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楊廠長推出來的六十個馬夫都是馬廠的窮困職工。
初始,當他們知道自己被廠長賣給魏太監後,群情洶湧,繼而知道沒有選擇之後隻能抱妻痛哭,那場面如末日崩塌。
再後,魏太監接見了他們,和聲細語鼓勵一番,當場就給了這些馬夫十兩銀子的安家費,隻叫這些馬夫喜的不敢相信。不少人從魏太監手中接過銀子時,臉上的淚水還沒有幹呢。
馬工們在馬廠幹活,一年下來能有個三五兩進項,就算是廠長和管頭們開恩。魏太監卻豁然給他們一人開了三十兩年資,且動身就給十兩銀子安家費,這待遇比管頭們還高,那給人教書的秀才相公也及不上,如何不讓馬工們狂喜,人人都道遇上大善人了。
魏公公,好人啊!
魏公公當然是好人,這些馬夫在楊廠長眼裏是無用之人,充其量就是幫洗馬放馬工,可在他眼裏,卻是一支強大騎兵的基礎。
騎兵之基礎不在兵,而在馬。
把馬養好,伺候好,把手藝傳下來,再多的錢花的也值。
六十個馬夫,是種子,是魏家軍的騎兵種子。
至于三百匹馬有沒有人能騎,魏公公絲毫不擔心,他的家鄉肅甯上上下下可是有騎馬基因的。
早年間劉六劉七起義造反時,肅甯馬戶就是起義軍的骨幹,而起義軍清一色騎兵。雖說如今馬政名存實亡,但肅甯的老老少少不管家中有沒有馬的,對騎馬都不陌生,隻要有機會,他們總要上馬騎上一騎。
二叔在家時就喜歡騎馬,良臣也喜歡騎馬,往上推個幾代,很難說老魏家的哪位祖宗是不是就是随劉六劉七打天下的響馬大盜。
在管吃管住甚至管穿的利好條件剌激下,六十個馬夫很快就和家裏人告别,收拾幾件簡單的衣服打個包裹就頭也不回的跟着魏太監走了。
他們動作不敢慢,消息已經傳到整個馬廠,他們要不手腳快些,肯定有别人眼紅這份工作,托關系在楊廠長那裏活動。
魏公公隻要六十個,一個蘿蔔一個坑,哪個願意把到手的銀子給别人呢。
和在關外以舍人備匪名義征調降倭一樣,魏公公同樣寫了條子給楊廠長,蓋上了自己的正印——内官監監丞的大印。
條子的内容是商買,而非征調。
開頭第一句話便是爲陛下海事大計。
這是定性,不容置疑。
至于陛下的海事大計和你買馬有什麽幹系,那就不重要了。
拿着條子,楊廠長滿臉堆笑的目送魏太監離去。
等人走遠,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下來,把手中的條子看來看去,猛一跺腳。
這狀,他不能不告。
這臉,他丢不起!
馬沒人,人沒了,他都不心疼。
他心疼的是自個的四千兩銀子。
須知,那四千兩銀子有一大半是本年馬廠的經費開支。這意味着他還得自個掏腰包,要不然上上下下幾千号人就得喝西北風了。
……
“謝公公栽培!”
趙明喜出望外,因爲魏公公賞了他官——馬頭。
魏公公說了,隻要他趙明把這六十個馬夫管好,帶好,日後便給他謀個實缺官做。
這對于趙明而言,肯定是個好消息,也是個好前途。
縣裏他沒法呆了,托衙門那幫捕頭口風不緊的福,早前那幫和他一塊厮混的小夥伴們都看不起他趙明,說他沒義氣,出賣兄弟,是個怕死的慫貨。
甚至有人放話了,隻要趙明敢回來,他們就打斷他兩條腿祭奠死去的譚二哥。
這種情形,趙明能去哪?
魏太監滿地的招人,他看在眼裏,心思其實早動了,可又不好意思說。
現在魏太監自己開了口,他當然是立馬答應下來。
要說這魏太監手是黑,心也毒,幾十條人命連眼都不眨就叫殺了,應了太監殺人不眨眼的傳聞。
但這魏太監爲人也夠意思,有錢大家分,不獨吞,隻要給他辦事,就有錢拿。僅憑這一點,這滿天下的官員們又有多少及得上他的呢。
趙明心思活,自個年輕,手腳也快,魏太監既然賞了差事,那他就好好幹。說不定魏太監真能應了諾,将來賞他一官咧。屆時衣錦還鄉,風風光光的,那幫小兄弟哪個還敢瞧不上他?
………
因多了三百匹馬和一幫馬夫,良臣沒再回梨樹村,老爹那的鍋竈煮不了這麽多人的飯。
加上馬上就要進行的選兵,後勤的壓力一下就突顯出來了。
人少的時候還不感覺,人一多,這吃喝拉撒就成了當務之急了。
叫小田去梨樹村給老爹和大哥說一聲後,良臣就帶人摸黑進城,把東城外那間車馬行的大通鋪包了下來安置馬夫們,順帶着把人家的草料豆餅都給打包了。
留下趙明和幾個飛虎兵管着馬夫們後,良臣進城在客棧睡了一晚。
接下來的兩天,招兵報名還在進行。
良臣去了趟縣衙,倒不是質問知縣顔良爲何那日不來給自己站台,而是請顔良幫着購買糧食的。
最後算下來,良臣估計自己恐怕得帶上兩千人回京,所以這一路糧食肯定得自備,沒哪家酒店客棧能一次容這麽多人吃住的。
而肅甯縣城最大的糧商是潘家,良臣琢磨着自己上門去買糧食,對方多半不肯賣。他可以對馬廠的楊老黑下手,但卻不能對人家潘家動手。
兩者性質不一樣,最主要的是前者根本沒救兵。楊老黑在那馬廠,實際就是塊肥肉。隻不過地方不敢動,他敢動而矣。但也僅僅如此了,對正經做生意的潘家,他魏公公同樣也不敢動。
顔良吱唔幾句,就把這事推給了王主薄。
王主薄倒幹脆,一口應了替良臣去買糧。
良臣給王主薄留了一千兩現銀,這筆錢夠買兩千人半個月的吃用糧了。餘下的那些,則是買些其它生活用品。至少,草紙得買好多。
忙活了一陣,終是到了正式選兵的日子。
選兵地點良臣親自出城選的,這麽多人不可能集在中城裏,沒那麽大的地方。
最後,在大通鋪東南二裏地的三圍子村選中了地方。
這村前頭有塊空闊的河灘地,容納個幾千人不成問題。
…
推薦《崇祯大帝國》,一位和骨頭一樣有着漢民族自豪和堅持感的作者所寫。雖是新書,但值得諸君收養。
(本章完)