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系統實際上也是一種微波通信,它以衛星作爲中繼站轉發微波信号,在多個地面站之間通信,衛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地面的“無縫隙”覆蓋,由于衛星工作于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公裏的軌道上,因此覆蓋範圍遠大于一般的移動通信系統。
但衛星通信要求地面設備具有較大的發射功率,在前世就沒怎麽普及使用。
目前李寶強的四百瓦電台能夠實現全球聯絡,但是李寶強總不滿足,前世執行海外任務中常用到的海事衛星電話,讓李寶強懷念不已。
恰好前不久和京都軍區的陶子軍上将聯系過,李寶強得知京都軍區地下指揮中心裏有一台衛星地面站設備,通信中繼衛星有三台,這個消息讓李寶強垂涎三尺。
陶子軍也想恢複衛星通信系統,但苦于沒有發射火箭,其實陶子軍也想到了用核導彈發射,但是陶子軍的核導彈并不多,陶子軍視爲寶貝,那裏舍得。
霍金的來電,讓李寶強想到了俄亥俄州核潛艇上的核導彈,那可是洲際導彈,射程達到八千公裏,改一改程序對着大氣層以外發射衛星,也是可以實現的。
李寶強提出這個用核導彈發射中繼衛星的想法,被轉給了上官陽,上官陽和很多這方面的專家交流一番,覺得非常可行。
有了中繼衛星,還有了地面控制台,運載工具也有了,所差的隻是終端設備,這倒是很簡單,海事衛星電話還是能找到幾部的,雖然元器件被太陽風暴燒毀了,但還是可以照張抓藥生産出來的。
經過和陶子軍溝通交流,陶子軍也認可了這種辦法,既然李寶強願意消耗掉三枚核導彈,陶子軍肯定是暗自偷着樂,哪裏還能不同意呢。
恢複衛星通信系統,這在末世第二年是一件大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人們不禁期盼希望能有更多的前世文明不斷恢複,回到從前,享受現代文明。
這條路雖然很難很遠,但是畢竟開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預示着未來将很美好。
一個衛星通信部門在華夏自治區成立了,專門研究終端設備生産,以及和中繼衛星,衛星控制台占兼容的一系列問題。
對這個新興的部門來說,搞衛星通信确實很麻煩。
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端、地面端、用戶端三部分組成。
衛星端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後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衛星星體又包括兩大子系統:星載設備和衛星母體。
地面站則是衛星系統與地面公衆網的接口,地面用戶也可以通過地面站出入衛星系統形成鏈路,地面站還包括地面衛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蹤、遙測和指令站。
用戶端即是各種用戶終端。
在微波頻帶,整個通信衛星的工作頻帶約有500mhz寬度,爲了便于放大和發射及減少變調幹擾,一般在星上設置若幹個轉發器,每個轉發器被分配一定的工作頻帶。
衛星通信多采用頻分多址技術,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頻率,即采用不同的載波,比較适用于點對點大容量的通信。
時分多址技術也在衛星通信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即多個地球站占用同一頻帶,但占用不同的時隙,與頻分多址方式相比,時分多址技術不會産生互調幹擾、不需用上下變頻把各地球站信号分開、适合數字通信、可根據業務量的變化按需分配傳輸帶寬,使實際容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種多址技術是碼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頻率和同一時間,但利用不同的随機碼對信息進行編碼來區分不同的地址。
cdma采用了擴展頻譜通信技術,具有抗幹擾能力強、有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靈活調度傳輸資源等優點,它比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廣、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統使用
最終京都軍區和華夏自治區兩方的研究人員決定采用中軌道衛星通信系統,前世的海事衛星電話就是用的這種通信系統。
衛星距地面2000,20000km,傳輸時延要大于低軌道衛星,但覆蓋範圍也更大,典型系統是國際海事衛星系統。
中軌道衛星通信系統可以說是同步衛星系統和低軌道衛星系統的折衷,中軌道衛星系統兼有這兩種方案的優點,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兩種方案的不足之處。
中軌道衛星的鏈路損耗和傳播時延都比較小,仍然可采用簡單的小型衛星。
如果中軌道和低軌道衛星系統均采用星際鏈路,當用戶進行遠距離通信時,中軌道系統信息通過衛星星際鏈路子網的時延将比低軌道系統低。
而且由于其軌道比低軌道衛星系統高許多,每顆衛星所能覆蓋的範圍比低軌道系統大得多,當軌道高度爲l0000km時,每顆衛星可以覆蓋地球表面的23.5%,因而隻要幾顆衛星就可以覆蓋全球。
若有十幾顆衛星就可以提供對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雙重覆蓋,這樣可以利用分集接收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同時系統投資要低于低軌道系統。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軌道系統可能是建立全球或區域性衛星移動通信系統較爲優越的方案。
當然,如果需要爲地面終端提供寬帶業務,中軌道系統将存在一定困難,而利用低軌道衛星系統作爲高速的多媒體衛星通信系統的性能要優于中軌道衛星系統。
目前衛星隻有三顆,隻能滿足于亞洲範圍内的通信。
李寶強提議衛星的研制,終端設備的生産可以慢慢來,但是先把衛星送上天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失敗了,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李寶強的想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意,京都軍區地下倉庫裏的三顆通信衛星被運到了舟山。
俄亥俄号核潛艇靠在舟山軍港碼頭上,三枚核彈頭被小心翼翼地取出來,衛星同時安裝到原來核彈頭的部位,這對核導彈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因爲衛星和核彈頭的重量形狀尺寸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于核導彈的飛行影響勢不可預測的,或許會帶來緻命的影響。
但是許多核導彈上需要改進适應的地方,并沒有得到改造,目前沒有人能對此進行改造,能改造的人或許還有人活着,但是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就算是有那麽幾個懂行的活下來,也根本完成不了。
現在是末世,沒有人能夠再造出一顆核彈頭,一枚火箭,末世就是這麽殘酷,但是希望還存在。
這不才末世兩年,竟然在華夏大地上,用華夏的通信衛星,美國人的核導彈即将發射三顆通信衛星了麽。
這就是末世奇迹,帶給人們無限遐想和希望。
霍金不禁祈禱,發射能夠圓滿,因爲他要率領核潛艇深入大洋,發射這三枚導彈,直沖大氣層以外,海拔兩千公裏的空間。
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次行動,霍金既興奮又擔憂整個核潛艇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