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啓山山腹之内出來後,張禦與項淳一同回到了事務堂中。
項淳現在對他很是客氣,請了他坐下後,又命人沏了杯香茶上來,這才回到主座之上坐定,說起了正事。
“就在今年士議之前,爲了壓制神尉軍,上任姚公府曾幾次我與我商議對策,最後決定不先打擊神尉軍本身,而是把目标定在朝明城上。”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道:“不知道張師弟可是了解朝明城的事麽?”
張禦點頭道:“聽聞過一些。”
他在司吏衙署的時候,蔣定易就曾爲朝明城的事頭疼,因爲那裏的地方官吏幾乎全是由歸化土著擔任的,衙署派去的事務官吏不是被架空,就是被驅趕回來。
要單純隻是一個反抗都堂的城鎮,那麽都護府的兵馬立刻可以将之鎮壓下去,可問題是,朝明城早早就與神尉軍勾結到了一起了。
現在的情況是,這個城鎮每年都會給神尉軍上供大量的财物,而隻給都府象征性的繳納一些稅款。
不止如此,據說因爲都護府的威信缺失,城中開始有些人肆無忌憚的信奉異神,很多南方本是被滅亡的異神又在這座城市裏死灰複燃。那麽長久下去,城中之民到底算是都護府的子民還是異神的信徒就很難說的清楚了。
項淳道:“張師弟既然清楚, 那我便不多作言述了。神尉軍擁有了朝明城, 那便擁有了自己的财權,這是都府難以容忍的,故是清理此處勢在必行,而我與幾位同門也以爲, 絕不能讓土著異神再度複蘇, 也是因此,都堂決定在士議之上全力支持我玄府。”
說到此處, 他歎了一聲, “本來事情一切順利,隻是士議期間, 姚老公府忽然病重, 導緻人心惶惶,且那時神尉軍曾數次鬧事,爲了暫時穩住神尉軍, 又爲了照顧老公府,姚公府讓出署公之位,改由向來中立的柳奉全接任。
柳奉全上台後,因爲自身威望不足之故,對此事曾有過猶豫,一是懷疑玄府的能力, 二來怕激怒神尉軍, 所以曾一度想撤回這個定策。
下來的事師弟也知道了,爲了堅定都堂信心, 我玄府不得不幾次圍剿異神,後又不惜全力圍剿對北方危害甚衆的瘟疫神衆。
所幸此事得衆位同門全力相助,再有張師弟你的出手, 這才得以全功,也是因此, 我近來再次尋上柳奉全, 他終于同意繼續這個計略。”
張禦心裏清楚, 事情應該沒這麽簡單, 要不然項淳也沒必要來找他商量,道:“這裏可是有什麽爲難之處麽?”
項淳一歎, 道:“本來按照我與姚公府的計議,由他說服大都督,借用都府之内的人手,與我玄府合力扭轉局面……”
他搖了搖頭, “其實人手倒不是最緊要的, 主要是表明這件事是都堂與我玄府一同決議的, 神尉軍就算知道了,也不敢妄動, 至多隻會有一些小動作。可是現在,柳奉全既無此意願, 也無此能力說服大都督,不過……”
他擡起頭,看向張禦,目光之中帶有幾分期待。
上次禮争之事他也是知道的, 張禦去了一回都府,大都督就徹底放棄了所謂“新禮”, 說明張禦在這位大都督面前是具備影響力的。
張禦明白他的意思, 他思索了一下, 坦言道:“項師兄, 大都督雖然年紀小, 可也有自己的判斷,絕不是他人可以輕易左右的,或許姚公府可以,但禦并無此能。”
項淳一聽,微覺失望,不過這個事情是難得可以打擊到神尉軍的機會,他是不會放棄的,他道:“既然此事無法,那麽我們玄府隻能單獨行事了,可如此一來,萬一事機有變,都府是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所有事情皆需由我們玄府自身來承擔, 所以在之前商議中, 有幾位師弟也是反對此策。”
他再度看向張禦, “張師弟現在你也是了解此事了, 卻不知你的意見是什麽?”
張禦心下一思, 與神尉軍終歸是要開戰的,神尉軍不動,隻是還沒有把握,現在既然能光明正大的削弱此輩,那又爲何不做?
