後,高繼沖繼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葉十七等人打探道消息,知曉了荊南節度使病死的訊息,消息分别傳往開封以及湖南衡州無庸子那裏。
同時葉十七等人也去了湖南潭州,在潭州見到了無庸子,告知了此事。
而無庸子亦從葉十七等人口中得知了荊南節度使病故消息,遂心中大喜,感歎世事無常,命也,而這次高、周二家亡了當家人,對宋朝廷就更加有利了。
“萬事休(時荊人對高保勗的綽号)已,東風來也,假道伐虢,襲占荊南。”
無庸子哈哈大笑,轉身便走,後又思量大計。
而在康趙德昭業已快人一步,搶先知道了訊息。建隆三年泉州節度使留從效、湖南武平軍節度使周行逢以及荊南節度使高保勗三人先後離開人世,對大宋來說也是又幫助的。如今荊州、湖南才是大宋統一南方的契入點,因此大宋将重點放在荊州以及湖南之地,而無庸子也是趙德昭派來,攪亂湖南局勢之人。
現如今湖南已經亂象叢生,張文表叛亂,周保權年幼,而荊州也因爲高保勗之死,勢力較爲弱小,兩地節度使都是小孩子,真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隆三年十二月,周保權分别派湖南武平使臣前往荊南高保勗處要求高家出兵,時荊州與湖南之地相隔甚遠,而戰事又起,交通阻塞,諸事不達。周保權、張文表等人俱不知荊南節度使高保勗(亦作高保勖)病逝于卧榻之上。而另一使臣北上,前去開封。已經在開封朝堂之上,朝賀天子趙匡胤,同時奏之湖南現狀,而趙匡胤也開始着手準備調集軍隊南下。
十二月丁亥,朝堂之上,趙匡胤對湖南使臣下達诏書,以武平節度副使、知朗州周保權爲武平節度使。同時在十二月甲辰,趙匡胤又遣内使趙燧等前往湖南郎州宣召,聽張文表歸阙(歸順朝廷),且命荊南高家發兵助武平節度使周保權。
十二月底,趙匡胤送走了湖南使臣,同時讓内使趙燧等前往湖南郎州宣召。
過後不久,荊南高家遣使臣來開封,趙匡胤獲知荊南節度使高保勗病逝的消息,十分驚訝。趙匡胤廢朝二日,追贈高保勖爲侍中,派遣禦廚使李光睿贈送喪事所需财物,谥号貞安王。
使臣走後,趙匡胤這邊又開始商議南征戰事。如今趙匡胤心裏樂開了花,前幾日與宰執商議之後,王樸、範質、魏仁浦、趙普以及苗訓、趙德昭等人均認爲南下的時機已經成熟,如今東風也有了。
而這個東風就是湖南使臣親自要求宋軍南下平叛的邀請函,而重臣心中甚是覺得此事是個契機。
如今東風來,這日朝會上。
王樸走到君前,道:“陛下,如今張文表叛亂,湖南不甯,周保權上請朝廷出兵,臣覺得此時我大宋應該出兵幫助。”
而樞密使趙普直接來到君前,陳述道:“王相公所言極是,荊南先後喪主,而新主年幼,威望不足,軍政不穩,各地虎視眈眈,我大宋先前制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國策,今荊南亂,周保權力邀出兵,臣樞密院使趙普建議,何不讓朝廷禁軍南下,平叛湖南。”
開封府尹趙光義站了出來,附議道:“臣贊同。”
此刻,趙德昭也從下首站起來,“兒臣附議王相公,趙樞使,趙大尹之言。《孫子兵法》雲: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昔年春秋時期,晉國欲吞并相鄰虞和虢國,某日荀息獻計于晉獻公,曰:晉如襲虞,虢必援之;晉若攻虢,虞相助。欲占之,可離間,而虞公貪得無厭,可投其所好。之後晉獻公将屈産良馬與垂棘之壁,贈虞公。後晉挑釁戰亂,欲伐虞,而虞國與晉相隔一個虢國,可出言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而虞公既得利益,因此答應借道出兵。後滅虞國返虢國時,一道滅了虢國。如今荊南好比虞和虢國,父皇正可以效仿前朝,一舉滅了荊南。”
趙普點頭微笑,道:“假道伐虢,微臣也認爲此事可行,時武平節度使、荊南節度使先後病逝,荊、南局勢勢必不穩,如今湖南張文表叛亂,此乃天意。請陛下出兵湖南,借道荊南。”
“衆卿可有其他意見?”趙匡胤問道。
“臣等贊同出兵湖南,借道荊南。”朝臣一緻性地通過了決議。
趙匡胤決定以假途滅虢方略,出師湖南、假道荊渚,以達一箭雙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高保勖年幼時,深受父親高從誨所喜愛,高從誨因事盛怒,見到他必釋然而笑,因此百姓稱他爲“萬事休”。高保勗死後數月,南平便被北宋所滅,有附會者即以其綽号“萬事休”爲預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