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小野君最後那句不過,讓田中實在是無法忍受小野君,田中拍案而起。
“あほう,傻瓜,不過什麽,把話說完,記住你是個軍人,不要吞吞吐吐,要幹脆利索,”
田中指着小野君的鼻子大罵。
“哈依,我要報告的是,柴油已經沒了,輪船無法開動,實在是無法再派送後續兵力,另外從朝鮮搞回來的木材,煤炭也都運不回來了,”
“ばかやろう,八格牙路,沒有了柴油就用帆船,當初我們祖先是怎麽去的大明朝,你個大笨蛋,這還算是問題嗎,”
田中一郎一陣無語,雖然罵的兇,但田中也明白日本現在的窘況。
日本是個資源匮乏的國家,特别是石油,全部依賴進口,末日危機爆發以來,儲備的石油大部分被沖到了海裏,庫存的少量柴油汽油也都慢慢消耗完了,日本回歸了燒柴取暖的時代。
而且沒有了燃油,即使戰機軍艦坦克修複,依然無法使用,這真是雪上加霜,讓田中一陣頭疼。
所以田中更加堅持曾曾祖父的遺訓,登上亞洲大陸,開拓日本人的生存空間。
“竹下桑,佐世保港外那些煤炭挖掘進行到哪一步了,”
另外一個日本軍官叫竹下三郎,專門負責内務事物,現在的日本政權其實是一種軍政一體的格局,這倒反而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專制,提高效率。
“報告首相大人,挖掘進行的很不順利,主要是沒有大型挖掘工具,”
竹下三郎恭敬地回答。
“想盡一切辦法,把這些煤炭挖掘出來,這是我們重新發展的巨大動力,感謝我們的祖先吧,”
田中忽然想到了,其實日本還是有煤炭資源的。
爲什麽不說是煤礦,而說是煤炭資源呢,因爲在日本各大港口外,幾乎都有上億噸的成品煤炭,那不是日本國産的,日本連個煤砟子都沒有,哪裏有煤炭。
那些煤炭都是當年日本侵占華夏之後,從華夏國一船船運回來的,那都是華夏的财富,被日本人運回國内,倒入港口外,當做資源儲存了起來。
這是一筆血債,華夏人卻沒有幾個知道的。
現在日本能源枯竭,卻想到了這批煤炭。
按照目前日本的人口和工業化消耗量計算,這些煤炭夠日本人使用三十年,可想而知日本人當年從華夏還攫取了多少财富。
這是華夏的恥辱,确實日本人的驕傲。
現在田中一郎正在狂妄地暢想,假以時日,日本再次崛起,趁着末世大亂,按照老祖宗設定的路線,登陸華夏,憑借着日本人天生的人種優勢,還有優良的民族性格,統一東亞大陸。
到那時田中将是日本民族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宏偉業績将供日本子孫各代膜拜。
确實,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日本在資源枯竭的情況下,憑借日本人族吃苦耐勞,強烈的集體意識,再次重建了強大的帝國,可謂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迹。
這裏不得不分析一下日本民族的特點,才能對日本的再次崛起的原因有深刻的理解。
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許多方面表現出典型的混合型特征,這些往往是二元性混合。
日本人是既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強烈的集團意識可以說是日本人最具特點的國民性。
日本人的集團性特點起源于其稻作文化,因爲稻作不同于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旱田耕作,興修水利、插秧收割等都需要集體的勞動與合作,由此形成了農村共同體,産生了集團意識。
而日本社會傳統的家族制度也是産生日本人集團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哪一種家族制度,家長的權威是需要家族成員絕對服從的。
因此,在日本人的集團内部又很多的原則:權威的支配和對權威的無條件追随;不允許一切自主性批判反省的社會規範;集團内部的家族式氣氛與對外部的敵對意識的對立。
對日本人集團性最流行的描述就是“一個中國人能抵得過十個日本人,但是十個中國人卻抵不過一個日本人,”
因此,日本人更像蜜蜂,就單個個體而言未必優秀,但是,一旦結成一個小群體、小集團後,協調默契的配合卻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力量。
日本人強烈的序列意識和等級觀念。
日本人重視“縱式”關系,他們趨向于把人、社會集團、國家等一切事物想象成一個序列,因此,他們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在集團和國家在等級序列中的地位比較敏感,所以,日本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差别,對權威有極大的敬畏和服從,他們性格上傾向于媚上傲下,對強者盲目崇拜和服從,對弱者缺乏同情心,甚至鄙視弱者。
日本人将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也投射到與其它國家和民族的關系上。
他們把世界上的國家排列成一個序列,這種序列在不同時期會有所改變。
因此,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認爲在亞洲,自己是第一号強國,所以,它傲視一切亞洲國家,它欺淩一切亞洲國家,因爲在他們眼裏,隻有強者才可以被尊重,弱者就應該被踐踏。
日本人的自卑感與優越感并存的心理特征。
這是日本人性格中多種矛盾組合中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自卑感與優越感并存是一事物的兩種面孔,因爲自卑感會經常地造成一種緊張狀态,人不可能長期忍受這種狀态,因此,爲了達到内心的平衡,人們會從相反的方面,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調節。
在戰争中,日本人的這種性格特征表現得更爲突出和明顯,因爲日本是一個島國,他們缺乏資源,日本人對此極度焦慮,并且急于向外擴張。
當他們和地大物博的中國相比時,他們骨子裏是很自卑的,因此他們依靠強大的國力作依托,對中國發動了戰争。
這場戰争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奪資源,而一旦當他們發現很容易地進入貌似強大的中國并且迅速占領一部分中國領土時,他們的優越感便表露無遺。
這時他們發現他們“大和民族”是那樣的強大,而中國人是如此容易便被擊潰,他們越發以爲中國人是不如他們“大和民族”的,以往中國的輝煌、日本對中國的俯首稱臣必須以中國人的消失爲代價。
但是這一次日本人的崛起,和明治維新的發展一樣,同樣是給日本周邊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最終的結局是導緻了日本國的滅亡,日本民族的消失。
隻有少數一些日本人,還有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少數日本人活了下來,成爲了其他國家一個新興的少數民族----“大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