不過他也知道項淳的意思,他若是同意,那麽這件事肯定需要他也參與進去。
這對他來說倒不算什麽,這些試圖分割都護府與本土聯絡的人,他是一定要打倒的,這與他自身的意願是相符的。
所以他沒有什麽猶豫遲疑,直接言道:“朝明城崇奉異神,排斥天夏子民,禦以爲,此事不可拖延,當要及時下手清理!”
項淳見他贊同,不覺振奮,點頭道:“好,張師弟支持此事,我這裏又多一臂助,張師弟說得不錯,異神之流絕不能姑息,我這就回去再設法說服那幾位同門,一有消息,我當派人前去通傳師弟。”
張禦言道:“這幾日我當在居處修行,事情若定,項師兄随時可遣人來尋。”
事情議定,他見再無其餘事宜,便就出聲告辭,項淳則是親自送他到了大堂門口。
出了玄府後,張禦一路回到了居處,逗弄了妙丹君一會兒,稍加洗漱,就在靜室内之内坐定,随後将那半塊玄玉拿了出來。
戚毖說這裏面蘊藏有一個章印,能不能見到全看他自己,可他略略感應了一下,這東西卻不似之前所見的那些拓照有章印玉簡,裏面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
他之前在曾問戚毖,當日初入玄府大殿後,第一個見到的道人爲何人?
戚毖回言,他方才已是見過了。
他确實是見過了。
那個道人就是玄首手中那半枚玄玉所化,當然,那并非是什麽活人,而隻是一縷前賢存駐其中,并用來點化後人的意識。
實際上,他之前所有接觸過的章印之中,都有前人的意識存駐在内,每一次他都是先得了這些意識的正确指點,而後才去觀讀章印上的内容。
這些意識充當的是一個指引者的作用,相當于玄修的半個老師。
玄修在修行時,很多人在最初的時候,或許會有所疑問,爲何自己觀讀大道之章的章印時,隻需投入神元,就能莫名學會各種技巧和能爲?
随着時間推移,很多人就把這當成一種理所當然,沒有再去刻意探詢的欲望了。而且很多玄修本身也不在意此事,你隻要知道這麽做可行就是了,又何必去關心爲何可行呢?
可是張禦不同,他兩世爲人,思維方式與一般的天夏人并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他最初接觸的是舊修的修煉方法。
舊修的修道就是問道,所以他一直未曾放棄探究這裏的因由。
在元命之章時,他隻是有些模模糊糊的概念和猜想,可到了靈明之章後,随着境界的提升,再加上有意識的察問自身,卻是逐漸看得較爲清晰了。
大道之章被玄修稱爲載道之器,這确然不假,因爲玄修修行都要依靠道章道印,就算神元,也是修煉者在感受到大道之章後,才能被引導出來,繼而提聚積蓄的。
神元其實分爲“神”與“元”,這裏的神是指照徹自我乃至萬事萬物的一點靈光,而元則是指一個人的本元,是一個人存駐于世上的根本。
擁有了神元,你就可以與大道之章進行“交換”。
淺顯點來說,比如一個修煉者在修習一門功法時,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而神元就是将你自身的精力和時間統合到了一處,且并不限定你學習什麽,修士隻要專注提聚神元就好,碰到需要修習的東西,隻需要在大道之章上投入神元,那麽就會視你投入神元的多寡來獲得回報。
神元投入的越多,就意味着你學習某一個技巧和能爲時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越多,反之則亦然。
當然,因爲每一個人資質禀賦和根底不同,有些人可以輕松學會的東西,另一些人投入再多精力也未必能夠學會,所以章印之中往往還留駐有前賢的意識和經驗,如此可讓任何一個後輩都觀讀明白,至多就是神元多耗用一些。
也是因爲如此,新法的傳承擴張起來極快,因爲此法并不需要傳統的師徒授法,你隻需要感應到大道之章,那麽你就能修行。
張禦的手指在那半塊玄玉上劃過,戚毖說這裏藏有一枚章印,他猜測之所以自己無法感應到,或許就是因爲其中沒有前人意識存在,所以不像以往那些章印一樣,在意識層面上可以溝通。
他思索了一下,既然如此,那不妨換一個方法,他于心下一喚,便将大道渾章喚出,目光一轉,就落到了其中一枚章印之上。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