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蓄意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全面侵略中國的序幕。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閣首相田中義一就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有統計顯示,日本近代史上發動的10餘次對外侵略戰争中,絕大多數針對中國。一個國土面積還不到中國3%的島國,爲何膽敢一再進犯我中華?這既有侵略者欲壑難平的貪婪和殘忍,更有舊中國“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積貧積弱,一盤散沙”,“有國無防,有海無疆”,使得日本對中國步步緊逼。弱肉會被強食,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我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沉痛教訓。
也正是這一天,中華民族徹底覺醒了。所有的愛國力量同仇敵忾,投入了救亡圖存、全民抗戰。曆時14年,中華民族付出3500多萬人的巨大犧牲,憑着不屈不撓的頑強抗争,赢得了抗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不僅洗刷了丢疆亡國的曆史恥辱,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使我中華從此走向民族複興的曆史新途。
曆史證明,中華不自辱,誰人能辱之?
82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抗日戰争中培育起來的抗戰精神助推中國走過艱難險阻。中國在探索符合自己發展道路的進程中,走過彎路,栽過跟頭,最終找到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中國的改革首先在農村起步,短短的幾年就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沒有改革,億萬農民的溫飽有誰能夠解決?中國的改革推進至城市,進一步奠定了中國崛起的基礎。沒有改革開放,中國何時能夠走上富民強國之路?
中華走上強國之路,給周邊地區和整個世界注入互利共赢的正能量,但也使一些國家對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産生了焦慮。美國對華采取接觸、合作加防範、牽制的兩手政策,既想從中國的發展中多分得幾杯羹,又擔心一個崛起的中國挑戰美國在亞太乃至世界的主導地位。于是,美國的對華政策包含了明顯的遏制成分。但美國意識到,要完全遏制中國根本做不到。對當前的中國,美國有“包圍”和“遏制”之心,無包圍和遏制之力,更無包圍和遏制之果。日本的安倍政府幻想着用所謂“民主安全菱形”的戰略構想實現對中國的戰略優勢,頻繁搞針對中國的“合縱連橫”。但其結果可想而知。
曆史昭示,中華要強國,誰人能阻之?
中華強國之路是和平發展之路。中共十八大提出兩個“百年目标”給“中國夢”繪制了實實在在的藍圖,中國決意抓住發展戰略機遇期,今後的路可以走得更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實惠,其他國家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利益。與此同時,中國面臨的新挑戰同步增加:從内部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任務十分艱巨;從外部講,國際戰略競争和博弈局面更加錯綜複雜,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和日本右傾之路帶給中國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這需要中國更冷靜,更努力。中國走穩強國路,保持好中華強國之路的“勢”,既要堅持自己的道路自信,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關鍵是要用行動告誡那些“負能量”太盛的國家:中國追求和平發展與捍衛核心利益之間并不矛盾,絕非二選一。中國絕不允許侵害中國利益的“負能量”再次大行其道,肆意嚣張。
曆史呼喚,中華強國之路,我輩更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