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黑冰閣慣用的躲避追蹤之法:繞上幾段地道和宅子,再毀掉幾段地道,追蹤者再怎麽厲害也休想追蹤得上。
幾經周折輾轉之後,衆人來到了一座較大的宅院。這件事的始作俑者……蔣幹同志,已經在這是等着了。
在向大橋小橋告了罪之後,蔣幹又親自對大小二橋解說了張纮等人的圖謀和險惡用心,使大小二橋意識到孫紹确實是有危險,而且,也确實感受到田峻對他們沒有傷害之意,才将大小二橋及孫紹安置在一間密室之中,讓人細心照料,嚴加看管。
……
第二天一早,城中已經沒有哭聲了,大家也都覺得……哭得差不多了,可以交得了差了。
于是,韓當帶頭,領着一衆文武官員,擺了巨大的排場去周府上迎接新的江東之主……七歲的孫紹。
不過,撲了個空——孫紹及大小二橋都不翼而飛!
然後,全城大索,最後雖然憑蛛絲馬迹找到了那座何儀等人落腳的宅子,并且在“掘地三尺”之後找到了地道,卻又在之後的“地道迷蹤”中失去了所有的線索。
韓當等人無奈,國不可一日無主,蛇無頭不行,隻好宣稱遙奉尚在九江郡的孫翊繼任江東之主。
……
不過,現在問題也就來了!
原本大家都還在想着利用孫紹來讓田峻暫時休兵的,但現在立了孫翊,就不得不面對田峻的淩厲兵鋒了。
打是打不過的!
之前韓當仗着兵多與田峻野戰,七萬江東軍被田峻四萬人馬打得滿地找牙,折損兩萬多人才狼狽逃回城中,從此不敢言出城野戰,隻能據城死守。
雖然,韓當仗着本土作戰的便利,又征召些擁護孫氏的無腦二楞子青壯,還将監獄裏的囚犯全部拉出來充軍,使能用于守城的人馬又增長到了六萬人。但是,現在賈诩帶着兩萬人馬也趕到了宛陵城外與田峻會師,田峻的手上可用兵力達到了六萬人,與城内江東軍守軍人數相當,戰力……考慮到軍心士氣,田軍的戰萬足可高出江東軍一倍以上。
國難當頭,自然是人心各異。
江東政權,本身就是一個由各大家族組成的士族豪強集團。
這種士族集團的成員,他們缺乏“無産階級的遠大理想”,沒有“姓資”和“姓共”的意識形态,更沒有爲“共産主義事業”而無私……向領導獻身的精神覺悟。
對他們來說,家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宛陵城中暗流洶湧,有人開始公開讨論投降的事情,有人私下裏在互相串聯。
更有甚者,還有人在暗中打聽田峻的黑冰閣組織,他們打聽黑冰閣,不是爲了要對黑冰閣不利,而是想要尋找與田峻溝通的“路子”。
……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啊。”
城門樓上,韓當很是無奈地對張纮說道:“子綱兄還有沒有什麽别的辦法嗎?”
張纮緊了緊身上的冬衣,伸出手放在嘴巴前哈了兩口氣,有些心煩地對韓當道:“你個韓麻子,大冷天的,有事不在衙門裏談,非得把老夫叫到這城頭來吹風,是嫌老夫這命太長了麽?”
韓當沒有接啌,隻是看向城外田峻的軍營,自言自語地說道:“外患未去,内憂又生,有人欲戰,有人欲降,人心不齊,奈何奈何?”
張纮也看向田峻的軍營,皺了皺眉頭,對韓當道:“兩天之内,田峻必來進攻,城内人心不安,若有叛亂,或有人戰場倒戈,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也。
不想死的話,就聽老夫一聲勸,兩天之内,要麽降,要麽……退往九江去尋新主孫翊。”
“本将豈能不知?”韓當歎了口氣道:“降是不可能降的。若是退往九江的話……這喏大的丹陽郡,就當真不要了麽?我等陪着故主公,曆經多少艱辛才得來的基業,就這樣不戰而送與田狐狸了麽?”
“不甘心麽?”張纮也歎了口氣,勸道:“不甘心又如何?能穩着江東基業的,不是我們這幾萬殘兵,而是尚在徐州的十二萬江東精銳。隻有等到張昭和程普将軍回援,咱們才能與田狐狸抗衡。現在将軍要做的事,不是守着地盤,而是保着兵力!隻有保着這些兵力,才有反敗爲勝的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愁設柴燒!”
韓當終于下定了決心!
……
兩人回到府衙之後,韓當立即召集衆将開會,對衆将道:“田狐狸兵鋒淩厲,但其戰線太長,兵力已顯不足,咱們索性将整個丹陽全丢給他,讓他處處設防,使其能用于前線進攻的兵力變得更少。
而我們,則如收緊拳頭一樣收縮兵力,待到程普将軍的十幾萬江東精銳回援,再發動反攻,反敗爲勝,打敗田狐狸,複我主公江東基業!”
部将呂岱則建言道:“江東堅城,莫過于秣陵(後世的南京),我們隻要退到秣陵,與九江郡僅一江之隔,便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據秣陵以待程普大軍來援,爾後與田狐狸在秣陵城外決戰,内外夾擊,必可獲勝。”
不得不說,這江東還真是人才不少,呂岱此策,中規中矩,倒是堪稱良策。
于是,計議已定,大軍連夜出發,韓當又将軍隊分成三部,呂岱爲前部,帶着文官及親眷先行,韓當領中軍,賀齊、費棧、李異各領所部人馬次第斷後阻敵。
……
淩晨時分,睡得正香的田峻被典韋叫醒,驚問何事,典韋道:“斥候來報,韓當大軍出西城門,欲逃!”
田峻披衣而起,讓人傳令給太史慈:“領兵五千騎爲先鋒追敵,隻追殺二十裏。不可貪功,恐有埋伏。”
太史慈領兵追敵,追到十裏時,遇到李異率一萬軍爲斷後阻敵,大戰一場,陣斬李異。江東軍潰。
再追五裏,遇費棧領五千軍列陣阻敵。再戰,陣斬費棧,江東軍潰。
再追五裏,遇賀齊領軍六千阻敵。
太史慈欲再戰,賀齊不給機會,棄械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