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禮記?王制》,内容很長。簡單來說就是除了HN左近,其它地方的都是野人,大家可以對号入座。
無怪乎荀彧提起江東世家時總覺得有那麽一股子居高臨下的驕傲感,因爲中原的洛陽作爲大漢首都,那裏就是被稱爲天下中心的地點。如果按距離遠近劃分地位的重要程度的話。居于其中的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大世家的皇室,而盤踞在洛陽附近的中原世家則是“内臣”一級,遠離天子腳下的江東世家則是“外臣”一級,荀彧會看不起那幫偏僻之地的人的理由也就能解釋了。也是,一個一線城市的大家族,會看得起一個三線城市的大家族嗎?
而比起江東,西涼就更不堪了,在中原“内臣”級的世家看來,直接淪爲了朝貢國一級。
将手中的史書扔到一邊,我雙手手指合攏撐着下巴,自從被荀彧以世家角度闡述天下的觀點刷新了三觀後,這段時間我就一直在惡補各種曆史知識,試圖融入并理解那種奇葩的世界觀,首選的自然就是藍瑟曾提議過的《二十四史》。
當然,并沒有看完,不止是我沒看完,我想這世界上除了專門的曆史學家、考古專家外,沒幾個能閑得蛋疼全部讀完。
因爲二十四史根本不是一本書,而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等二十四本書的統稱。
我對這些曆史沒興趣,才不是因爲被那4000萬的總字數給吓到呢!
至于4000萬字是什麽概念?
要知道,史上字數最多,作者沒TJ卻令無數讀者TJ的第一長網文小說《從零開始》,總字數也就2000萬,你能想象看硬着頭皮看兩本《從零開始》長度書籍的痛苦嗎?而且史書可沒有網文的爽快感,隻有五年模拟三年高考的枯燥感。根本不是給凡人看的!
合着藍瑟叫我讀二十四史,翻譯過來就是讓我去看曆史書,我說你至于說得那麽輕松,害我誤以爲那隻是一本史書的錯覺嗎!
所以,二十四史這東西我也隻是粗略的一目十行掃了下,就丢一邊去了。至于掃完後二十四史給我的大緻印象……
╮(╯﹏╰)╭幹脆直接改名叫《二十四姓家譜史》算了,浪費我那麽長時間看了這麽久,原來我一直在看的是那些大家族的興衰史!
不過在皇帝就是天下,就是一個朝代的曆史這個觀念下,貌似也沒什麽不對。
……
如今天下局勢又有變化,官渡之後不久袁紹就病逝了,留下的三個兒子除了内鬥外啥也不會,平白給了曹操休養生息、穩定地盤的時間。
宅世學堂内,荀彧正在教學生們念詩。
“翩翩新來燕,冬藏夏來見。瞻望不能及,淚下如流霰。”
望着一個個朗讀的學生,荀彧心裏泛起一股成就感,比起子承父業屬于繼承得來的颍川書院,宅世學堂這個他親手建立的學校更能有歸屬感,否則他這個曹操手下最爲器重的大忙人也不會經常抽空親自來教書了。
下課後,正打算回府的荀彧接到一封空投的書信,條件反射下他都猜到那人馬上就要來了。
“喲!文若先生好久不見,你變了好多呢。”
果然,熟人來了。
荀彧也習慣了仙人們時不時消失一段時間又突然出現的現象,就當女人的月經好了。
荀彧拱手笑道:“小友倒是别來無恙,風姿不減當年啊。”
何止是不減當年,根本完全沒有改變,歲月沒有在這幫上仙的容顔上留下痕迹,這讓愈發顯得老态的荀彧也隻能自個兒羨慕了。
寒暄過後,荀彧透露了接下來的行動,如今曹軍養精蓄銳已久,蓄勢待發,已到了清剿HB勢力的時候。而在那之前,爲了防止重蹈讨伐徐州時覆轍,曹操決定先把呂布這個比原著多活了幾章的釘子拔掉。
對于呂布這個白學家的死活,我是不上心的,不過荀彧既然特意提及要打呂布軍,那麽自然另有所指。
“公台先生嗎……”比起三天兩頭就碰面的荀文若,與陳公台那邊的聯絡明顯要少很多。
荀彧要是沒提這茬,我都差點忘了陳宮現在在呂布那兒,如果曆史沒變的話,陳宮會和呂布一起殒命。
再怎麽說也是相逢一場的熟人,要是就這麽讓他死了,心裏還是有點過意不去。
“小友勿慮,屆時我自當對主公勸說一二,自可保公台性命。”似是看出了我的煩惱,荀彧擔保道。
“那就有勞文若先生了。”
身份顯赫就是不一樣啊,荀彧的面子在曹操底下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數日後,曹操率領的大軍往呂布所在的宛城出發了。
與曆史上曹軍和呂布軍差距不大,雙方互有勝敗的拉鋸戰不同,如今兩軍的實力對比相當不對稱,曹操的兵力有着壓倒性優勢,可以說這是一場瞎幾把打都能打赢的戰争。
但有袁紹的前車之鑒在,曹操也沒敢大意,此次帶去的都是征戰多年的精銳不說,帶去的将士和謀士也是自己最爲信任的親信,就是爲了防止出現許攸那種跳水貨。
至于有沒有帶官渡第一大功臣的許攸?你沒看人家在墳地睡得死死的嗎,還是别打擾人家休息了……
在荀彧的舉薦下,我得以作爲客卿随同曹軍征讨呂布。
打仗從來都不是文人的職責,文人最多就是在将軍遇到問題時提些建議,或者在戰争前制定些戰略方針。因爲紙上談兵永遠比不上久經沙場的将軍,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考驗的是瞬間判斷力,若是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可沒時間讓你慢慢整理重新制定策略。所以在曹軍主将說出要怎麽打時,荀彧、郭嘉等謀士隻是建設性提了些建議就退居幕後了。
殺戮的戰場,是留給這些将士的。
“這樣真的就夠了嗎?”本來還挺期待荀彧、郭嘉和在呂布那兒的陳宮來個鬥智鬥勇,結果全程都沒說幾句,主要發言權全在夏侯惇、夏侯淵、于禁、徐晃那些武将上。
對此,荀彧的回複是:“行軍布陣上,他們要比我擅長。”
連曹操手下第一謀士都這麽說了,其它還比不上荀彧的文人就更不别提了。
像什麽攻城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的要點,圍三缺一的基礎,圍點打援的兵法,這些用不着别人提醒,人家打了那麽多仗自己會不知道?
“小友你要記住,所謂的文士最大的作用不是打仗,而是在于治理打下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