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六日,鄭勳睿回到了淮安。
此番征伐,前後的時間算起來剛好四十天,可謂是這麽多年征戰厮殺時間最短的一次,但也是取得最輝煌戰果的一次,鄭家軍剿滅後金鞑子近四萬人,漢軍近兩萬人,通過突襲伏擊等戰術布置,以最小的犧牲赢取了最大的勝利。
鄭勳睿進入淮安府城的時候,大街上已經是熙熙攘攘,進入臘月了,還有十來天就是春節,集市上特别熱鬧,不管是富裕的士大夫,還是條件一般的百姓,都會在春節的時候好好犒勞自身和家人的。
經過幾年的建設,淮北的情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商貿繁榮,百姓穩定,一個可以所謂大同世界仿佛出現了,不過鄭勳睿清楚,現實距離他的要求還差的很遠,淮北各級官府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至少老百姓不算是富裕的,他們隻是能夠維持生計,拿不出來多少剩餘的錢,而且商貿方面的繁榮,重點還是在交易的方面,真正能夠産生決定性作用的制造業,還處于起步和逐漸發展的階段。
商貿的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稍不注意就可能直接動搖政權的基礎,資本控制官府和政權一點都不稀奇,明末資本主義出現萌芽,東林黨人就在很短的時間之内與商賈聯合起來,開始保護商賈的利益,甚至是徹底免去了商貿賦稅。
鄭勳睿不知道自身的努力是不是能夠改變這一切,但他會盡量努力朝着最好的方向發展,至于說未來究竟會如何,這不是他能夠安全掌控的,很多事情的發展不是以人的意志爲轉移,鄭勳睿可以與皇上朝廷鬥,可以與後金鞑子流寇厮殺,但不會與社會發展潮流對着幹。
進入總督府,鄭勳睿沒有馬上到後院去。
徐望華和鄭錦宏在前院等着他,這也是鄭勳睿确定的規矩。不管是征伐厮殺,還是有什麽公幹,任何人都不準到府城外去迎接他,也不準在府城内搞什麽儀式,免得驚擾了百姓,再說鄭勳睿也不喜歡這類彰顯自我的儀式,越是低調越好。
徐望華的臉上帶着笑容。
朝廷的邸報已經到了淮安。大家都知道鄭勳睿被敕封爲太子太保了,由此可以說鄭勳睿是南直隸第一人了。就算是南京兵部尚書劉宗周,品階也在鄭勳睿之下,這在職的文官被敕封爲太子太保,可不簡單,身份地位尊貴很多的。
當然大家高興的不僅僅是這件事情。
進入書房,徐望華首先開口了。
“屬下恭喜大人,鄭家軍取得大勝,大人敕封太子太保。”
“沒有什麽值得慶賀的,不過是一個虛名。要不要都無所謂,對了,陣亡的将士撫恤銀子都到位了嗎,可否安排專人去勸解他們的家人。”
“少爺,銀子全部都撥付下去了,執法營的将士今日還在安慰陣亡将士的家人。”
鄭勳睿鄭錦宏,微微點頭。
“徐先生。這些日子辛苦你了,主持家裏的所有事宜,我各地井井有條,你居功至偉。”
“屬下不敢,這些都是屬下應該做的事情。”
“對了,那個陳子龍的表現如何。”
徐望華稍稍沉吟了一下。
“陳子龍此人有學識。熱情亦是很高的,總體來不錯的,隻是平日裏閑暇的時候,頗有一些牢騷,當然主要還是針對朝廷的,他認爲淮北各地的模式很不錯,認爲朝廷應該采納此等的發展模式。特别需要在北方推廣,屬下數次勸告,說淮北的發展模式,暫時不能夠在其他地方推開,陳子龍大概也明白屬下所指的是什麽,近段時間說的少多了。”
“嗯,我和陳子龍很早就認識,此人有熱情,隻是的事情太多,且往往注意到那些不好的事宜,尚不能特别适應形勢之發展,我到淮安府去做同知,協助吳偉業做事情,讓這兩人一起好好的探讨,興許他們能夠琢磨出來一些東西,文坤到複州去了,我已經啓奏朝廷,讓文坤以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的身份,兼任鄭家軍參将,統領複州諸多事宜。”
徐望華點頭,沒有感覺到吃驚,鄭勳睿在用人方面曆來是大膽的,不一定,隻要有能力,就會破格提拔使用,文坤以右佥都禦史的身份,兼任鄭家軍的參将,實際地位在楊賀與洪欣濤之上了,統領複州和蓬萊的事宜,完全可行。
