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房玄齡感到意外不同,張铉對關隴貴族與江南會的勾結并不奇怪,至少幾年前他就知道傳授他武藝的張仲堅就是江南會借給武川府,這其間肯定達成了某種條件。
還有江南地區的造反始終連綿不絕,剿滅了劉元進, 又來了沈法興,這背後就是江南會在興風作浪,而江南會的背後又出現了關隴貴族的身影。
窦家居然暗運兵器給江南會,這着實令張铉有點爲難,如果插手這件事,似乎又沒什麽意義,況且窦慶待他也不薄, 而且這種事情一旦揭開,窦家恐怕就是抄家滅族的後果了。
可如果不管,這幾千副兵甲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交易,削了自己的面子不說,一旦事敗,他張铉也會戴上縱容匪患的罪名。
張铉想來想去,決定還是給窦慶寫一封信,暗示窦慶暫時停止和江南會的兵器交易,至少不要在他眼皮子底下進行。
張铉當即寫了一封言語晦澀,但窦慶卻又能看懂的信,他找來一名親兵,把信交給他,又叮囑他幾句,讓他進京給窦慶送信。
就在張铉剛剛把親兵打發走,堂外跑來一人禀報道:“啓禀将軍, 韋長史有急事求見!”
張铉點點頭,“請他進來!”
不多時, 江都留守長史韋铮急匆匆走了進來, 進門便道:“隋軍在中原大敗,将軍知道嗎?”
“是怎麽回事?”張铉不解地問道,他絲毫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不等韋铮回答,張铉又請他坐下,命親兵上了茶,韋铮喝了口茶說道:“我也是剛剛得到飛鴿傳信,張大将軍在彭城縣不幸身亡,孟海公全力進攻,昨天中午隋軍抵擋不住,損兵大半,向梁郡方向敗退了。”
張铉吃了一驚,大将軍張瑾竟然陣亡了,他急問道:“張大将軍是怎麽陣亡的?”
韋铮歎了口氣,“聽說在争奪符離縣一戰時,張大将軍額頭被一支流矢射中,軍隊敗退到彭城縣,但因爲年事已高,最終沒有能治好,不幸身亡,隋軍失去了主心骨,軍心渙散,被孟海公趁機擊潰,中原形勢十分危急。”
張铉負手走了幾步,他已經意識到韋铮來找自己,必然是另有深意,他不露聲色問道:“隋軍大敗,就是昨天發生的事情嗎?”
韋铮點點頭,“鴿信從彭城郡到我這裏,半天時間就足夠了,肯定是昨天發生之事。”
他又低聲道:“張大将軍身亡,隋軍慘敗,必然會震動朝野,如果我們聯合出兵救援徐州,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張铉心中暗暗冷笑,韋铮手中根本沒有什麽兵力,要出兵還得靠自己,居然還說聯合出兵。
不過張铉一轉念,這個韋铮在朝中頗有人脈,又是曾經的兵部侍郎,如果自己能挽救局面,那經過韋铮來發酵,功勞就會成倍擴大。
俗話說,有利同享,自己從前在這方面做得确實不夠好,應該考慮改進,而且這确實是一次讓自己打通東海郡的機會。
想到這,張铉看了一眼滿眼期待的韋铮,微微笑道:“我怎麽能不給韋長史一個面子呢?”
韋铮大喜過望,連忙道:“朝廷那邊我來解釋,請将軍盡快出兵。”
張铉點點頭,“我準備一下,最快明天就可以出兵。”
.........
