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賓尹立身不正,是該察。
可孫丕揚拿他開刀,卻未必就是出于公心了。
世人皆知湯乃宣黨首領,宣黨又爲五黨之一,乃東林眼中的“奸邪”,故而若能逐了湯賓尹,便是破了宣黨。
宣黨一完,五黨變四黨,無論聲勢還是能量,自是小了二成。
因而,本質上,孫丕揚此舉仍是以黨争爲主。
從其主京察以來,所計者九成九都是五黨中人便可窺出其根本用心。
在葉向高的全力支持下,孫丕揚死抓湯賓尹不放,終使湯以“不謹”罪名落職,另宣黨多人被罷被降,湯賓尹的得意門生王紹徽則被調去山東任參議。
前後不過四天時間。
“這位吏部天官,真是姜越老越辣,做事果絕,雷厲風行,一招出,複一招,招招不絕,不叫人有喘息之機。湯賓尹敗的不冤。”
運河之上,魏公公看過京裏來的書信,由然感慨。
自離京之後,每隔三日就有書信來。
左安門的辦事處不但是債券總部、海事留守,更是魏公公知曉京中動向情報的來源。
陳默除了将搜集到的邸報整理發出,還負責轉送李永貞、壽甯等人的書信。
最近關于朝中京察情況的動向便是李永貞發出的。
負責送信的則是鄭铎留在辦事處的十二名原飛虎兵,個個騎術高超,專司汛道,一人雙馬,兩人一班。
魏公公到哪,這十二人就得将信送到哪。
湯賓尹被落職,可以說宣黨算是完了。
完的徹底,也完的快。
魏公公也很無奈,宣黨之敗,真是非人力可挽回。
他怎麽也沒想到金明時那家夥會犯個大忌,直接導緻宣黨先發制人落空,反遭東林反撲。
湯賓尹的門生王紹徽也是個不開眼的家夥,黨争面前,豈有私情可循?
你跑去找王圖,不是擺明告訴東林黨,你那老師湯賓尹怕了麽。
事已如此,也沒什麽好說的了。
宣黨完了,還有浙、齊、楚、昆四黨。
還有挽救的機會。
不過經此一事,魏公公對八十老人孫丕揚也是刮目相看。
此人的名聲,說起來也真是好的很。
别的事不提,嫁女這件事可是十分有名。
據李永貞說,孫丕揚早年有個女兒,正值十八,長得如花似玉美貌非凡。孫丕揚愛如掌上明珠,許多達官貴人,攀權附貴,紛紛上門求親,但孫丕揚一個都沒答應。
許多書香之家,名門望族,也派人作媒,他也一概謝絕。登門求親的人們疑惑不解,都以爲孫丕揚想拿女兒攀皇親國戚,升爵晉級。一時風言浪語,四處流傳,說什麽的都有,親戚朋友們都爲孫丕揚着急。
孫丕揚對這些流言蜚語,漠然置之。
後來人們萬萬沒料到的是,身爲刑部尚書的孫丕揚,竟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
女兒出嫁那天,跟農村姑娘出嫁一樣簡陋樸素,一點沒有大官女兒的排場。女兒回娘家,也和普通老百姓的姑娘一樣,騎着毛驢。
婚後,這位孫家的千金小姐每天和農村婦女一樣下地勞動,侍候公婆,十分恭謹勤勞,鄰裏無不誇獎。
時間長了,妯娌們看她整天風裏雨裏,忙忙碌碌,根本不像當朝大官的女兒,就取笑她父親是做大官的,可從沒見她騎過馬、坐過轎,來來往往都是毛驢,連我們窮人家女兒都不如。
言外之意,你這千金小姐莫非是抱養的。
聽了妯娌的話,孫家女兒氣得說不出話來,隻有背過身,暗暗流淚。
直到有一次孫丕揚假滿回京,特意向女兒告别。
朝廷派來護送的人馬車輛擺了幾裏長,連村子裏的井水都喝幹了。妯娌們一看這陣勢,悄悄吐了吐舌頭,再也不敢欺侮孫家女兒了。
這件事後來漸漸傳開,天下人都敬仰孫丕揚的品格。後來連萬曆也知道了,對孫丕揚佩服不已,此後孫雖接連被罷,但未過多久總能起複,與此事不無關系。
隻是這名聲固然是好,但在魏公公看來,卻有刻意之嫌。
須知,孫家女兒與那農夫可不是自由戀愛,而是由其父一手包辦。
堂堂刑部尚書,突然就将女兒随意的嫁給了一個農夫,此舉是不是有違人情呢。
魏公公不禁懷疑,這位名滿天下的尚書大人,是不是在拿女兒的終身大事搏取他這做父親的名聲。
東林黨人搏取名聲的手段,可是世人想都想不到的。
良臣前世那些公知的手段,在東林黨面前,真是小巫見大巫。說他們是東林的徒子徒孫都算高擡了。
可能魏公公不該這樣想,或許人孫尚書真的心胸寬廣,就喜歡把女兒随便嫁給一農夫。但他心性黑暗,這個懷疑種下了,就愈發堅定。
如果孫丕揚真如他所想那般,那顯然這位尚書大人是個很可怕的人。
可怕到,做官數十年,除了搏取的好名聲外,就沒幹過正事。
唯一的發明,可能就是借着公正公平的名義,弄個抽簽派官。
當然,魏公公如果想錯了,孫尚書就真的是聖賢之人了。
幾日之後,又有消息傳來,這位近乎聖賢的尚書大人向皇帝舉薦若幹大賢,計有沈鯉、呂坤、郭正域、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标、于玉立、高攀龍等二十八人。
無一不是東林黨。
萬曆将這舉薦書留中了。
換作魏公公,恐怕也得留中。
自湯賓尹宣黨大敗之後,朝中“群情益奮”。
齊、楚、浙、昆四黨人都自危,四黨在朝官員和東林吵鬧不休,不斷上疏,指責孫丕揚不樹人專樹黨,要求重察。
“重察也是孫老大人主持,與堂下何人,爲何狀告本官有何區别?”魏公公啞然失笑,站在船頭負手良久,轉而來到案桌前,揮毫提筆。
“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今之局面,非倒東林大君不可。”
于朝堂争鬥,争得再兇,内閣有葉向高,吏部有孫丕揚,都察院有東林群衆,争到最後,除非萬曆下場,否則四黨必失。
兩世爲人的經驗告訴魏公公,圍魏要救趙,轉移焦點放哪朝都不過時。
什麽人才能讓東林緊張呢。
他們的精神領袖、東林大君顧憲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