“徐吉匡已經到陝西,我給三太爺寫信了,讓徐吉匡以陝西巡撫衙門知事的身份,協調陝西諸多的事宜,徐吉匡靈活,且經曆過很多的事宜,能力不錯,相信能夠很好的履職,陝西方面暫時不用擔心什麽事宜。”
“複州方向倒是需要稍稍調整,我夢麟回到淮北來,出任淮安府同知,讓李攀龍出任複州知州。”
從鄭勳睿下一步的發展思路來說,複州金州旅順和蓬萊等地,已經顯得異常重要,這裏必須要打牢基礎,複州知州顧夢麟和金州知州曹馳兩人,是被鄭勳睿賦予重任的,曹馳做的的确很不錯,也許是曾經遭受過冤屈,知道百姓的疾苦,能夠沉下心去,認認真真的做事情,而且與鄭家軍之間的協調事宜也處理的很好。
顧夢麟就不一樣了,可能是年紀大一些,加之以前的經曆也不一樣,幾乎都是在順境之中發展,做事情循規蹈矩,不知道變通,讓楊賀等人頗有微辭。
文坤負責協調複州等地的事宜,顧夢麟這個舉人,不一定那麽心服口服,也不一定買賬,所以此番調整回來,也在預料之中。
李攀龍不一樣,此番跟随出去征伐,也是在文坤的指導下做事情,出任複州知州,能夠很好的配合文坤做事情,這樣就能夠讓複州金州旅順和蓬萊等地協調發展了。
讓顧夢麟出任淮安府同知,鄭勳睿也是經過認真思考的,淮安知府吳偉業同知陳子龍,都是進士的身份,相比較來說,僅僅是舉人身份的顧夢麟,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更是能夠受到一些磨砺,三人都是南直隸的讀書人,之前也都熟悉,到一起之後,肯定是有着很多探讨的,吳偉業和陳子龍的轉變很快,認識方面已經朝着鄭勳睿滿意的方向發展,在他們的帶動之下,顧夢麟也許會出現一定的轉變。
若是顧夢麟不能夠出現多大的變化,依舊是固執己見,那鄭勳睿也沒有辦法。
“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陰縣知縣,山陰縣的諸多事宜,就讓李岩直接負責,一般情況之下,淮安府不要插手。”
徐望華連連點頭,鄭勳睿這一手的安排,可謂是考慮好了一切的可能性。
吳偉業陳子龍和顧夢麟三人主持淮安府衙的事宜,不要說鄭勳睿不可能完全放心,就算是徐望華都不是特别放心,畢竟從親疏的程度上面來說,三人都不算是鄭勳睿的絕對心腹,一旦鄭勳睿和朝廷之間出現裂縫,三人如何的選擇,沒有誰能夠肯定。
淮安府的地位特别重要,漕運總督府所在的山陰縣更加的重要,讓李岩以淮安府同知的身份兼任山陰縣知縣,就等于是讓李岩完全負責山陰縣的事宜,淮安府衙與漕運總督府同在山陰縣,府衙實際在漕運總督府的直接控制之下,這樣就算是吳偉業等人心有旁骛,鄭勳睿和徐望華也不需要特别擔心。
淮北以及複州等地官吏的調整,完全是漕運總督府說了算,朝廷無法幹涉,按照朝廷的規矩來說,五品以下的官吏,漕運總督府是可以直接任命的,但鄭勳睿實際的做法可不是這樣,四品的知府以及三品的理漕參政督催參政和押運參政的人選,都是漕運總督府決定的,内閣和吏部不過是按照漕運總督府的提名來商議,沒有什麽變動的。
正是因爲做到了這一點,故而淮北的發展很快,漕運也是很暢通,源源不斷的漕糧和其他貨物運輸到北方和京城,有力的保證了北方的供給,可以說北方這幾年的穩定,漕運總督府居功至偉,盡管有流寇的肆掠和後金鞑子的侵襲,但京城的糧食供應等等,沒有出現絲毫的問題。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盡管皇上對鄭勳睿不是特别的滿意,但也不敢輕易調整,畢竟漕運是朝廷的命脈,維護漕運的穩定就是維護朝廷的穩定,維護大明的穩定。
鄭勳睿所做的這些調整,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當然調整不僅僅是如此,還有一些調整,他需要聽聽徐望華的意見。
徐望華是非常清楚鄭勳睿志向的,也是鄭勳睿最爲得力的助手和心腹之一,雖然沒有出任任何的職務,但淮北陝西和複州等地的任何人,都知道徐望華的地位,鄭家軍的各級軍官,也知道徐望華說的話某些程度上就是命令,徐望華以布衣的身份,多次主持漕運總督府的事宜,管控淮北各地,甚至直接決定鄭家軍的事宜,其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