中原的戰局對隋軍十分嚴峻,正如韋铮所言,張瑾在符離縣一戰中不幸身中流矢陣亡,這對隋軍造成的嚴重的影響,隋軍士氣低迷,軍心渙散,随即在彭城一戰中慘敗,被迫退向梁郡撤離。
此時,孟海公的軍隊已經壯大到十幾萬人,聲勢席卷東海、彭城、下邳和谯等徐州四郡,孟海公随即自封彭王,定都彭城縣。
天還沒有亮,一支由百餘艘大型運糧船組成的船隊正沿着邗溝向北行駛,數千纖夫拉拽着這些裝滿糧食軍資的大船,在運河東岸,一萬五千隋軍列隊疾行。
隋軍主将張铉站在大船船隊,目光深邃地凝視着北方天空,天色已變成了青藍之色,可以清晰地看見兩邊一望無際的稻田以及一片片樹林。
這次軍隊北上是張铉和韋铮的聯合行動,韋铮負責後勤糧草、軍器以及民夫征用,張铉則負責軍隊作戰。
由于杜伏威已遭重創逃到淮南郡,江都暫時不會有什麽威脅,張铉便率大軍全力北上迎戰孟海公。
當然,張铉有自己的戰略目的,他主要想拿下東海郡,打通江都郡和青州六郡的通道,這對他而言至關重要。
而且孟海公勢頭太猛,一旦他無法向西進軍,他必然會轉道向北,向兵力空虛的青州地區進軍,嚴重威脅張铉的切身利益。
“将軍是在擔憂賊軍的兵力嗎?”房玄齡站在張铉身後問道。
張铉點點頭,“畢竟十倍于我,說不擔心那是自欺欺人。”
“那将軍打算如何應對?”
“我現在也不知道,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說到這,張铉回頭看一眼房玄齡,笑問道:“軍師可有好的策略?”
“策略暫時還沒有,不過建議倒有兩個。”
“願聞其詳!”
“将軍的優勢是戰船,我建議以山陽縣爲根基,首先控制淮河,勝可北上,不利則渡河南退,這樣進退有章法,不至于亂了陣腳。”
“其次呢?”張铉又問道。
“其次就是情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将軍必須要加強情報。”
張铉默默點頭,這個問題他也考慮過,韋铮倒是建議他使用官方的情報點,沿途各個驿站傳遞情報,但張铉已經不太相信官方情報,畢竟驿站已被賊軍控制,能不能傳遞真實情報還是一回事。
“軍師的兩個建議非常好,情報部署我就交給軍師去做,我來安排淮河駐防。”
……….
山陽縣是一座位于淮河南岸的中縣,通濟渠便從這裏折道轉入邗溝,山陽縣因地處交通要道而興盛,人口也逐漸聚集,目前這裏有十幾萬人口,有一半的青壯靠邗溝往來運輸生活。
張铉大軍在北行兩天後抵達了山陽縣,大軍随即在縣城西面紮下了闆牆式大營。
城頭上,張铉在衆将的簇擁下巡視這座周長近二十裏的城池,縣令給張铉介紹道:“将軍,本縣在五年前重新修築,城高兩丈八尺,下面護城河寬三丈,非常堅固結實。”
“護城河有多深?”張铉探頭看了看護城河問道。
“南面稍微深一點,越一丈五尺,北面深一丈。”
張铉點點頭,又指着水城門問道:“水城門通往哪裏?”
“将軍請看東城外!”
縣令帶着張铉來到東城牆,指着東城外的一片湖泊道:“那片湖泊叫做野鴨湖,實際上是塊窪地形成,東連邗溝,西接護城河,縣城内有一條漕河,通過水城門和護城河,最後和邗溝相連。”
旁邊倉曹參軍崔元翰問道:“河道太窄,我們的大船恐怕進不來,無法卸糧,請問縣令,不知縣裏有沒有小船?”
縣令臉上露出爲難之色,“實不相瞞,縣裏的小船都被苗海潮征用了,連一艘船也沒有。”
“元翰,船不是問題!”
張铉在一旁道:“我們從苗海潮那邊繳獲了很多船隻,都停在盱眙縣,明天我派人把它們送過來。”
崔元翰連忙行禮,“多謝将軍,有小船就可以卸糧入城了。”
“那卸糧之事就煩勞元翰多多盡心了。”
張铉又回頭對幾名參軍道:“這次對抗賊軍恐怕需要民夫協助,你們和縣令商量一下,盡量多組織一些民夫,以備無患。”
幾名參軍和縣令一起答應,張铉這才轉身下城向軍營而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